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字内涵那么丰富,就不信找不到胡中藻的把柄。胡中藻,你自号坚磨生,这次我就要磨得你生不如死。乾隆把这个任务交给军机处行走蒋溥,蒋溥的任务是先搜罗“罪证”,等乾隆觉得时机合适时再出手,所以这个任务一定是保密的。如果蒋溥泄露出去,十个脑袋也保不住。
  就这样,蒋溥拿着《坚磨生诗钞》苦苦研读。老实说,这个任务真不轻松。出于文人的一种虚荣,坚磨生同志写诗的时候特别喜欢用一些奇险的文字,显示自己文采非同一般。
  我们不妨把蒋溥从鸡蛋里挑出的骨头罗列一下,看到这些“骨头”我们一定佩服中国人在罗织罪名上面的创造力。
  你胡中藻用“坚磨生”为号,意思无非是说自己操守很坚定,到底是何居心呢?莫非是想跟我大清“坚磨”到底?想念明朝你就直说。
  诗中有这么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清是我大清的国号,你把浊字放在清前面到底是什么意思?
  胡中藻还有一句怪诗:“老佛如今无病病,朝门闻说不开开。”乾隆认为“老佛”暗指自己,乾隆生气了,我天天上朝,你怎么说“朝门不开”呢?
  《孝贤皇后之丧》中有这样的诗句:“并花已觉单无蒂。”本意是歌颂帝后恩爱深情,乾隆却偏要说这是讽刺皇后干政,乾隆反问:“我几时让皇后干预朝政?”
  类似的“骨头”有很多,乾隆二十年,乾隆发动对准噶尔的战争,朝中多有不满者。乾隆突然拿出胡中藻诗歌问题,借机发难,想让朝臣们噤声。
  我们可以看看乾隆这个文字狱,整人迹象太明显了,完全是欲加之罪。雍正也搞文字狱,但比乾隆的水平和境界明显高出很多。雍正曾经想整查嗣庭,说查嗣庭出的试题中有怨气,但他又表示,如果单凭这点就治罪的话,显然会给人留下搞文字狱的话柄。最后,雍正揪出了查嗣庭曾经非难和批评康熙的言论——在专制时代这可是能置人于死地的铁证,最后雍正以“孝子”的身份处死了查嗣庭。
  乾隆可没这个耐心,他要借机除掉朋党,打击反对自己的势力,哪顾得上那么多。
  胡中藻的案子牵连到鄂尔泰的侄子鄂昌,在鄂昌的书信中也发现了大量“罪证”,两人一同入狱。乾隆开恩,让鄂昌自尽,等于是拿他做典型,警告满洲大臣不要和汉人来往唱和,更不要结党营私,否则下场就是这样。
  胡中藻被处斩,祸及族人和亲友。
  果然这个案子爆发后,朝野上下无不震荡,不光鄂尔泰这边惊慌,张廷玉那边也紧张不安。
  写诗是刀剑上的舞蹈
  乾隆三十二年正月,正是千家万户喜庆的日子,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蔡显慌慌张张地抱着一大堆书籍跑到府衙里,对着青天大老爷哭喊,说自己书中没有半点悖逆字句,希望大老爷明鉴。
  这个蔡显也算是文化人,在雍正七年中举,尽管如此,他却没能在仕途上发展。我们知道,在古代中举理论上是可以当官的,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首先必须要有缺,其次你还得有关系,上面有人推荐你补这个缺。
  虽然考上了举人,但是没官做,难免会有一些牢骚。蔡显自号闲渔,喜欢学着魏晋名士的派头,跟文人雅士们一起饮酒赋诗,经过多年的锱铢积累,蔡显印有《闲渔闲闲录》《宵行杂识》《潭上闲渔稿》和《红蕉诗话》等书。
  其中最有名的是《闲渔闲闲录》,古人说不平则鸣,没有牢骚就没法写诗。在《闲渔闲闲录》中充斥着大量的牢骚,对官府的种种行为多有讽刺。当然,这本书出来后也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些文人为诗人的才华倾倒,嬉笑怒骂皆能看出作者文采斐然,简直就是乾隆时期的韩寒,恰好两人也都是松江的。
  不过蔡显可没韩寒幸运,在乾隆眼皮底下写讽刺诗,那可是刀尖上的舞蹈,不是亡命徒,别干这号事。这不,被人告发了,蔡显慌了。他自己跑到衙门里坦白,坚信自己并无悖逆之罪,蔡显有这种自信是好的,因为发牢骚跟语言悖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但要看对方是什么人,因为双方对悖逆的标准明显定得不一样,在一般人看来很平常的话,到了清廷那里就变成大逆不道了。
