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是汗,再这么抵抗下去,可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无奈之下,托尔布津向清军投降,并且表示再也不来雅克萨了。
失去二十多年的雅克萨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令人伤心的是,最终雅克萨还是失去了。不过,这已经是几百年后的事了。
战场上的胜利并不能弥补决策的失败,清军在攻陷雅克萨之后,没有在雅克萨驻军,甚至没有割取雅克萨附近的田禾,就将全部将士撤回到瑷珲。
令人气愤的是,清军放走托尔布津后,托尔布津回到尼布楚,碰上了拜顿的援军。拜顿是德国的一个军事工程师,得知清军撤离雅克萨后,他建议托尔布津再次占领雅克萨。这次,托尔布津带了五百人,再次占领雅克萨,并将附近的田禾收割,用作粮草。在拜顿的指导和监督下,俄军开始修建堡垒,由于有专家指导,堡垒比以前修得更坚固。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萨布素侦查到俄军又回到雅克萨。萨布素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报告康熙,请求率舰队亲自去征剿。康熙还以为这是个谣言,他觉得罗刹不至于那么大胆,后来从一名俘获的俄军口里得知情况属实。
康熙下令:“罗刹又在雅克萨城盘踞,如果不快速扑灭,他们势必会积粮固守,时间长了,要拿下来就比较困难了。”
萨布素和郎坦等人率领两千多官兵由瑷珲出发,分水陆两路,在七月十八日抵达雅克萨城下。到了以后,还是老一套,先警告俄军“速回本土”,俄军当然不买账。这次,托尔布津有军事专家拜顿的支持,加上火器充足,城防坚固;对比之下,清军由于紧急调动,炮火明显不足,主要武器还是弓箭大刀。尽管如此,清军还是主动出击,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屡次击败俄军。
当然,这次要攻下城池确实没上次那么容易。雅克萨一带冬天来得特别早,八月份就特别寒冷,康熙让萨布素做好结冰时期的打算。在这种冰天雪地的地方打仗,天气是影响胜负的至关重要因素。一旦结冰,肯定对攻城一方不利,守城者在城堡内至少不会挨冻。
萨布素不愧是一个优秀的边防大将,他针对各种情况,很快就出台了一揽子计划。首先,敌方城池坚固,萨布素暂停攻城计划,而选择长期围困敌人,他在城墙三面挖了壕沟,设置了木桩鹿角这些障碍物,同时在城对面的岛上筑起指挥所,当作士兵们的过冬营寨。萨布素还将炮口对准雅克萨,封锁江面;大江两岸驻扎有水师,防止敌人从江上逃走,此外,还在城上游的港湾内,埋伏好战船,堵截从尼布楚那边过来的援军。
萨布素负责围城,索伦在从后方运来粮草。
就这样,面对清兵的重重包围,俄军被困在城中无计可施。俄军几次企图突围,都失败了。托尔布津在一次突围中激战身亡,随后,拜顿接过指挥权。拜顿虽然是个军事技术专家,但是对于俄军当前的处境没有任何办法,城内俄军缺乏粮食和柴火,饥寒交迫,不少士兵病死饿死。八百多俄军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个人,眼看这些俄军除了投降再也没有活路,鉴于上次的经验,投降了清军会放过他们吗?这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康熙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或许有人非常郁闷,仗都快打赢了,干嘛还要送橄榄枝。要知道,康熙并不是打仗的将领,他是一个政治家,准确地说,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
全歼雅克萨城内的俄军容易,但是修得百年和平难啊!再加上这时候蒙古部落的一个叫噶尔丹的酋长很不安分,噶尔丹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看到沙俄在边境滋事,意识到翻江倒海的机会来了。噶尔丹企图和沙俄勾结,在清朝北部边疆攻城略地。康熙不希望也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安内必先攘外,要想把内部的叛徒剿灭,必须先安定这些好事的罗刹。
康熙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边境问题,并将这种意向用国书的形式交给沙皇。
沙皇本来也是个很强硬的人,但是考虑到雅克萨的俄军已经陷入绝境,如果不谈判的话,城内俄军就会全军覆没,雅克萨城一样是丢。万般无奈之下,沙皇接受了和谈的建议。
九月,沙皇派遣使者魏牛高到北京,通知清廷,俄国政府愿意接受和谈,已经指派戈洛文为大使举行边界谈判,希望北京方面能够撤回雅克萨的军队。
康熙面露微笑,立即下旨撤回雅克萨的清军,允许城内罗刹自由出入。康熙二十六年正月,朝廷派遣了一些医生到雅克萨去为清军治病,康熙对萨布素下令:“我军虽然和罗刹对垒,现在既已和谈,就不再是敌人,如果城内有罗刹生病,也给他们治疗。”
五月,清军主动后退二十里,七月,俄国谈判代表已经抵达边境。康熙再次命令清军撤退到瑷珲和嫩江一带,充分显示出了和谈的诚意。
《尼布楚条约》
外交是战争的延续,打仗并不困难,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都取得了胜利。这场外交战能够全胜吗?
