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木札勒叛乱被杀之后,西藏王爵才被废除,此后百年西藏都是由农奴主和僧侣贵族以D赖之名行使权力。D赖喇嘛在藏人当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在这百年中确立起来的。如果僧格林沁有意藏王大位的话,那他和D赖喇嘛的关系可就非常微妙了。
聊完了拉拢“藏王”僧格林沁的事情,朱济世又把话题扯到科举改制上面。
“左相,朕想在这次婚事办完以后,在东南八省举行一次统一的秀才考试,将来大明的秀才试可以隔年一比,每个省每次取文秀才1000,武秀才500,如何啊?”
大明东南八省的“秀才试”现在还不是定期举行的,到现在为止每个省都只举行过一次秀才试,不过取士数量却都超过20000,只要中了秀才就有做官的资格,而且很容易得到官职。不过那么容易做官的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因为东南八省的官都有人做了,接下去的秀才试就难考多了,每个省每两年只取1500个秀才,要是取多了,可就很难给这些秀才老爷们安排上官职了。
“好,是该有个制度,不过1500人的取士额度少了一些,不如定为1500人到2000人之间,按照每个省上缴的税赋来确定取士额度如何?”
朱济世点点头“就依左相……但是朕还要加一条规矩。参加秀才试的学子不能太老,须在28岁之下,而且每个学子最多只能考三次。三次落地不中,就去别处谋生吧。”
717758178354236
第621章国之根本狂求月票
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朱济世正铁青着脸,对满脸都是委屈表情的罗香梅道“朕就是为了夯实大明的国本才要改革科举的,这次改革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朕这么做不是为朕自己,而是为了雄儿的将来!科举牢笼智士的用处你一个当过两次摄政的皇后真不懂吗?香梅,你是去过英吉利、法兰西的,是知道西洋列强之强盛的……现在已经不是关起门来自以为是天朝的时代了!现在是列强争霸的战国乱世。列强的一国精英或是搞科学发明,或是经营工商为国家创造财富,或是从军打仗为国拓疆。而我大明的精英都在做什么?读四书五经,这书读几遍就够了,用得着读一辈子?”
罗香梅劝谏道“改革科举之事可以慢慢来,何必急于一时呢?现在西边儿还没有平定,国内也不安稳,万一捅出什么篓子……”
朱济世发脾气了“有篓子朕不怕!眼下四海还算太平,奕欣自请撤藩,太平天国也肯向朕低头,所以正是改革科举的好机会。而且朕的军队不是满清的八旗兵,都是枪林弹雨出来的精锐,对朕也忠心耿耿,因为是朕给了他们衣食,给了他们土地,就是最小的小兵也有40亩田,每月还有3块钱菜金,自古以来有哪个皇帝会给小兵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还没有忘记朕的恩情,还当朕是衣食父母,所以朕什么篓子都不怕!”
罗香梅轻轻咬着自己的嘴唇,她已经有点后悔自己刚才那一番劝谏了。虽然她心里面还是非常担心,她觉得朱皇帝这一次的动静真有点大了。上回四川罢考的风波才过去,现在万一再惹出一个东南八省罢考风波怎么办?科举考试设立年龄上限和参考次数按说是没有什么——一个秀才要是考了三次都没中,到了三十岁还是个白丁,那的确是该找点别的事情去做了。
但是读书人其实也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同时也是一张保护伞!科举这种事情本来就是生命不止。考试不停。只要有口气在就能不断考下去,说不定下次就中了!而有这样一个“下次”存在,读书人在乡村的地位就要高人一等。那些大户人家的读书人更是如此,他们的士绅身份就是建立在同官场的联系上的。而下次可能高中做官,更是其中最要紧的一层联系。
这就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有了这种可能性,那些暂时落第的书生才能去结交已经高中做官的书生,彼此结成一党,互为援引,这样才能进而掌控朝堂,退而把持乡里。现在大明朝堂上的湘湖党就是典型的士绅集团,他们在清朝的时候也不是人人在做官。但是人人都有做官的可能,所以算是一个圈子里的人物。只要有谁中了进士。在朝的湘湖党人就会大力提拔后进,在野的湘湖士子则会去充当幕僚,为其奔走。而在老家没有出来的士子,则靠着那些在朝或是充当幕僚的同学同乡的庇护横行乡里做他们的大地主。
正是基于这个道理,那些明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中不了秀才的地主老财。也会整日抱着书本苦读,一次次去参加科举考试,为的就是能留在士大夫的圈子里,保住自己的士绅身份!要是没有了这层身份,他们再想偷逃田赋税款欺压平民可就困难了。
而现在朱济世想要用28岁这个年龄限制,把数以百万计的读书人拦在士绅圈子之外,同时也绝了他们考试做官的念头。由此可能产生的反弹和乡村社会的震荡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即使晓得科举制度毛病很多的左宗棠。在听到朱济世提出的改革意见之后,也在第一时间表示了反对。未果之后,又请出皇后罗香梅出来“委婉”劝谏。不是不让改,而是要慢慢改……比如花个20年时间,分几步改革到位。
可是朱济世哪里能容举国的精英无所事事20年?那可是耽误了整整一代人啊!而且他觉得自己现在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最强的时候。大明朝也是百业初兴,正是大家做事情最上心的时候。现在不改,20年后自己没准就懈怠了要求安稳了。即使自己不懈怠,大明朝堂上的官僚主义作风肯定比现在厉害不知道多少倍!
