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着奇怪的黑色大盖帽的党爱国,只敢远远地围观。
在我国传统“五行”观念中,居于最高地位的即是黑色。黑色纳“五色”于一体;是“五色”的还原与复归;可以此界定黑色在“五色”观念中的永恒本质。
另外东汉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而且汉朝还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对商人的禁令更严。
不过党爱国虽然穿得一身黑,像个士人甚至是官员一样,但毕竟只是纸老虎。他单身一人亲自去卖刀卖马,然后买干粮买肉上路,自然总有那么些胆大的人想伸下手。以致于他只能无奈地因为“观察者”的自动反击功能,从而在蓟城里留下了哥的传说。
尽管此后他都尽量避免与人接触,一心赶路,但架不住到哪都少不了这种胆肥的人,而且自黄巾起义之后路上也多有匪患,所以他还是不可避免地在一路上都多多少少地留下了哥的传说。
尤其是因为党爱国在蓟城误买了平民百姓穿的衣服,当他换下了现代的衣服鞋子之后,剃着简单的小平头的他一路上招惹的是非更多,以至于不得不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
在这40多天的长途跋涉中,党爱国一边向着洛阳赶,一边继续研究实验了“观察者”的各项功能。之所以这么急,自然是因为他想尽量赶在董卓在洛阳烧杀抢掠一番之前就控制住局势。
他虽然不记得董卓入洛阳的确切时间,但却记得三国志游戏中“十八路诸侯讨董”的这个游戏剧本的起始年代好像不是190就是189年。这两年都开始准备打董卓了,那董卓进京岂不是更早?所以党爱国恨不得直接瞬间移动到洛阳去。
不过“观察者”山寨表的瞬间移动功能就是近距离用的,1000米就消耗1单位的脂肪。党爱国能使用的脂肪总数才不到12单位,瞬间移动12公里他就得被榨干,自然不能赶路用。而且脂肪要补充起来也不算特别容易,作为现代人,他真是吃不下那些腻死人的大肥肉。
虽然党爱国并不会骑马,但这时也只能先骑上再慢慢体会了。他虽然想着是不是先自制一下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还有马蹄铁也用上。但他只知道高桥马鞍这个词,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样子的。而双边马镫和马蹄铁他又怕被别人学去,然后扩散到北方游牧民族那里,因此思量一番之后只得作罢。
好在他只要能坐在马背上,控制马向着正确的方向跑就可以了。因为有着未来的自动医疗系统时刻恢复着他的身体,所以即使用不正确的姿势骑马,他也一点都感觉不到劳累——只不过大部分车把式赶的牛车都比他跑得快。
党爱国一路打听着,一路沿驿道直奔洛阳而去。白天骑马,晚上则研究“观察者”的功能,用了20多天,总算是把他暂时能够想到的所有用法都尝试了一下。不得不说,这块山寨表的功能虽然简陋,但用好了也足够达成他的目标了。
不过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语言翻译”的功能,好像是直接把语意通过脑波互相传达的。如果关了这项功能,单凭党爱国自己很难和古代人顺利沟通。一是当地方言和古汉语的语音语意变动带来的问题,二是由于汉代的普通话是以关中音为主的,和现代的普通话声调也不一样。
而且这“语言”翻译功能只能翻译语言,不能翻译文字。古代的繁体字加上汉代使用的汉隶字体,让他看得也比较费劲。所幸他之前和同学一起看过的漫画书,还有玩过的三国志系列游戏就是繁体字,因此还能够大概地猜出些意思。
PS:真心求推荐票、收藏、点击支持~请大家多动两下手指头点击一下推荐吧,3Q~
正文 0009 我到河南省来
尽管奔波了四十多天,但长途旅行的辛劳并未在党爱国的身上表现出来。临近洛阳,他又重新换上了现代服装,此时他穿着威武的警服,端坐在马上眺望着雄伟的洛阳城,神采奕奕意气昂扬。
