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仗吗?
俄国皇太子苦笑了起来“好吧。来得正好,绕了大半个地球来和中国皇帝吃顿饭,交个朋友,再灰溜溜夹着尾巴回欧洲……我想我会成为整个欧洲的笑柄,不是吗?”
“殿下,实际上……我们不会白来的,我们会有收获的。”普提雅廷斟酌着说道。“我们可以在东方取得一块殖民地,一个靠近中国的不冻港。”
“唔,真是一个很诱人的想法,可是这块殖民地在哪儿?越南?”
“不,越南不行,法国佬和中国人已经预订了那里……而且越南也太大了,一旦战争旷日持久,我们的后勤保障就成问题了。”
“那就是暹罗?”俄国皇太子话一出口。就摇摇头道“不对,这个国家好像更大,而且还和英国签订有条约……普提雅廷将军,您说的该不是日本吧?”
“也不是日本。”普提雅廷道,“日本也不是太小的国家,而且在过去几年,统治日本的德川将军从中国输入了大量武器。据说还组建了西式军队。”
“那是谁?我的将军,你就和我直说吧。”俄国皇太子有些不大耐烦地道。
“是琉球王国。”
“琉……球王国?好奇怪的名字,这个国家在哪儿?”
“就在靠近中国台湾岛的地方,距离日本的九州岛也不远。是个岛国,拥有非常良好的港口。这个国家曾经是大明帝国的属国,但是在前明灭亡之前被日本的九州岛上的一个封建主夺取,目前是日本九州萨摩藩的附庸国,大明虽然没有为此和日本翻脸,但是也不会为了保护日本在琉球国的利益和我们开战。而且萨摩藩在琉球国的驻军不多,琉球国内也有一股力量想要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这都有利于我们夺取琉球……”
俄国皇太子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这次东方旅行当中如果能征服一个国家,在欧洲等待他的一定是鲜花和掌声了。
“普提雅廷将军,你真的琉球王国的情况吗?不会出什么偏差吧?”
普提雅廷笑道“夺取琉球王国的建议其实是我的朋友白斯文提出的……他现在愿意成为沙皇陛下和您的奴仆。”
“白斯文……好的,带他来见我。”
……
朱济世这个时候,却正在感觉良好的处理开拓东北的各项事宜,这种感觉真的非常的好。他也知道,自己已经在这个国家和民族彻底沉沦之前挽回了气运,虽然这样的改变是用无数的牺牲和国家元气的损失换来的,但是这样的代价比起历史上所付出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更重要的是,现在还只是1850年!大明帝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可以说已经大获全胜,建立了一整个可以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产业革命也已经开始了,考虑到现在欧洲的工业化也是初级阶段,所以追赶的难度应该不会太高的。当然,前提是维持国家的大致安定。
而在所有“维稳”事务当中,现在他牢牢抓住的重点就是“集体农庄”和开拓东北。建立集体农庄的资金其实不是问题,这个时代的中国真心是不缺银子的,几百年贸易顺差的底子还没有败光,可不是几十年后的民国。历史上搞洋务运动的时候,最缺的其实是一个可以自己说了算的金融和货币体系——当时中国的金融命脉和货币发行权全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因而也就无法将民间沉淀的资本充分利用起来了。
当下的大明,金融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西式的银行和中式的钱庄像雨后春笋一样开出来了,玩金融永远比办实业省时省力,当然成为中国商人们最喜欢的投资项目了。因而沉淀在民间的资本,也因为金融业的大发展被挖掘了出来,从埋在后院里的死钱变成了充满活力要去寻找利润的活钱。
所以朱济世很容易就借贷到了一千多万银元(其实就是一串数字而已)作为东北开拓的启动资金。至于东北开发股份公司的招股,他到不急于一时,等到利益出来再招也不迟。现在真正需要加快进行的,就是移民的招募、集体农庄的组成还有东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这真是千头万绪的一大摊事情,涉及到内阁、地方、军队还有商业界,也只有朱济世这个皇帝能把各方面的力量拧到一起,将这件大事办成了。
