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令人发寒的场景,让这位也算老侦骑的侦骑官,最终下令道:“散开,不要与他们缠斗,跑起来跟他们游斗。”

一帮人挤在一起,确实有点放不开手脚,以至于这位侦骑官。当即立断改变策略,利用他们最擅长的游骑战术,放风筝一样射死这些宋朝骑兵。

而且在下达完这个命令之后,侦骑官首先调转马头跑走了。这种有点临阵脱逃的样子,在他下达命令之后,却被看成是改变战术的样子。

望着那四散而开的西夏侦骑,其余已经被杀的差不多。赵孝锡很快道:“众人听令,两人一组猎杀他们,最后不管战绩如何。

不许离开战场视野,以防遇伏!另外留下两个人,把这些战马全部收敛起来,等下一起拉回石瓦寨。”

以前都是西夏侦骑猎杀宋朝边军骑兵,今天赵孝锡却也让这些人感受一下,被人骑马追杀的滋味到底如何。至于他肯定是选择,那个打算逃跑的侦骑官。

双腿一夹马腹就冲了出去的赵孝锡,身边跟着的是一个亲卫。其余初入战场的千骑将,身边都陪着一个赵孝锡的老兵亲卫。

望着赵孝锡两个人追了上来,西夏的侦骑官也觉得此人真的太过嚣张。真当他们西夏侦骑是吃干饭的不成,很快开始降低速度。在这若大的平原之上,跟赵孝锡兜起了圈子。

依靠类似于骚扰的战术,这些四散般的侦骑兵,不时在奔跑时射出搭好的弓箭。可惜都被赵孝锡给躲了过去,直到赵孝锡觉得。

这样追击,确实有点不利时,将长枪收起重新拿起了马背上的弓箭。竟然这些西夏侦骑,如此喜欢玩射箭。那今天就让他们知道,在他面前射箭也要射的他们崩溃!

望着赵孝锡将长枪换成了弓箭,这些先前感受过赵孝旬箭术的侦骑,也拉开了一点跑动间的距离。只是距离一拉开,他们的准头就没先前那么准。

很可惜的是,他们失去了准头,可赵孝锡却没失去准头。每一箭射出时,赵孝锡都会在空中划个圈子一般。明明箭头指向前面奔跑的人,却在后面人围上来时。

突然一个转身,却向后面射出了手中的长箭。这种令人有些搞不清楚,这长箭到底射向谁,这些西夏侦骑兵们,也觉得有些抓瞎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进驻石瓦寨

看着身边的侦骑兵,玩起最擅长的骑术射箭,也不是对方的对手。这位同样参与放风筝的侦骑官,也觉得心里有些发苦。

实在想不明白,这边军中何时出现这么一员厉害的小将来。要是这种足以对他们构成致命威胁的人,不尽早铲除让其成长起来,对西夏而言真是个噩梦般的存在。

有了这种想法的侦骑官,最终决定还是先离开。不然,这样一直兜圈子下去,最终会把他们给全部兜在这里。唯今之计,就是尽快把拓跋玉并俘的消息传到西夏去。

他相信拓跋家族得知这个消息,肯定会做不住。提前派遣一支千人队或更多进入宋朝,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那支驻扎在黄河边。负责接应他们的骑兵部队,领头的将领正是拓跋玉的二叔。一支百人队,磨不死对方那种派支千人队来。

千人队不行,侦骑官相信拓跋家,为了救出拓跋玉,只怕万人队都有可能派出来。到那时,这个边军骑兵小将再厉害,也没法跟千军万马相抗的吧!

心里有了这个打算的他,很快在骑行时,发出一个响亮的口哨声。听到这个口哨声,原本在与赵孝锡,等人缠斗的西夏骑兵,声速的脱离战场远远逃遁而去。

看着这些人离开,赵孝锡脸上非但没有生气,相反露出一丝微笑。将那些已然无主的战马,重新收敛起来之后。带着这些战马,踏上了前往附近不远,一座小堡垒寨的路上。

不明白这个时候,赵孝锡为何不直接回兰州城。反倒来这样一座边境,小堡垒寨做什么的一行人。也不敢多问什么。纷纷骑马跟上赵孝锡的背影。

从昨天的初接战,到现在杀的这些平日嚣张一时的,西夏侦骑兵狼狈逃窜。无论是亲卫队的老兵,还是折知刚这种新兵,都觉得非常兴奋。

从昨晚到现在,死在他们手中的西夏侦骑数量。也已然超过百人。可他们,除了损失一匹亲卫乘骑的战马外,人根本一个没伤。

这种战绩若是传到那些边军骑兵营时,只怕也会引起喧然大波。可这一切,现在已然明明白折显现在他们的面前。这也意味着,跟着这位将军干,不愁立不了功啊!

