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夜晚已来临,清军不得不收兵。
  晚上,噶尔丹的使者济隆带着七十多人来讲和,竭力为噶尔丹开脱,济隆说:“这事也不能完全怪噶尔丹,喀尔喀几个部落的人也不太厚道,他们的部下无知,抢了我们的牲口。我们的汗不过是一个小头目,怎么敢在大清皇帝面前嚣张。只不过他仇视土谢图汗和哲布尊,才犯了错误,现在他已经不想索回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了。”
  连夜,噶尔丹还派人送来一封亲笔信,表示:“现在蒙皇帝示好,以后不敢再犯喀尔喀了。”明明是被打服了,还说是示好,噶尔丹不愧是个聪明人。
  当时康熙不在场,福全相信了噶尔丹的谎言,自作主张,放了噶尔丹,还让其他部队不要阻截噶尔丹。就这样,噶尔丹顺利地逃脱。如果这时福全能够大军齐出,噶尔丹早就被擒获了,后来那些麻烦就能避免。可惜,福全心地仁厚,相信了他,为了这事,事后他还受到康熙的责备,被革去议政并罚薪一年。
  在逃跑这块,噶尔丹表现出了不亚于战场上的英勇,他连夜偷渡什拉穆楞格河,翻过大碛山,一路逃到科布多。虽然脱离险境,噶尔丹的部队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只剩下几千伤残兵。
  人已经逃走了,康熙本着穷寇莫追的原则,给噶尔丹发出了最后的警告:“以后不得再侵犯归附清朝的喀尔喀一人一畜,如果违反誓言,必定追击到底一网打尽。”
  灭其主力,康熙第二次亲征
  放走噶尔丹后,康熙仍然不信他,康熙觉得噶尔丹这个人狡诈成性不可相信。
  康熙在张角隘口,独石口、大同和宣府一带,随时准备出征,保持着高度警惕的姿态。
  乌兰布通惨败后,噶尔丹处境极为凄惨,没有牲畜,人员大量减少。为生计所迫,噶尔丹不得不低头请求清廷给一些粮食和白银,以解燃眉之急。清朝的理藩院一口回绝,康熙却法外施恩,赏赐给噶尔丹千两白银,同时派遣大臣招降噶尔丹,承诺只要归降,一定妥善安置,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噶尔丹也是一个高明的对手,他看出康熙的两手做法,也还之以礼,派出两千男女到清军驻地,表面是归顺,暗地里让这些人充当奸细,四处搜集情报。安稳一段时间后,噶尔丹又要求清廷将多尔济和哲布尊交给自己,对于噶尔丹的无理要求,康熙给予了严厉的谴责。
  噶尔丹被拒绝后,心里很不服气,开始在边境挑起事端。康熙派遣使者到阿拉布坦那里通好,噶尔丹的部署半道截击他们,将使者们杀害,劫走全部行李。此外,噶尔丹还挑唆其他人背叛清朝,阻止班禅入京。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秋,噶尔丹率领三万骑兵渡过克鲁伦河,对喀尔喀部落进行大肆抢掠。上次战败让噶尔丹记忆犹新,所以这次他没有进入漠北,只是扬言等借到俄罗斯六万鸟枪兵,将大举进攻,这分明是公然向康熙宣战。
  康熙必须回应噶尔丹的挑衅,当然征讨的困难康熙也非常清楚,他说:“朕亲历其间,比较了解塞外情形,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难用兵的地方。那里是不毛之地,经常无水,到了沙漠地带,运粮特别难……”
  困难重重不过是为了表示康熙的钢铁决心,康熙又说,噶尔丹违背约定,横行无忌,如果不灭了他,边境将永不得安宁。康熙召集三品以上的武官商讨灭敌之策,大家都认为非常困难,都不愿劳师远征。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仍然坚持剿贼,更令人吃惊的是,康熙居然要再次御驾亲征。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说:“我上一次征讨噶尔丹,众人都劝阻,只有费扬古支持我。后来两次征讨,就没有人赞同我了,是我执意如此。”
  这一年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四十二岁的康熙带领十万兵马,兵分三路,再次前往大漠讨伐噶尔丹。东路军由抗俄名将萨布素率领,西路军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统领,中路军是康熙亲率的禁卫军。
  行军途中,无论多小的事情,康熙都要亲自过问,然后做出具体的指示。远征大漠,粮草还可以自己带,但是淡水却带不了那么多,寻找水源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饮水问题主要靠掘井解决,这事由户部侍郎思格色负责,他负责掘井,掘好一口井后,他回来向康熙禀报。康熙问他:“一口井能解决多少人马的饮水问题?”
