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喁大笑道:“然。吾二兄在陈使君的支持下已尽掌九江十四县,收兵万余,大兄亦将一万丹阳兵助之,两军合并,陈兵下蔡,随时可杀入豫州。”
曹操沉默片刻,叹道:“孙文台忠毅勃发,率众死战董贼,今我等趁其外出之际,袭占豫州,恐惹天下非议。”
“非也非也,孟德此话大谬。”周喁不以为然道:“当初袁术、孙坚置袁车骑承制诏书的任命于不顾,强占豫州时,就应该想到有今日之祸。且袁术暗害刘景升,流毒荆楚,我等乃是以正义伐无道。”
“……”曹操失笑,什么正义、无道,不过是一些人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他倒也不是埋怨袁绍此举不义,只是见诸人不思讨伐董卓,拯救天子,反而逞于内斗,残害异己,有些感慨罢了。
曹操心中默默道:“他日自己若得一席之地,必不会像二袁这样。”
周喁见曹操不置一词的模样,又道:“其实孟德无须过分担心,我们此次占领豫州,并非一定要和孙坚见个生死,只要孙坚向袁车骑屈服,到时我等协力,旬日便可诛杀董贼,迎回天子,振奋社稷。”
“希望如此吧。”曹操泛起一抹苦笑。昔年黄巾之乱时,他曾和孙文台并肩作战,算是对他有比较直观的印象,其性格刚烈果决,犹如猛虎,不能骑,要用抚,他真的会因为失豫州而向袁绍屈服?曹操怎么也乐观不起来。
上个月,孙坚进抵雒阳城外伊、雒二水间,曾有徐州使者到来,徐州刺史陶谦和他有旧,因境内青徐黄巾肆虐,不能制,乃向他求兵。孙坚特派朱治为督军校尉,率步骑五千往助。朱治将兵出河南尹,横穿颍川、陈国、沛国,他不知道的是,正有一只眼睛从陈国就开始死死盯着他,一直目送他由沛国入徐州彭城国。
不数日,奋武将军曹操、豫州刺史周喁带领两万五千大军出鲁国,南下沛国,兵不血刃夺得沛国最北方的公丘县,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连下沛县、丰城,杼秋、萧县,距沛国治所相县不到百里,沛国震动……
bk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一章 拒绝
第三百一十一章拒绝
沛国相袁忠字伯信,今年四十有九即将满五旬,身量高挑,五官端正,三绺长须飘在胸前,甚有威仪。其乃袁绍、袁术从兄,亦是山阳太守袁遗的从兄,汉代素重家族,即使相隔十代二十代,彼此犹呼为从兄弟。袁忠和袁绍、袁术的关系虽然没有到十代、二十代那种夸张的地步,却也出了三代,与袁遗关系则更加偏远。
袁忠少有清行,享誉汝南,及长,游太学,拜“天下楷模”李膺为师。其后第一次党锢之祸爆发,时李膺为司隶校尉,袁忠则为司隶校尉佐吏,两人又有师徒关系,自然受到牵连,被关押在黄门北寺牢狱内。
当时狱吏受到宦官指使,企图将士人屈打成招,一连数日连施大刑,一室数十人无不伤痕累累,奄奄一息。狱吏心中毫无怜悯,越日欲再展yin威,袁忠和汝南乡人、党人领袖“八顾”范滂范孟博共同行出,争着接受酷刑,由是名气大增。
后来,汉桓帝派中常侍王甫按次序审问,诸人手、足、颈都被锁上木制刑具,用囊蒙头,暴晒在阶下受刑。中常侍王甫趾高气昂的质问诸人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袁忠又与范滂越众而上,同王甫激辩,忠毅勃发,慷慨陈词,闻者没有不改变容色的,王甫只得给他们解开桎梏。
消息传出,袁忠一跃成为天下皆闻的名士。不久,窦太后父亲、名列三君的窦武及士人经过多方奔走,终于说动汉桓帝,改元永康,大赦天下,党人得到释放。
如果说第一次党锢之祸是毛毛雨,那第二次党锢之祸就是暴风雨,李膺、范滂、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足有六、七百名。时汝南袁氏内有中常侍袁赦,外有袁逢、袁隗,袁忠依托家族庇护,总算逃过一劫,中平元年黄巾暴*,朝廷解除党禁,袁忠才得以重新出山。