看着距离他们身后,远远吊着的西夏侦骑,赵孝锡装作没看见一样。继续往目的地行去。直到他们一行人抵达后,被驻守在这里的一支团练军给接近垒寨之中。

在抵达了这里之后,赵孝锡很快见到了这里的团练军统领,也了解到这个堡垒里面。除了驻扎了五百名团练军外,还生活了近千名入住于此躲避的百姓。

相比其它边境地区田地荒废,这些重要易守难攻的隘口,却是不少老百姓觉得安全的地方。这周围的田地,也大多有百姓负责种植。

只要平时没什么情况。这些百姓都会跑到垒寨外劳伤。直到听到垒寨上哨后人,发来提醒的信号。他们就立马收拾东西回来。

这样一来,也会减少被游荡的西夏骑兵,虏掳或射杀的悲剧发生。但不可避免的是,这种惊弓之鸟般的生活,同样让生活在此的百姓,都处于非常担心的生活之中。

现在突然看到一队骑兵到来。那战马之上还拴着不少狰狞的人头。不少居住在垒寨中的百姓,望着赵孝锡一行人时也充当了敬佩的眼神。

这些年,每到这个时候,他们都不敢随意走出垒寨太远。生怕遇上这些凶残的西夏侦骑兵,会落个惨烈野外的下场。这里虽然安全一些。但也只能抵挡小股的骑兵袭扰。

若非实在舍不得离开,加上去太远的城池时,他们也不知如何生存下去。居住在这里的百姓,怕是也早已经拖家带口离开。

至于这支五百人左右的团练军,也大多都是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家男丁组成的。年龄大的快五十岁,年龄小的只有十五六岁。

这样一支团练军,遇上一支小骑兵队还行。若遇到一点大的骑兵部队,怕是很难坚持多久,就有可能被对方攻破寨门杀将进来。

只是赵孝锡清楚,敢在这种地方生存的男人。要么就是有舍不得离开的理由,要么就是他们知道走到那里也没有。只要手中有刀箭,他们才会觉得安全。

有些时候,这些大多为保护家园的团练军用好,比一般厢军发挥的作用还大。对此,赵孝锡自然也是心知肚明。而之所以,选择住进这里来休息,也是有原因的。

为了应对此次持久的作战,这段时间守护边境隘口的垒寨中,也运送了不少战备物资。其余中有粮草,也有兵器跟弓箭,都有驻守这里负责监督的边军负责保管。

平时不会让这些团练军使用,一到遇到突发情况。这种应急储备的东西,能在最大情况下让又垒寨多坚持一会时间。替援兵到来争取时间!

因此抵达这里的赵孝锡,很快接管了整个石瓦寨的防御。也见到了这里的边军驻寨官,以及石瓦寨的团练军统领。至于原本应该安排在这里的粮曹官,已经很久没人敢出任了。

说白了,在这种贫穷的边境地区,当一个垒寨的粮曹官,根本不可能收到税。相反有了粮曹官,指不定还会引来百姓的向他们哭穷,请示朝廷粮草救济。

这样一来,不少边境上的垒寨,也形成不用向朝廷交税。也别想朝廷救济的情况,那怕这些所谓监督的边军,其实也是不受重用,才会被发配到这种垒寨之中来。

若是平时没人的情况下,这些负责监督的边军,跟镇守这里的团练军。大家基本不分彼此,没什么监督一说。一句话,尿不到一个坑上的边军,根本干不了监督的事。

现在有了赵孝锡这个出示禁军腰牌的军官到来,驻寨的边军军官,跟这里的团练军统领才装成各管各的分清楚。可这一切,对赵孝锡而言,都没太大的作用。

进入保垒寨看到两位军官的第一句话就是:“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做好大战的准备。因为,那个被我们抓到的俘虏,是西夏拓跋族头领的儿子。”

常年在边境混,他们很明白这个俘虏的身份意味着什么。但没等边军军官说过,这位姓石名英的统领就直接道:“将军,既然这个人犯如此重要,为何不立即送进兰州城?反倒把他带到这里来?”

是啊!有这样牛背景的俘虏,不是应该押到兰州城去领功领赏。还把这种人,送到这种堡垒寨来做什么?若是让西夏拓跋族人知道,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