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心……民心可用啊!”
秦始皇看着这份特殊的奏报,非常感慨的在紫宸殿沉默了许久,开始慢慢回忆当初那场关于赈灾的争论以及后来陈旭的所作所为。
那一场赈灾可以说让朝廷收获了齐鲁等地民众的非常大的好感,光是当地士绅和名流书写的感谢信都有无数,其中许多还曾经登载于大秦都市报上通传天下,让天下百姓看到了皇帝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而后续民间自发捐助的大量钱粮衣物也极大的缓解了灾区民众的生活困境,加上朝廷谕令派发的大量牲畜农具和粮种,才使得数十万灾民度过灾荒,然后又能力投入到生产自救和耕种之上,也才终于有了眼下这份奏报上看到的踊跃情形。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税粮,当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民以食为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臣民不能供养君王,是臣民的耻辱,但君王不能让臣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那也是君王的耻辱……”
一时间,许多陈旭说过的话如同潮水般从皇帝脑海中掠过。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皇帝随手翻开堆放在案桌上一堆整整齐齐的荀子理论,首册便是王治篇,而且这句话下面还画着重重的线条。
这套荀子理论是文学院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套百家丛书,也是百家理论中最为关注的一套丛书。
荀子去世并不久,同时代的百家门派的领袖还有人存活于世,而几个徒弟韩非、李斯、张苍、安鱼梁、封子安皆是当代名流贤士,因此这套书的编纂出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首印一千套几乎被一抢而空。
韩非虽死,但他留下来的诸多名篇却传播甚广,当初正是读了韩非所著的《孤愤》和《五蠹》之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慨,然后为了得到韩非,甚至不惜发动大军和韩国一战,然而得到韩非之后,在李斯和上卿姚贾的谗言和阻挠下,韩非终不得重用,甚至被李斯诬陷之后缉捕入狱,等秦始皇后悔准备将他释放的时候,韩非已经被李斯在狱中毒死了。
李斯和韩非同出荀子一脉,治国理念也非常相似,因此在韩非死后,皇帝不断提拔李斯,采用许多李斯的治国策略,最终一统华夏,而陈旭主张采用百家并蓄的治国方略,而且在大秦都市报首期首版便登载了荀子的几篇理论,使得荀子的理论如今在民间的传播非常广泛,也慢慢得到了诸多学派的肯定和认同,因此皇帝也对荀子的理论非常重视,时常要翻看荀子的理论,这也是他摆放在书案上的唯一一套百家丛书。
而且因为储君之事,皇帝还要求每个儿子都要诵读荀子的理论,以此领悟和学习这种兼容并蓄的礼法治国的理念。
儒家那一套重新恢复商周古礼的讲究上下尊卑的贵族礼仪已经不适合大秦的发展,特别是儒家对于分封制的顽固理念与大秦眼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有巨大的冲突,这也是皇帝一直不愿意立扶苏为太子的原因。
不久前陈旭又给了皇帝另一种不破坏大秦郡县制却又能完美解决诸多子孙身份和地位的方法。
那就是册封制,将儿孙都册封到大秦之外的异族领地之上,以此来加强被征服的异族领地和大秦的关系。
而这也是皇帝迫不及待想要讨伐西域羌戎的原因。
西方诸国还在万里之外,大秦暂时去不了,皇帝相信那些地方的人也暂时来不了大秦,中间不光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疆域万里的苦寒西域,即便是西方有强国带着数十万大军攻入西域虎视大秦,皇帝也相信自己可以以逸待劳的将这些侵略者打的稀巴烂。
眼下大秦西北两地还有近七万劲卒,其中大部分都是参加扫灭匈胡的精锐马卒,这七万大军足够应付一切外敌贼寇,更何况大秦还有一个仙家弟子坐镇,只要有陈旭在,皇帝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特别是看到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之后,陈旭的身份在皇帝心中再无任何猜疑。
唯一让皇帝担心的是,陈旭的所作所为让他感觉到自己似乎在不断的边缘化,大秦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感觉到手足无措,甚至在深夜的时候还会惶然惊醒。