在清军解除了对雅克萨的包围后,俄方反而一再拖延,故意让清廷焦躁,以此增加在谈判中的筹码。罗刹也会耍赖,所以怪不得金庸在《鹿鼎记》里让韦小宝这样的无赖与俄国人谈判。
俄方一再拖延,一年半后,戈洛文才派遣斯捷潘科罗文到北京,告诉康熙谈判地点定在色楞格。康熙表示同意,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月,派遣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都统佟国纲、尚书阿喇尼以及将军马齐、马喇等人前去谈判。除了谈判的人之外,还带了两百前锋士兵、四百护军、两百八十个火器营的士兵。
临行前,康熙对索额图说:“罗刹侵犯我边境,占据我尼布楚、雅克萨等地,收留我叛徒根特木耳,在我黑龙江边筑城,我们两次发兵,才逼得他们谈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都是我们的地盘,不可让给罗刹哪怕一寸土地。根特木耳这些人,一定要罗刹归还,只要他们归还了,我们也归还他们的俘虏。划定疆界后,可以允许边境的人民自由通商。”
索额图等人五月出发,七月下旬,到达克鲁伦河,不巧遇上了草原枭雄噶尔丹。噶尔丹打败蒙古喀尔喀部落后,称雄于草原。索额图等人前行的道路受阻,康熙让他们暂时先回到北京。清廷让前锋将领索罗希前往色楞格,告诉他们受阻的原因,并建议俄方再派遣代表到北京,重新商定谈判的地点和时间。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戈洛文再次派使者到北京,提议在尼布楚举行谈判。就在这时,噶尔丹征服了喀尔喀全境,势力逐渐庞大,暗地里与沙俄勾结,准备南下。由于形势的转变,康熙不得不在与沙俄的谈判中做出让步,以便及早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
沙皇方面,对戈洛文的要求是:“以黑龙江为界,如果不能以黑龙江为界,最后的让步也应该把国界定在牛满河或者精奇里江。如果对方连这个都不接受的话,我们还可以再退一步,以雅克萨为界,但黑龙江与牛满河、结雅河沿岸的渔猎场全部归我们。如果清朝人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话,没办法了,只能打了,所以军事方面也要准备好。”
沙皇也是个贪婪的角色,他想通过外交的方式得到战争得不到的东西,侵吞清朝黑龙江的大片领土。
然而,沙俄国内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真正的扩张重心在欧洲,但是这一年沙俄的远征军在克里米亚遭遇失败,由此引发了国内的动荡,贵族和商人们都不希望俄国再和清朝发生战争。此时,沙皇也希望尽快和清朝议和,达成协议。在谈判之前,沙皇命令军队撤出雅克萨,并要求拆除防御工事。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三十一日,索额图等人到达石格勒河,距离尼布楚只有几里路,不久,萨布素带领的一千五百官兵也抵达尼布楚。让人气愤的是,戈洛文却迟迟没有来到。索额图多次派人到尼布楚催问,俄方却敷衍塞责。后来,戈洛文来信说明迟到的原因,并要求清军水师退到下游。
谈判的时间定在八月二十二日,地点设在尼布楚与河边的空地上,谈判的场所是郊外搭建的帐篷。谈判的原则是平等,双方都不得凌驾在另一方之上,两国使臣可以各带三百名侍卫,侍卫只能带冷兵器,不能带火器之类。会场外面,双方可以布置五百名卫队。
八月二十二日,第一次谈判大会正式开始,中方代表除了索额图、佟国纲、马喇、萨布素、郎坦等人外,还有两个西方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