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乾隆临走前送给老人一块白玉。老人推辞不受,乾隆便把白玉送给了老人的小儿子。几天后,乾隆以皇帝的身份拜访老人家,并给他的小儿子赐名“奇逢”,还带他去京城上学。村里其他人听说这个人是乾隆,都非常吃惊,那几个打过乾隆的人非常害怕,没想到乾隆一笑置之,并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
还有一次,乾隆巡游,百姓们想瞻仰一下皇帝的尊容。乾隆听说后,便恩准了,从坐辇上走下来,来到百姓中间。一个百姓激动地喊乾隆为“皇帝老爷”,侍卫一听,认为这个人大不敬,准备把他拿下治罪。乾隆本人对这个称呼倒也没在意,只是觉得有些奇怪,便问随从。一个大臣说:“南方的百姓愚昧啊,不识大体,他们往往把上天称为天老爷,把大地唤作地老爷,什么神灵都称老爷。”
乾隆哈哈大笑,知道这个百姓并无恶意,便让人释放了他。
来到扬州时,乾隆还光顾了史可法祠堂,当着大家的面称赞史可法是一个忠心耿耿的爱国将领,并赐史可法“忠正”二字。乾隆亲自为史可法题了一首诗,当时乾隆身边有人提出疑问,史可法是因为抗清被豫亲王多铎杀的,赞扬他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乾隆回答说:为人臣者当然是各为其主,史可法虽然是反抗我大清,但是他为国尽忠的精神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做臣子的节操最为重要。
有一次,乾隆路过山东济宁,当时恰好济宁出现了灾情。知州颜希深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不想因此耽误了接待乾隆这样的大事。和苌萌税蜒障I畹募胰俗ス瓷笪省Q漳附馐退担庸こ隽宋侍猓置窕憔奂媚浅?闪叶宰髦髡牛株饧冒傩眨缘⑽罅耸ゼ荨
太后钮祜禄氏看颜母回答得入情入理,对乾隆说:“颜希深虽然于礼节有亏,但情有可原,应该赦免他。”
后来,太后又对乾隆说:“颜母是一个贤母,他的儿子肯定是一个好官。”乾隆点头称是,不久便提拔颜希深为河南巡抚。
乾隆六下江南留下了太多的奇闻逸事,六下江南虽然劳民伤财,但不能不承认对于文学艺术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问君做了多少事?
六次南巡乾隆五次视察黄河和淮河,四次视察钱塘江工程,也不是一点实事也没干。
黄河最主要的问题是泥沙淤积,导致水位上涨,对周边各省的人民造成很大的危害。到了清朝,黄河决堤的问题更加严重。淮河也是这样,经常发生水患。
四年,黄河发生水患,安徽十五个州县受灾;六年,水患淹没了江苏、安徽二十八个州县;七年,淮河决堤,百姓逃难;八年,淮河再次发大水;十一年,黄河和淮河同时发大水;十五年,安徽再次遭受洪灾……
第一次南巡时乾隆到洪泽湖视察工程,他发现黄河大堤只有三座大坝,到了涨水季节,洪湖水位就会上涨。如果疏导不及时,就很容易酿成水灾。乾隆亲临大坝边上,采纳了河道总督高斌的建议,增修两座大坝,将这五座大坝命名为“仁”“义”“礼”“智”“信”。以后,只要水位上涨,就分别从五座大坝中放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黄河大堤和下游的安全。
乾隆前两次下江南并没有视察海塘工程,但后面四次都去了。到了钱塘江岸边,乾隆跟治理钱塘江的官员们交流,广泛吸纳各种意见,亲自指导海塘工程的建设。
在治理河工的问题上,乾隆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南巡的途中,乾隆还来了个“路边招聘”,沿途他会接待一些读书人。乾隆表示扩招童生,增加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童生名额。有不少读书人会向乾隆献诗,乾隆觉得这是一个选拔人才的好机会,便决定自己出题,考考这些人,表现出色的就让他们做官。还别说,这种路边招考,还真选拔出了不少人才,后来这些人才有人成为封疆大吏,有人成为朝廷重臣。
乾隆做得最实惠的一件事莫过于减免钱粮,乾隆规定,凡是自己经过的州县,免去当年钱粮的十分之三。若是受灾的地方,则免去一半。对于安徽、浙江、江苏三省拖欠的银两,乾隆也下令减免或全免。
六次下江南,乾隆总共免去百姓钱粮高达两千万两银子。乾隆知道,这是笼络百姓的最好办法,光喊口号是没用的,百姓得到实惠了,自然大呼这个皇帝圣明。除此之外,一路上乾隆还赦免了一些犯人,同时尽量避免随行人员踩坏农作物,这些也是值得肯定的。
