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赵孝锡的命令,赵大很快转身回房,将没带多少东西的赵颢等人。全部叫了出来,不多时,王府的后院就开车一辆遮棚的马车。
看到这辆马车,赵孝锡朝准备登车的赵孝骞道:“大哥,此去江南。你路上多照顾一下父王跟娘亲。过些时日,我就会跟你们汇合。一路多小心!”
望着赵孝锡关切的眼神,身为大哥的赵孝骞点头道:“二弟放心,大哥会照顾好他们的。只是这一去,二弟你在京中,可要加倍小心啊!”
两兄弟说了几句话,赵孝锡让赵大亲自护送。没多久,这辆马车很快消失在王府外的大街上。来到城中一处普通百姓居住的院落。
就在赵颢等人下车,这幢平时就住着一对老夫妻的院子。很快门户大开。不多时,徐颢四人就走了进去,见到这对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老夫妻。
面对赵颢的到来,两夫妻显得很平静,行礼之后。看到赵大拿出的阁主令牌,很快道:“尊客请跟我们来!”
不多时。跟着两夫妻走进一间卧房的赵颢等人,很快就看到他们将睡觉的床铺移开。就在赵颢等人好奇好端端移床做什么时,这地上却出现一个大洞。
等到两夫妻笑着道:“贵客稍等,让我老两口先把下面的灯点着。”
随着两夫妻提前走下这个洞口,不多时就看到一条台阶。从夫妻俩搬开的洞口一路延伸下去。而这个时候,赵大却领着赵颢等人,沿着台阶走了下来。
看着两夫妻走在前面,不时的点亮挂在地道中的油灯,赵颢略带好奇的道:“阿大,我们这是去那里?这条地道,又是怎么回事呢?”
前头领路的赵大,很快道:“王爷,这条地道直接通到城外。是小王爷,从五年前就派人挖掘出来的。为的就是,在遇到紧急的时候,能够通过地道出城。”
五年前挖掘的地道!
听到这话,赵颢也被吓了一跳。对这位儿子,这种事前布置,他真的说汗颜。可他清楚,相比他跟大儿子,赵孝锡的谋略武功,无疑都比他们强上许多。
现在这样离开,赵颢虽然心有不甘,却也不想因为自己,而让儿子跟家人全部死在皇城之中。这种事情,他身为皇叔,也算见识过不少了。
在这弯弯曲曲的地道中走了将近半个时辰,赵颢很快看到一道通往地面的台阶。而此刻,两位一路点灯的夫妻,却停下了领路的脚步。
等到赵颢等人出现,两夫妻再次行礼道:“贵客,我们老两口,只能将你们送到这里。上去自有人员,将贵客送到安全的地方。请恕我们告辞!”
赵颢此刻也没摆什么王爷架子,拱手道:“今日之助,多谢了!”
老两口笑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几年前,若非阁主施手相救。别说我们老两口,就算我居住在乡下的儿子,此刻也早就家破人亡了。”
说完这些话,老两口也不再多说什么,很快往回走了过去。将先前点亮的油灯,又全部给吹灭,很快就消失在赵颢一行人的眼中。
伴随着赵大上到台阶,在那地板上敲出有节奏的声音,很快被封住的地板就被人从外面拉了起来。等到赵颢等人走上台阶,发现来到城外码头一座客栈的后院。
还是跟之前一样,在赵大出示了阁主令后,没多时就有两条乌篷船出现。载着赵颢一行人,很快就通过码头缓缓往外面行驶而去,不多时又换到一艘停泊在河面上的大货船。
在这艘船上,赵颢很快看到,另外两位赵孝锡的贴身近卫。同时,去年被恩赐放回家中的几位王府丫环,此刻也待在船上,给徐王妃还有世子妃行礼。
望着这些王府的老人,赵颢望着皇城所在的方向,深深的感叹这位儿子的深谋远虑。只是这一去,它日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回到皇城中来。
在赵颢等人顺利上船,并且连夜从运河之中开出。在他们离开不久,先前那辆接赵颢等人离开的马车,又重新回了王府后院。从车上,又走下四个人来。
如果此刻有人不经意看见,一定会觉得好奇,赵颢不是离开皇城了吗?为何,这个时候,又重新返回了王府呢?
面对这四个身高长相,跟赵颢他们非常相似的人。赵孝锡很平静的道:“从明天开始,你们就是王府的王爷,王妃,世子跟世子妃。
如果事情不出本王所料,你们应该可以跟本王一道离开。如果出现意外,你们很有可能会因此送命。但你们放心,本王之前答应你们的事情,一定会替你们办到。”
听到这番话,四人很快行礼道:“多谢郡王爷!”
