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按照正常人的理智,啥也看不见了还怎么打仗。将领们都认为还是等沙尘暴过去以后再作决定。就在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此人便是名将杨遇春。名将就是名将,能看出常人无法发现的战机,杨遇春强烈建议现在就应该发起进攻,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
  长龄吃惊地看着杨遇春,如果现在发动进攻的话,士兵们一定会非常诧异,在什么也看不见的情况下,能够打败敌人吗?如果失败了,谁能承担这个责任?这一步棋太险了,但也确实太有诱惑力。
  看到长龄犹豫不决,杨遇春说,如果不进攻,那就赶快撤退,一旦敌人进攻,麻烦就大了。杨遇春认为,在这样的天气下,谁先发动袭击谁就占据了天时。
  长龄佩服杨遇春的胆识,胜败在此一举了,该赌的时候就应该放开胆子来赌。
  长龄命令一下,清军在漫天风沙之中火速向对岸进军。情况也正如杨遇春所料,张格尔万万没料到清军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搞突然袭击,叛军顿时人心惶惶,来不及作出有力的抵抗就纷纷逃窜。这一战清军击杀叛军六万多人,张格尔的妻子和亲戚等数人被击毙,但张格尔却又成功逃脱了。
  捉拿张格尔
  张格尔虽然逃脱了,但叛乱基本上平定了。
  这一战清军的表现相当出色,简直不像是处于衰老王朝的军队。清军何以表现出这么顽强的战斗力呢?
  可以从兵法上找到原因,置之死地而后生一向奉为兵家圭臬,艰苦和极端的条件能激发人的潜能。清军不远万里来到新疆,那是抱着必死的心理,就算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也必须打赢这场仗。
  道光为这次战争掏出了不少老本,所以听到张格尔仍在逃,非常生气,责令长龄尽快将贼首缉拿归案。道光破天荒开出十万两银子悬赏张格尔的脑袋,真给张格尔的面子。
  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缉拿一个逃犯如同大海捞针,再说张格尔行踪不定,对新疆又相当熟悉。清军在大草原和戈壁滩上追捕了几个月,也没有发现其踪影。不过,人性是很难改变的,张格尔以叛乱起家,让他就这样认输不可能。逃脱追捕之后,他立即召集人马,养精蓄锐,准备发动新一轮的叛乱。
  就在清军以为永远也抓不到张格尔之时,张格尔自己倒带着一支人马过来挑衅清军了。长龄正求之不得,立即和张格尔交战,下令务必要追着张格尔到天涯海角。但张格尔不愧是个枭雄,纵使造反的本领有待提高,逃跑的本领绝对无话可说。
  这一次,又让他逃脱了。
  长龄着急了,属下有人想出了一个计策,找当地民众充当间谍,与张格尔联系,骗张格尔说大家都盼望着他回来,清军大部队已经撤离喀什噶尔。
  张格尔还真上当了,因为春节马上到了,清兵都想着回去过年。于是,张格尔带领骑兵义无反顾地朝喀什噶尔狂奔,就在张格尔以为时来运转的时候,发现前后左右都是清兵。张格尔愣了片刻,很快就反应过来:中计了!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八,离除夕还有一天,张格尔看着漫山遍野的清兵,知道此时自己有两个选择——自尽、成为俘虏,成为俘虏也是死,还要受尽侮辱。张格尔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刀就在手中,只要在脖子上割一下就万事大吉了。但他下不了手,他习惯了对别人下手,对自己下手他还很不适应。
  张格尔几次把刀搁在肩膀上,想动手却狠不下心肠,他始终抱有幻想能逃脱,或者道光能饶自己一命。绝望很容易激发人的幻想,但张格尔实在没有时间幻想了。清军已经冲过来,将他按倒在地,捆绑起来。
  张格尔想自杀也不可能了,等待他的是什么,他不敢去想,但多少能猜到,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捷报传来,道光露出久违的笑脸。不久,长龄押解张格尔进京城,道光破格犒赏长龄,置办了两桌酒席。虽然大家都没喝酒也没吃菜,至少说明道光很重视这次凯旋,给了长龄等人足够的面子,因为道光从来没有请人吃饭的习惯。
  一时之间,整个朝廷喜气洋洋,不亚于过节日典。文武大臣纷纷恭喜皇帝,请求为道光上尊号,以纪念这次非同凡响的胜利。道光倒也清醒,婉言拒绝了。大臣一听,纷纷赞扬皇帝虚怀若谷,德行厚重。
  张格尔是幸运的,道光还算一个仁慈的皇帝,没有对他处以千刀万剐之刑,只是斩首示众。张格尔人头落地之后,道光这个极少注重荣誉的皇帝也感觉自己创建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功业,可以对得起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了。
  
