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可就是大事了。当时,中国的水师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动用舰艇将英舰驱逐出去。随后,清廷又在澳门传讯英国一个官员,当面谴责英国军舰侵犯中国主权,并且命令英国所有的军舰都要停泊在外洋,否则全部击沉,而且还要停止与英国的贸易。
  也许对英国政府来说,击沉一艘军舰不是大事,但要终止贸易不亚于要了他们的命。英国官员极力辩解说,这都是美国商船挑拨离间,他们不义在先,所以我们才要追捕的,这事真的跟我国无关。
  因为这事,中英关系搞得相当紧张。英国派出使者团也有缓和两国关系的意思,英国并非不想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只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英国和法国长期作战,国力消耗很大,再跟中国打,一时之间他们承受不起,再者英国对于中国也还不是很了解。中国一向自称天朝大国,光是这种威势也足以让英国三思而后行。
  对于英国使者,清廷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嘉庆对英国的印象特别坏,英国海军曾经抢占澳门,还曾进入中国海域搜捕美国船只,并且不断地向中国贩卖鸦片。是可忍孰不可忍,嘉庆很想直接拒绝英国使团,但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皇帝,他必须克制,展现出应有的风度。
  英国使者到来之前,嘉庆就连发上谕,规定使团只准在天津港口登陆,让沿途的文武官员对他们多加防范,还让官员们在接待时不准奢靡,天津港口的一些建筑不必重新粉刷,除了一些重要的使者可以登岸外,其他闲杂人等一律留在他们的船上,而且要派人严加看管他们的船只。从嘉庆的这些上谕中可以看出,他对英国的反感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以,这次谈判不会有任何结果,中、英两国注定要枪杆子见分晓。
  阿美士德等人到达天津港口后,苏楞额负责接待他们。宴会开始时,苏楞额就给英国使者出了一道难题,他要求英国使者跟他一起向皇帝牌位行跪叩礼。阿美士德等人表示这绝对不可以,他还说并不是自己不虔敬,只是他们向来没有这个习惯,见到国王也不过是作揖。
  苏楞额则表示,这是礼节,进了天朝就应该按天朝的规矩办事。苏楞额还援引当年马戛尔尼访华时曾问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礼的事情,并说副使斯当东当年也在场。斯当东正如嘉庆所说的,相当狡猾,他说自己当年很小,对此毫无印象。他既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完全以没有印象推脱,狡猾至极。
  双方使者就这个问题僵持了下去,一直谈不拢。无奈,苏楞额作出让步,并上奏嘉庆为英使说话:“这些贡使虽然对吾皇虔敬不二,可惜不敢改变他们国家的礼节,怕回去后受到国王的责怪,所以在行礼时只能按照他们自己的礼节回报皇恩。”
  苏楞额如此办事让嘉庆非常不满,嘉庆训斥道:“请你让英国使者反复练习天朝礼仪,他们什么时候熟练,什么时候让他们进京觐见。还有,你告诉他们,天朝所有的臣民,还有朝鲜、安南、琉球、回部、准噶尔等,进京都是按照这个礼节。如果他们练不好这个礼仪的话,让他们永远不要进京。”
  然而,苏楞额这人办事似乎缺心眼,他竟然违反嘉庆的旨意带着使者进京。嘉庆知道后,给苏楞额发了一道警告性的上谕,吓得苏楞额满头冒汗,立即让使者停止前进,就地操练三跪九叩之礼。阿美士德仍然不肯退让,反复说自己不敢改变本国礼仪,否则国王必然会重罚。
  苏楞额表示,这绝对不可以。阿美士德无奈之下,表示可以按照自己国家的礼仪做九次,以此表示对皇帝虔敬之心。
  可是对于嘉庆来说,按照英国礼仪做一百次也不行。气愤之下,嘉庆撤掉了苏楞额,让理藩院尚书和世泰和吏部尚书穆克登额处理这事,可惜这两人也没能说服英国使者。英国使者为什么变得比过去更难说服呢?说白了还是他们国力增强了。
  和世泰和穆克登额不能说服英使,但又怕嘉庆责怪,怎么办呢?只能动用中国传统的智慧:先模棱两可上奏,最后出事了推卸责任。
  他们上奏说:“贡使们仰承天恩,至诚感服。奴才们让他们操练礼节,可惜他们起跪仍然不是很自如,勉勉强强还算是个礼。”