更让朱济世感到担心的是,20年后的大明军队。还会像现在这样拥护自己吗?官兵授田制是不可能一直执行下去的。因为国家没有那么多土地可以授予,就算能从俄罗斯和中亚夺取到大片土地,这些土地的价值也不能和温暖湿润的南方相比。就是授予士兵,他们都不一定肯要。
所以朱济世在科举改革上的态度就极为强硬,改革必须立即启动!而且一步到位,没有什么过渡期。下面的士绅如果想造反就请便,不想造反就该考试考试,考到28岁还不中就该干嘛干嘛去。大明朝给士绅当官的机会已经够多的了,再考不上说明没有当官的资格,何必再勉强呢?
在眼下的大明朝,往上爬的渠道又不是只有考试当官一条!哪怕你们这些当地主的个个都去学周扒皮半夜鸡叫呢?呃,半夜鸡叫好歹也是在经营,对农业发展是有利的,也比捧着本书死读要强百倍。
而罗香梅因为上次整顿后宫的事情吃了暗亏,所以现在也不敢和朱皇帝顶撞,见对方发了脾气赶紧就柔声细语地道“皇上,妾身明白您的苦心,既然皇上有把握,那妾身就不多言。明天是皇上和淑贵妃的大喜日子,现在已经不早了,皇上就早些休息,不要再操劳政务了,养足了精神明日好陪陪新人。”
朱济世点头“朕晓得了,科举改革再急,也等得起这几日……”
罗香梅似乎放了些心,接着就告退了。明天就“大婚”,因为是纳妃子,所以该由皇后主持,可是一大堆的繁文缛节,还要起个什么御所,宫里面也是好一番的布置,罗香梅里里外外忙碌了几个月,弄得人都清减了,还好明天事情就完了,接下去该好好休息一阵子了。过一阵子还得想办法让朱皇帝给自己修个离宫,要和玛丽亚堡和紫金山御所一样大,要不然就太吃亏了……
朱济世的内心却有烦躁,虽然天色已晚,却不想上床去睡觉,信步出了东暖阁,天空中布满了乌云,不见星辰明月,更让朱济世有些郁郁,心想这乌云好比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将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都掩住了,如果不能扫除这乌云,大明的国本终究是不巩固。现在毕竟不是把智士关进笼子的时代了!
思绪正发散间,玛丽亚。克莱门蒂娜走了过来“德川齐昭求见。”
朱济世的女人虽多,但最宠的还是玛丽亚。克莱门蒂娜这匹大洋马,这乾清宫是他们俩在紫禁城内的同居之所。同时,玛丽亚还时不时客串一下宫廷女官和女秘书的工作,今天德川齐昭求见的消息就是由她带来的。
德川齐昭是日本驻大明大使,同时也大明的国戚,在应天府倒是极受人尊敬,而且他本人还是个儒学大师(水户藩的儒学兴盛),所以和林则徐、骆秉章、潘曾绶这些大儒的关系不错。而他今晚进宫,居然也和传说中将要举行的大明东南八省科举有关系。
在西暖阁僻静的书房里,朱济世听了德川齐昭的提议,一下就站了起来“什么?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