似乎大秦这样继续下去,就不再是他的大秦,而是会变成一个他永远都看不透也不知道结局和未来的大秦。
因此在倚重陈旭的同时,皇帝又对陈旭的改革充满了焦虑。
在这两种情绪相互交织的对抗之中,皇帝感觉到迷茫和彷徨。
因此在陈旭和李斯的不断争斗之中,皇帝总是表现的不偏不倚。
重用李斯,采用严苛的法术治国,是大秦赖以强大的基础。
但陈旭的各种改革却也成效显著,在不断破坏当前法令的同时,许多成果显而易见。
唯独不同的是,李斯以及满朝文武他都知根知底,处于可以完全掌控的状态,即便是像嫪毐吕不韦这等乱国巨贼,他也可以妥善安排将其处置的妥妥帖帖,因此满朝文武大臣都是被他捏在手心之中,没有人敢有不轨之心,有的都被他捏死了。
但陈旭不一样。
陈旭的身份看似清白无误,就是雉县清河镇小河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山野少年,出生来历早已被他打听的清清楚楚,甚至祖上三代连同族亲都打探的清晰明白,就是大秦数百万普通农户中的一个家庭,没有任何出奇之处,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更没有从师游学或者和任何方道术士有过联系,唯一能够追寻的是陈姓的出处,可以和当初的陈国贵族联系在一起,但陈国也只不过是南阳郡内当初一个小国而已,即便是陈国王室后裔这个名头,也早已烟消云散数百年之久,民间早已没有了认同。
因此从陈旭突然横空出世的状态以及根据他所作所为的行事方式来看,唯独用神仙点化梦授仙机才解释的通。
因此对于陈旭,皇帝完全无法掌控和把握,是一个彻底游离于他掌控之外的人物。
可以说普天之下哪怕四周胡蛮,秦始皇都自认为可以将其收拾的服服帖帖,唯独对于陈旭,他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甚至连普通的愤怒和憎恨都做不到。
当初从南阳通过紫云仙茶传出仙家弟子风声的时候,皇帝正在一门心思寻觅灵丹仙草希望长生不老,仙家弟子的说法一下就击中了他心底最深处的渴望和激动,迫不及待的想去南阳寻找陈旭。
但真的见到的第一面,陈旭透露自己的确是太乙仙尊梦授天书,但却一番话却将他心底的期望彻底打碎。
凡人无法长生不死,让他一下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愤怒和绝望之中,但一击从天而降的太乙神雷彻底将他炸醒过来。
陈旭这个少年,他动不得!
回到咸阳之后他整整三个月没有离开过皇宫,每日所思所想皆都是巡游东南遇到的事情和陈旭给他的数次警示,还有和陈旭交谈过的话语。
对于陈旭这个横空出世的仙家弟子,必然不能让其流落民间,因此才有他安排儿子扶苏亲自去南阳迎接,而陈旭也没有推脱欣然而来。
而从那时候起,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的发展,都慢慢脱离了他的掌控。
第786章 十万押注
鉴于陈旭匪夷所思的身份和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行为,皇帝在觉得的确新奇的同时又充满了好奇,而且陈旭总是能够在他和满朝文武都不能解决的一些重大决策上给予一个近乎于完美的解决方案。
但随着陈旭在看似平静但却眼花缭乱的各种改革之中,他与最为倚重的左相李斯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越来越不可调和,两人渐成水火之势,连带着满朝文武公卿都开始分裂成为两派,从平日的议政就可以看得出来,双方斗争越来越激烈,支持陈旭的革新派和支持李斯的法术派已经到了无法协调的程度。
而随着陈旭各项改革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皇帝也开始渐渐感觉朝堂在失去控制,因此也越来越迷茫和惶恐,一种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也越来越重。
特别是这次在裁撤西北大军的决策上,皇帝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其中的幕后推手就是陈旭,虽然出发点没有任何问题,但他为什么不像其他官员一样直接对自己提出来呢?
这是皇帝最近一直都没有想通的问题。
而因此在裁军的问题上,皇帝也一直忍着没有去咨询陈旭,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也仅此而已,不满归不满,皇帝也终于还是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