  第十四章 打击盐枭
  
  盐业是一个暴利行业,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是不能插手的。但正因为是暴利行业,所以走私相对泛滥。但是官府并不直接贩卖食盐,贩卖的事情还是交给商人去做,官府直接负责食盐的生产,然后标价卖给商人,由商人分销。合法的商人必须花费巨资从官府手里取得“经营许可证”,然后在官府指定的地方去卖。
  政坛新星
  道光在人们眼里是个非常平庸的皇帝,在用人方面远不如他的曾祖父和祖父。尽管平庸,道光还是用了好几个人才,林则徐是一个,徐广缙是一个,还有一个更有才能的人,这个人便是陶澍。
  道光刚上台的时候求贤若渴,让文武百官推荐贤良。当时四川总督蒋攸铦推荐了陶澍,说川东兵备道陶澍这个人非常贤能,业绩在四川第一,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道光听了,心花怒放,立即擢升陶澍为山西按察使,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
  没过多久,道光又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因为陶澍这个人特别麻烦,上的奏折特别多,根据宰相曹振镛的理论,陶澍这种人就是没事找事的那种。道光嫌批阅奏折麻烦,接受曹振镛的建议,专门挑奏折中的细节错误,许多官员因此不敢上奏折,只有陶澍仍然坚持不懈地上奏折。道光也想挑陶澍奏折中的毛病,可惜就是挑不出来,道光在心里嘀咕了:陶澍这个人是不是只会说好话不做好事的那种?
  于是,道光暗中派人去考察陶澍,然而没想到的是考察的人对陶澍交口称赞,说陶澍办事雷厉风行,精力无穷,大小事情到他手中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这人不仅能力好,操守也不错。道光一听,心里大喜,提拔陶澍为安徽巡抚。
  道光四年(1824年),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道光决定用海运来取代,当时朝中大臣大多持反对意见,而陶澍却鼎力支持道光。道光于是提拔陶澍为江苏巡抚,让他负责操办海运南漕之事。
  陶澍不仅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还为道光节省了二十万两银子,让道光心花怒放。陶澍跟其他督抚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其他督抚只知道在自己面前哭穷,总是嫌拨款不够。两相比较,道光终于明白了人才的另一层含义:会省钱的就是人才。
  善于用人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发现陶澍这样一个优秀人才,让道光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明君。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的恩人两江总督蒋攸铦因病卸任时,道光立即提拔陶澍为两江总督,掌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事务。
  有清一朝,直隶总督的政治地位最高,但是经济地位最高的是两江总督,因为两江总督掌管的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给国家上缴的赋税最多。扬州一年就可以上缴盐税六百多万两,占全国盐税总额的百分之六十。
  就像当年雍正用李卫一样,道光用陶澍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要怕得罪人;不要怕苦怕累;破除陋习,治理好河工和盐务。
  陶澍这个人性格跟李卫也很像,他胸无城府,敢说敢做,平时好管闲事。该管的他肯定会管,不该管的也管,一点儿也不怕得罪人,而且性格非常直,心里憋不住话,有什么说什么。道光正是看中了他这些特点,才把艰巨的任务交给他。
  应该说,在用人方面,道光的亮点极少,而陶澍就是其中之一。
  惩治盐枭
  盐业是一个暴利行业,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是不能插手的。但正因为是暴利行业,所以走私相对泛滥。但是官府并不直接贩卖食盐,贩卖的事情还是交给商人去做,官府直接负责食盐的生产,然后标价卖给商人,由商人分销。合法的商人必须花费巨资从官府手里取得“经营许可证”,然后在官府指定的地方去卖。
  有合法的商人,难免也有非法的商人。在盐业方面,往往是合法的商人对百姓的伤害最大,因为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