  果然,这事松江府还不敢做主,上报给两广总督高晋和江苏巡抚明德,这两人既然能在乾隆手下当大员,脾气也跟乾隆一样:无事生非,小题大做。他们认为蔡显:心怀不轨,创作逆书,毁谤朝廷,丧心病狂,罪大恶极,应该按照大逆律凌迟处死,亲戚家属一律连坐。
  《闲渔闲闲录》这本书送到乾隆案桌前,乾隆毕竟也是个文化人,他翻了翻这些书,不觉得有什么大逆,只不过牢骚多了点而已,说实话,乾隆还觉得这个人确实有些才华。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乾隆根本没考虑按大逆律对待蔡显的,甚至都打算教训一顿无罪释放。然而,随着乾隆通观全书,他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乾隆发现书中竟然有这样的话:“戴名世以南山集弃世,钱名世以年案得罪……”说的是康熙和雍正年间的文字狱,乾隆心想,这都什么话啊,我想饶你蔡显,你蔡显自己要找死。这条真正谋逆的“罪证”高晋和明德都没有发现,他们发现的只是一些模棱两可的诗句,比如:“莫教行化乌肠国,风雨龙王欲怒嗔”“风雨从所好,南北杳难分”等等。
  说实话能从这些诗句中看出大逆不道那是很需要脑细胞的,“莫教”那两句诗大概是说乾隆乾纲独断、喜怒无常,做事不依靠道德和法律,完全凭个人喜恶办事。“风雨从所好,南北杳难分”更隐晦了,大概是说朝廷上上下下都从上所好,是非曲直已经完全分不清楚了。
  《闲渔闲闲录》中还有《哀漳城》这首诗:“城里无烟白日荒,北军搜尽万家粮。戈船蔽海天常黑,铁骑飞沙雾转黄。一郡饥魂哭秋雨,千山战骨夜埋霜。我生不尽哀时感,衰草寒夜几断肠。”这首诗很明显是在控诉清朝入关的暴行,蔡显即使想辩解,也很难成功,就算是今天人们也能一眼看出其中的意思,别说是当时敏感的朝廷。
  蔡显真是该死,碰到乾隆这么敏感的文化皇帝。《闲渔闲闲录》立即被宣布为禁书,蔡显也将进入最恐怖的审判环节。在酷刑逼供下,蔡显只好认罪,说自己是草野无知,无心写下这些东西,没想到其中有寓意,实在是罪该万死。
  高晋奏请凌迟处死蔡显,乾隆施恩,判为斩立决。蔡显长子蔡必照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两个幼子和女儿发配功臣为奴。蔡显的弟子们杖打一百,流放三千里。印书的人杖打八十。一些办事不力的官员也受到惩罚,高晋和明德本来是想邀功,结果受到乾隆的责备,说他们姑息养奸,理由是没有发现真正“大逆”的文字,反而把一些发牢骚的文字当成大逆。
  蔡显虽死,从他的文字中我们确实可以能看到此人的才华,他的诗意境也不错,如果生活在一个较开明的朝代,大概也可以过上文人雅士的风流生活。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与吕留良、黄宗羲、杭世骏齐名的齐周华,这四人并称为浙江四贤。
  齐周华是浙江台州天台县人,这人也是一个大儒,而且胆子非常大。
  一切还得从吕留良说起,吕留良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曾静奉他为精神导师,在雍正期间,出现了曾静逆书案。这个案子是非常滑稽的,曾静和弟子张照无罪释放,倒是死人吕留良受到株连,被开棺戮尸。这种结果用雍正自己的话说是“出奇料理”,但显然是很不公平的,所以当时就有人写诗鸣不平:走狗狂惑不见烹,祥麟反作釜中羹。
  看彻世事浑如许,头发冲冠剑欲鸣!
  写诗的人就是齐周华,他还怕别人看不懂,附上注解:“曾静该杀却不杀,吕晚村无罪却坐罪。这是古今一大恨事啊!”
  在齐周华看来,曾静谋逆明显,该杀;但吕留良是一个大儒兼思想家,没有犯任何罪,却受到株连。作者非常愤怒,说世道浑浊到这个地步,自己怒发冲冠,连剑都在鸣动不平。发牢骚还行,但如果愤怒到利剑都快要出鞘,这似乎是一个危险的征兆。
  雍正于是开始搜捕这个大逆不道之人,齐周华居然不屑于捉迷藏,站出来光明磊落地跟雍正对峙。雍正虽然残酷,但比乾隆要好很多,他倒没有把齐周华杀掉,更没有凌迟处死,只是下令将他永远圈禁。
  齐周华是个汉子,雍正未尝不在心里敬佩他,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