6271042378272246
第540章殖民让宗族走开
朱济世拿起一叠斯科佩尔。威廉送来的人员简历,仔细的看了一会,这些都是来应聘东北开发股份公司高管和工程师的洋鬼子的简历——是的,是洋人!朱大皇帝拥有的四大洋行的高管有八成是洋人,剩下的都是洋奴买办,基本上没有中国传统商人。因为朱济世开办的都是西式大企业,他自己也没有多少精力去亲自管理,只能用严格的管理和财务制度来管理,成立如董事会、监事会等一系列西式企业管理机构,用西式的会计制度进行外部审计。这些制度眼下的中国传统商人都不大理解,因而就只能大量使用洋人高管了。
所以四大行明明都是中资,却依旧被人当成洋行。而新开办的东北开发公司依旧是洋行的路子,高管不是从四大行内部调出的,就是从上海、广州、香港和南洋甚至是印度招募来的。这些人的管理能力都还可以,就是眼睛总长在额头,不大瞧得起东方人。真不知道中国的新式商业人才什么时候可以成长起来了……
正在感慨的时候,就听见御书房门口响起了颇为宏亮的嗓门“臣延平王,右丞相兼殖民部尚书郑洪躬亲圣安。”朱济世抬起头,冲着门的方向笑道“老郑,进来!你还要请什么安啊?”门被轻轻推开了,果然就是刚刚从广西回来就任了右丞相的郑洪,他也没带秘书,自己抱着一叠公文笑着朝朱济世行了个军礼,大步的走了进来。
朱济世指着自己书桌对面一把椅子笑道“坐,坐嘛!郑相爷,这些日子累得够呛吧?丞相的位子可不好坐吧?”
看到朱济世心情挺好。郑洪也只是笑着摇头道“皇上也是的,知道我老郑是个粗汉子还叫我当相爷,要不还是让刘相回来,我去那个什么保皇会吧。”
“刘鹏干不了丞相的,他的性子和身段都太软了。”朱济世只是淡淡地摇头。左丞相可是见谁(除了皇上)都要压一头的左宗棠,刘鹏的右丞相整个就是个挨欺负的小媳妇,还不如让郑洪这个粗鄙来呢。
两人谈笑几句。然后郑洪就容色一整“皇上,这里的公文都是河南、山东、山西、北直四省招募庄户(指集体农庄庄户)情况的。这四个省没饭吃或是在本乡本土呆不下去的贫民极多,所以报名者极为踊跃,已经顺利招满第一期移民的额度了。”
移民东北这个事情是不能搞一窝蜂的,必须分期分批实行,一开始小规模的移,然后逐步扩大。因为一开始东北地方上的开发不够,移民去了太多衣食住行都是问题。如果要靠内地提供的话,成本就太高了。
好在辽东那里原来就有熟地。先期又招募了许多军户去定居,还有朝鲜人和汉八旗可用——辽东镇将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安排去耕种原来的熟地,当然不是把土地分配给他们,而是让他们当佃户,剩下的少部分人则用于各种工程和开拓荒地。李鸿章和彭玉麟都是很能办事的官僚,倒是在很短时间内把辽东打理的井井有条。今年辽东的春小麦的播种面积也比去年增长了不少,预计等到秋收之后辽东的粮食供应不但能自足,而且还能攒下大量的库存。这为辽东接收和支援关内移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朱济世拿起郑洪带来的公文慢慢翻越了起来,看得很仔细,忽然沉声道“庄户的招募顺利是好事情,不过怎么安排好他们却是学问。报告上说有不少地区报名的贫民极多……以后安排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打散安置,不要把来自同一个地方里的庄户安排在一个庄子里面。”
郑洪有些发愣“同村的有什么不好?他们很多人都是同宗,到了东北也好有个照应不是?”
朱济世看着他有些不理解的样子,微微地叹了口气“老郑,你也是在南洋打拼了半辈子的,难道不知道同族互为依靠结成帮派的坏处吗?非一族不用。非同乡不信。兰芳的那些大族一直以来就只认应嘉州客家人,要不是朕这条过江龙太生猛,又得到了皇后和你的支持。用洋枪打出一片局面,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一盘散沙式兰芳整合成在一起。
相比兰芳,中原这里的宗族乡里关系更为复杂,又经过太平天国的风波,有些宗族之间因为立场不同,积怨甚深,见里面就要大打出手。其间还夹杂着帮会和宗教的势力矛盾,各种盘根错节。你说能让这种关系再原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