袁忠即是李膺的门生又是故吏,按理说应该投效李膺爱婿兼继承人袁绍才是,可惜有些事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的,他这一脉,与袁术系牵连甚深,更何况,天下州郡,以袁术讨董最积极,无论于私于公,于家于国,他都要站在袁术这一方。
当袁忠得报曹操、周喁将数万众突然南下,攻克北方公丘县,登时呆立当场,瞪目结舌。他不是没有想过对方在孙坚离境讨董时偷袭豫州,不过这个想法刚刚生出就被他驱逐出脑海。孙坚奋身击贼,进展顺利,天下瞩目,有识之士莫不拍手称快,言天子有救、汉室可兴,他不信袁绍、曹操敢在这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入侵豫州、沛国。
然而事实证明,袁忠猜错了,袁绍、曹操真的敢……
“袁绍、曹操、周喁,竖子、竖子……”袁忠气得浑身发抖,来回踱步,咬牙大骂道:“汝等妄为,就不怕天下非议,身负恶名,就不惧青史问罪,流于后世?……”
一旁功曹桓邵忧心忡忡道:“曹操、周喁来势汹汹,相县仅孤军数千,恐难相抗,府君宜早作打算。”桓姓为沛国大姓,本齐人,桓公之后,以谥命氏,迁于龙亢,六世积累,乃出桓荣。桓荣字春卿,是东汉初大儒,被光武帝赏识,为汉明帝之师。因桓荣一生都在专研《欧阳尚书》,后人遂以为家学,百余年来,与弘农杨氏一东一西,并以善治《欧阳尚书》知名。桓邵少好学,苦修家学,终有所成,是沛国首屈一指的名士。唯袁忠这种身具党人身份,兼有高名的人才能请出他来。
“……”袁忠面色急剧变化,两军对垒可不是他的专长。
桓邵建议道:“府君,对方势大,依我之见,不如暂时退入汝南。汝南地广人多,兵力雄厚,且西临荆楚,袁荆州得知消息后,必会第一时间派出援军……”
袁忠踌躇着道:“临敌逃难,恐有伤名声。”
“不然。”桓邵摇摇头道:“孙使君将州内精锐抽调一空,郡中只剩老病弱卒,此时据守相县,至多抵抗数日,于事无补。曹操者,赘阉遗丑之流、慓狡锋协之辈,素无恩义,府君万一落入其手,后果难料。”
“曹儿莫非还敢杀我不成?”袁忠说是这么说,心中却已动摇。
顷之,沛县、丰城,杼秋、萧县失陷的消息接连传来,曹军探骑一度突至城下,相县震怖,民皆颤抖,兵无战心。日落后,袁忠悄悄带数十人出南门,逃往汝南。
曹操率大军到来时,相县城门洞开,沛国官吏或随袁忠逃跑,或回家中避难,迎者寥寥,多为曹操故人。周喁疑惑地看了曹操一眼,这真的是他的家乡吗,不说壶浆塞道,至少也不该是这个样子吧?
曹操心思敏感,岂会不觉,故作不见而已,与诸故人热情交谈,时而大笑。
相县落,袁忠逃,沛国便算收复了,接下来该怎么走,曹操、周喁坐在沛国相府讨论。周喁认为事不宜迟,当同九江郡的两位兄长周昕、周昂携手,一北一南夹击位于沛国西南方的汝南郡。汝南地占豫州之半,只要打下汝南,其余诸郡、国,必然望风而降,可兵不血刃收复豫州。
曹操闻言失笑,问道:“仁明,你知不知道汝南太守是谁啊?”随后不等周喁回答,自顾自道:“广陵徐璆徐孟玉,其两任汝南太守,总计七八载有余,势力根深蒂固,连袁术也不敢轻易驱使其任事。我等不出兵汝南,他亦不会跨境攻击我等……”
“孟德之意是不对汝南动兵?”周喁问道,见曹操点头,不解道:“难道任由袁术从容向汝南集结兵力吗?”
曹操苦笑道:“徐(璆)孟玉的父亲是徐淑,曾任度辽将军,有名于边。徐(璆)孟玉有父风,中平元年黄巾暴起,他先是同豫州刺史王(允)子师讨波才、彭脱,后与中郎将朱(儁)公伟跨境击南阳黄巾,战功累累,用兵甚健,仁明当真以为汝南可一战而下?万一顿挫城下,而袁术、孙坚后至,击我疲惫之卒……”
周喁眉头皱得老高,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曹操道:“豫州六郡、国,鲁国、沛国目前在我们手里,陈国、梁国保持中立,不参与纷争,颍川郡则属袁术,汝南郡看似同属袁术,其实不然,徐(璆)孟玉树大根深,隐然自成一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