  他们这么一说嘉庆当然高兴了,说明这些使者还是臣服了,只是礼仪不是很熟练而已。就这样,嘉庆让他们带着使者进京。
  和世泰等人抱着极大的侥幸心理,希望英国使者能够草率行礼,然后蒙混过关,到时候自己就可以推说他们只是不熟练。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和世泰不敢直接带阿美士德和斯当东觐见,而是带了其他一些次要的使者先作一个缓冲。
  这天,嘉庆坐在大殿之上,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整齐地站在殿上,无数双眼睛瞪着英使行礼。让嘉庆倍感意外地是,这些使者并不像和世泰所说的那样行跪叩大礼,只用英国的礼仪对嘉庆作揖。和世泰大为慌乱,居然捏造谎言说:“他们之所以不能行礼是因为正使生病了,不能行礼,没有正使带头,其他人都不会。”
  嘉庆信以为真,还准备请御医为正使治病。接着,嘉庆让副使过来觐见。和世泰一听,完了,只能继续撒谎:“副使也生病了。”和世泰很清楚,副使斯当东态度比正使阿美士德更强硬。
  嘉庆也不是那么好煳弄的,不可能正副使同时都病了。接着,朝堂之上传来皇帝愤怒的声音:“立即将该国贡使遣回国,该国国王的表文也不必呈上,所有贡物全部让他们带回去。”
  就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访华之行草草结束,阿美士德甚至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尽管他维护了本国的礼节,却有辱使命,无功而返。
  阿美士德返回的途中经过圣海伦娜岛,拜访了囚禁中的拿破仑,阿美士德就此事询问拿破仑的意见。拿破仑认为进入中国后,应该入乡随俗,行三跪九叩之礼。
  阿美士德虽然没有完成任务,回国后却因为这事名声大噪,受到英国舆论的一致赞扬,升任为印度总督。
  这次外交失败无疑让英王深受打击,也让他更加确信,通过外交途径并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斯当东回去后当上了下议院的议员,多次在议会中宣扬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正在酝酿中。
  
  第八章 嘉庆也多情
  
  只见这女人骨胳妩媚,婀娜多姿,双眼明亮,眉若含情,肌肤白嫩,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自然清新的气质。嘉庆心里暗叹,宫里的庸脂俗粉哪能比得上眼前这个女子啊!
  董氏被嘉庆看得低下头去,嘉庆让她抬起头来,看着董氏含羞带涩的神态,嘉庆更觉神迷。
  薄命皇后喜塔腊氏
  嘉庆的后宫情况:皇后两个,皇贵妃两个,妃子两个,嫔六个,贵人一个。
  嘉庆的子女情况:儿子五个,女儿九个。
  在嘉庆十五岁时,乾隆将满洲正白旗的副都统和内务府总管额尔景额的女儿喜塔腊氏指定给嘉庆。
  嘉庆和喜塔腊氏看来颇为恩爱,在几年之内两人就生下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乾隆禅位之时就宣布册立喜塔腊氏为皇后,此时喜塔腊氏与嘉庆已共度了二十多年。多年的生活,让这对夫妻有了深入的了解,彼此相敬如宾。嘉庆很喜欢这位温柔善良、宽仁贤惠、母仪天下的皇后,可惜,这位皇后命薄,只当了一年一个月的皇后,就因病而逝。
  皇后去世后,嘉庆非常悲痛。乾隆给喜塔腊氏上了“孝淑”的谥号,并让嘉庆按照清朝旧制辍朝五日、素服七日为皇后办丧事。但嘉庆考虑到自己刚刚嗣位,有太多的国事等着自己处理,决定皇后的葬礼从简办理。
  皇后死后在宫中停灵七天,嘉庆虽然没有因此而辍朝,但是每天上完朝后都会来皇后的灵前,倾诉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七天后,皇后的梓宫移到静安庄,当时嘉庆的昌陵还没有修建好,皇后的灵柩便暂时安放在静安庄。
  嘉庆八年(1803年),昌陵完工后,嘉庆下令将皇后灵柩移入昌陵,入葬的那天,嘉庆亲自祭酒,并写下了一首哀思之诗:“永别芳形已七年,太平择地卜新阡。考恩垂泽沐深厚,后德流徽感激贤。濯泪徒倾三爵酒,伤心早废二南篇。临风追悼增哀思,廿载相依百世牵。”
  执掌中宫时间最长的皇后
  喜塔腊氏病逝后,乾隆让嘉庆再立一个皇后,当时乾隆已经钦定了人选,就是钮祜禄氏。钮祜禄氏俨然一个皇后家族,在清朝出了六个皇后。
  在嘉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