该做的事情要做,该玩的也应该玩,乾隆是一个做事享乐两不误的皇帝。下江南的路上,乾隆游遍山山水水,经过直隶卢沟桥时,乾隆在石碑上题写了“卢沟晓月”四字。到了良乡县的弘恩寺时,乾隆被这里的景色迷住,寺庙里古木葱郁,环境清幽,是修身养性的绝妙处所。乾隆留恋此地久久不能往返,写下了好几首优美的诗篇。
在山东,乾隆登泰山,拜孔庙,访晏子祠、玉皇庙等名胜古迹。到了江南,游玩的地方就更多了,这些名胜古迹和园林风景美不胜收,乾隆沉醉其中,身心俱悦。游嘉兴南湖之时,乾隆写下了一首诗《烟雨楼》:春云欲沣旋濛濛,百倾南湖一棹通。
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谢梅红。
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
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从乾隆的诗作中可以看出,畅游江南给他带来了许多欢乐。想想也是,紫禁城虽然盛大恢宏,但是和江南美景相比,也显得太单调了。
第九章 天子也风流
此时,乾隆的心里充满了寂寞与哀伤,作为一个皇帝,他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是面对命运的力量,他发现自己是这么的无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贤后一去不复返
乾隆与康熙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与原配的感情都非常好,虽然是父母指婚,但情深意笃,两情长久。康熙与乾隆一生最爱的都是第一位皇后。
乾隆的挚爱是富察氏孝贤皇后,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孝贤皇后才三十多岁便猝然离开人间。富察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协办大学士傅恒的亲姐姐。富察氏是由雍正钦点的儿媳妇,婚后与乾隆的感情很好,两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
婚后第二年,富察氏就为乾隆生下了一个儿子,雍正对这孩子非常喜欢,亲自为他取名为“永琏”,大有希望他延续帝国大业的意思。
乾隆即位后,服完二十七个月的孝期,便册立富察氏为皇后。应该说,对这个皇后,乾隆是非常满意的,在乾隆心中,富察氏简直就是长孙皇后那样的贤后。自古婆媳关系最难处,但富察氏与太后的关系相当好。有了这样一个贤内助,后宫之事完全不必乾隆操心了,所以乾隆说自己之所以全心致力于国事,军功章上有富察氏的一半啊!
明君贤后,还有聪明的太子(乾隆很早就将永琏密定为储君),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完美。可惜,对于完美的东西连老天都嫉妒。乾隆三年十月,一个巨大的打击降临到乾隆和皇后头上,永琏因病医治无效去世。这夫妻俩伤心得跟个泪人儿似的,乾隆悲哀已极,以太子的礼仪安葬永琏,并公布了永琏的身份为密定继承人。
幸运的是,十一年四月初八,孝贤皇后又为乾隆生下了永琮,乾隆大喜,再次将永琮密定为继承人。然而,灾难再次降临到这对父母身上,永琮不满两周岁就因出痘而死,这对乾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孝贤皇后一病不起,乾隆勉强振作,以太子礼仪安葬永琮。
真是祸不单行,这些天钦天监报告天空出现异象,有一颗“客星”出现在离宫六星之中,这预示着中宫皇后可能有难了。乾隆听了大惊,自我安慰地说,这可能是说皇后痛失爱子吧!
十多天后,客星消失,皇后的病也逐渐好了起来。乾隆放心了。
不久就是东巡的日子,届时乾隆将带上太后去祭拜泰山和孔庙。要不要带上皇后呢?乾隆想皇后身子刚好,还是留在皇宫里养病吧!不过,皇后执意要去,说自己在病中梦到了碧霞元君,此去就是要去还愿。乾隆答应了她。
尽管如此,乾隆却老是觉得不安,一种不祥的感觉笼罩在他心头。东巡前几天,他心烦意躁,写下了二十首小诗排遣内心的烦闷。其中有一首小诗叫《一去无还意》:记得分离日,相期不日还;如何一契阔,长此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