原本党爱国还担心总骑马会把裤子给磨破,想找个东西垫垫。但他又一想,抬起手来挡刀子的时候袖子都没破,而且脱下身之前的衣服和皮鞋除了没戴上表之前的沾那点尘土之外,也再没蹭上灰尘。这说明安全系统连他的衣服鞋帽也一起保护起来了,于是他就放心地穿着这一身上马了。
何况不光是保护好外衣,安全系统或者是健康系统的某项功能还可以像空调一样调节温度,并在他不知不觉的时候清洁身体。所以党爱国穿越时只穿了一套秋衣秋裤,一件蓝色长袖警用衬衫,藏蓝色领带,外面一身藏蓝色99式警服,在这寒冬里照样不需要添衣服。
若不是这身现代服装太显眼,他之前甚至根本不需要换衣服。
不过虽然党爱国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他却能清楚地看出来,三国时期好像比现代要冷一些,大概是处于历史上的某一次寒冷期。在11月下旬,北方的树木早就光秃秃了,而12月下旬,党爱国快到洛阳附近时,他发现靠近秦岭淮河一线的北方地界,树木也同样光秃。
气温下降,粮食减产,社会自然就会动荡。如果再加上腐败的贵族和官员的残酷剥削的话,这时候没有了活路的百姓理所当然地就造反了。184年的黄巾之乱虽然已经被镇压,但就在188年的时候,第二次黄巾之乱又发生了。
党爱国一路上走过来,隔三岔五地就会碰上流窜到各地,从事山贼这种有前途的职业的黄巾残部,甚至是被打败的官军。他心里直犯嘀咕,黄巾之乱不是应该已经被镇压了吗,却不知道此时第二次黄巾之乱正如火如荼。
就在188年11月,汉廷派遣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下军校尉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双方大战于汝南郡葛陂。结果鲍鸿军败,以致于受到鼓舞的黄巾各部此起彼伏。声势虽然没有第一次黄巾之乱般浩大,但却令汉室十分头痛。
而党爱国分辨来打劫他的土匪到底是黄巾贼还是官军很简单,因为怕对方伤到马匹,每次遇到打劫时他都直接往对方的刀箭上撞,然后引发安全系统的自动反击。看见同伴被电了之后,跪在地上大呼“大贤良师再世”并求入伙的是黄巾贼,马上逃跑并大呼“黄巾妖人”的则是官军。
他在沿途制造哥的传说时也是这样,在城中把某些不开眼的地痞流氓或者守城士兵给电翻了之后,老百姓把他奉为神仙,而兵丁则把他当作是黄巾妖人。只不过这种十分夸张的市井传闻,没有亲眼见到的话,官员多半是不信的。而且又没有黄巾攻城,所以他们更不可能郑重其事地上报朝廷。
党爱国一路上慢慢策马,向着洛阳的东城门行去。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学习,他早就摸索出来了一套不知道正确与否的骑术,此时之所以缓行,是因为白天在各个城外,沿着出入城的主干道都有着集市的存在。而在洛阳东城门外,就设有马市和粟市。
虽说是马市,但实际上这里就相当于牲畜交易中心,真正的马匹买卖反而不多见。毕竟除了战马之外,就算挽马也可以算得上是战略物资了,老百姓甚至是贵族官员们使用的也多半是牛和驴。
而中国虽然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有骡,但当时骡被视为珍贵动物,只供王公贵戚玩赏用,至宋代亦不多见。党爱国一边控制着胯下的马匹缓步前进,一边四处观望,正好注意到了这一点。
尽管他没见过几次真正的骡,但马和驴各自的特点都很明显,除了这两种之外,他就再没看过长得像骡子的牲畜存在。他眼瞅着马市上有人卖的驴又大又壮实,不由得动了心思,暗自把杂交骡子这事给记了下来。
洛阳这里卖的驴是中国五大优良驴种之中的关中驴,难得的还是属于大型驴,用大型母马或者一般母马交配都能产生大型骡。不过这些具体的知识,党爱国自然就不知道了。但他起码知道遗传是怎么回事,真正要杂交骡子的时候,当然要选择好品种来试验一番。
想到驴和马这方面,他拍了拍脑袋,琢磨着应该先把马给卖了。之前在蓟城的时候他把三匹马卖了一匹,剩下两匹用来驮行李顺便经常换着骑。三柄刀也卖了两柄,只留下一柄攻击用——虽然他从来都是依靠自动反击来攻击,但手里总得有个武器不是。
只是党爱国当时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