这四个人,就是用来冒充赵颢四人的替身。除了四人外,其它王府中的人,也就赵大跟两位侍卫离开。所以,明天一早赶来,只怕王府中的人,也不知道他们替身的身份。
为了保证家人的安全,赵孝锡不但让人找到跟赵颢等人相似的人。还给自己也找过替身,只是目前,还用不到他的替身上场。但赵颢等人的替身,却到了他们上场的时候。
这也是为何,赵孝锡不怕赵煦知道,死了两个秘探之后,会派人调查王府的底气所在。甚至在第二天,王府就派人进宫,请太医前去王府替夜染风寒的赵颢看病。
正愁没机会进入王府的皇宫秘探,陪着皇宫派出的太医,一起进入到王宫之内。看着徐王妃,坐在床头垂泪,世子跟世子妃一脸焦急的表现。
两位陪着太医前来的秘探,也觉得非常奇怪。昨晚那两个被杀的秘探,到底是不是这位郡王爷的手笔呢?可看这样子,似乎又不象啊!
亲自送太医离开的赵孝锡,一切都显得非常平静。甚至在请过太医之后,中午时分又进宫,看望了同样躺在病榻上,将不久人世的高太后。
所有人都清楚,这场皇室的纷争,会随着高太后过世的那天,会落下一个最终的结局。而这个时候,朝中的大臣们,同样非常担心这种情况发生。
只是随着忠于皇帝的大臣陆续掌权,一些有心缓和关系的大臣,也不知道如何去替赵孝锡说话。不管怎么说,赵孝锡只是个郡王爷,而赵煦才是大宋的皇帝啊!
或许是知道高太后不久人世,最后两天赵孝锡,就守在这位祖母的身边。直到这位祖母,再次意识清醒之后,让人将赵煦还有几位朝廷老臣叫来。
交待了一些事情之后,握着赵孝锡的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位历经三朝,权倾朝野的女人,最终还是没能活过这个冬天。
太皇太后离世,满朝文武百官披麻带孝。而这个时候,徐王赵颢也被人抬着,来到皇宫替这位母亲送行。不多时,就吐血晕厥了过去,一时间又惹来满城风雨。
看到这位皇叔消瘦的样子,还有赵孝锡同样悲伤欲绝的样子。很多人都清楚,没了这位高太后的存在,徐王府未来真的难以预料啊!
第七章事毕终离京
权倾朝野伺候三代帝王的高太后,最终敌不过岁月的侵蚀,在赵孝锡的怀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而直到临死这一刻,她才将组建于太宗时期的暗卫指挥权,移交给赵煦。
除此之外,请来皇室宗庙的老人,本朝的几名三朝元老,还有几位皇亲国戚,下达她死后不得治罪赵孝锡的遗训。如果赵孝锡打算离开,必须放其离京的遗言。
对于这位皇祖母临死还庇佑自己,赵孝锡自然感动的泪水连连。可这种亲孙情,落到到场的大臣跟皇亲国戚眼中,赵煦这位君主似乎就没多少面子。
都说人死如灯灭,可赵煦在高太后咽下最后一口气,也只是跪在床檐边沉默不语。相比赵孝锡同样无言,却泪如泉涌,两者的高下立见分晓。
想起历史上对这位太皇太后的评价,赵孝锡非常清楚,这位祖母贵为后宫之主,行事却非常节俭,管理后宫也公平公正,尤其约束皇家外戚,不得仗势欺人。
除此之外,她汲取五代时期封建伦理道德的沦丧,权臣武将跋扈横行。甚至弑上篡位的教训,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特别注重宣扬儒家的封建礼教伦常观念。
可以说,大宋能有今日的局面,这位太皇太后做了很多的事情。以至在她死后,不少百姓也是痛哭流涕,皇城内外都替其披麻戴孝,以纪念她这位太皇太后的功德。
因为高太后的殡天,大宋朝堂也沉浸一片悲伤的气氛之中。当消息传到边关之时,所有的军事行动也不得停止下来,骑军上下同样穿戴起了白巾黑服。
看到这种情况,同样在紧张调动兵力的大辽方向,也觉得长松了一口气。这段时间。骑军跟边军的不间断骚扰,确实给予他们不小的威胁。
内乱未靖,边境又战云密布,耶律洪基同样感觉到心力交瘁。这次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