  思格色回答不上来,康熙很生气,骂他为官昏聩,让议政王大臣撤了他的职,贬为一般的士兵。后来,康熙派遣副都统阿迪视察水草情况,阿迪回答说:“现在冰雪冻住了,不容易开掘。”
  康熙很生气,说:“用兵之道,贵在神速,大兵行军,断不可缺水,时当春季,地脉当融,即使冰冻也可以凿开。”
  世上最怕认真二字,康熙的命令下达以后,没过多久,就掘出了好几口井,把地下的冰层凿开后,醉人的清泉就涌出来了,全军一片欢腾。为了方便大家饮水,康熙让军队围绕着井扎营,这样士兵可以从不同的方向饮水,不会造成拥挤。每口井康熙都让官兵把守,以保证用水的安全。
  康熙每天都起得很早,起来后他就看到军营里炊烟缭绕,心中颇多感慨。
  在这段漫长的征途中,面对着沙漠的风光和草原的广阔,康熙心中难掩诗意之情,在征途中,他写下了一首诗:四月天山路,今朝浩瀚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驱驰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在这首诗中,康熙表达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辞辛苦坚持亲征的战斗精神,也流露出了一定的自豪感,所以他才敢很有底气地反问:“帝王中,像我这样御驾亲征,穿越沙漠、高山、草原的有几个呢?”订/阅/v/信/whair004
  康熙有一个特点,一旦做出了决定,一定会坚持到底。大军到达科图时,有传言说噶尔丹已经逃走了,远远地不知躲在什么地方。扈从大臣佟国维、索额图、伊桑阿等人反复启奏,希望康熙能够班师回北京,留下西路兵对付噶尔丹就行了。这些大臣平时在北京城里养尊处优,过着天堂般的生活,现在要来这塞外遭罪受,肯定不适应。他们请求康熙回京是可以理解的,更多的还是一种自私的心理,并不是为了康熙。
  康熙很愤怒,严厉地斥责了他们。康熙说:“怯懦是最大的无耻,半途而废是世上最没出息的行为。”
  康熙一般很少这么愤怒的,可这时必须愤怒,佟国维、索额图这些人的想法并不是少数人的想法,很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理,一旦这种心理蔓延开了,一定会影响士气动摇军心。所以,康熙必须向全军表现出自己的决心,不灭了噶尔丹绝不班师回朝。
  康熙对大臣们说:“如果有不敢奋勇向前,怕死退后的,杀无赦。我们一定要杀了噶尔丹,或者擒住他,所以我们是不能后退的。如果我们撤退的话,噶尔丹必会集中兵力歼灭西路军,所以,希望大家勇往直前,直捣对方老巢,从今以后不要再说后退两个字。”
  中路军慢慢地靠近了噶尔丹的驻地,但是西路军还没有到来。其实,这西路军行军路上出了一点状况,途中人畜相继死亡,许多有水草的地方被噶尔丹给烧毁,前路一片灰烬,西路军不得不绕道而行,因此耽误了行期,没法如期和中路军在土拉会师。
  看到西路军久久没有到来,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中路军应该暂缓前进,等待西路军的到来。有的说不用等西路军了,为了防止噶尔丹窜逃,应该火速出击。
  康熙陷入了沉思,半晌,他想出了一条妙计:“噶尔丹以前不过是一个强盗,向来没有远见卓识,他听信别人的话,以为我军不能到这里,所以胆敢侵略喀尔喀。现在我军靠近噶尔丹,费扬古的西路军很快就会到土拉。如果我们等待费扬古到来一同出击,肯定来不及了,如果中路军贸然和噶尔丹全面交锋正面拼杀,仍然要冒大风险。现在最好的情况是,我们慢慢靠近噶尔丹,然后派遣使者请噶尔丹过来会盟,噶尔丹如果知道我亲自来了,必定会逃窜。噶尔丹一逃窜,我们立即追杀。如果噶尔丹向土拉那边逃走,必定会遭遇到费扬古的军队,这样一来,噶尔丹必定灭亡。”
  众大臣惊呼妙计。康熙随即命人带着礼品前往噶尔丹的驻地巴彦乌兰,在敕书中,康熙告诉噶尔丹:“朕的大军已经向你逼近,希望你好自为之,朕不忍生灵涂炭,还想给你一次机会,你自己过来与朕会盟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