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才者可从来都不会说自己是读才的,至于别人私底下怎么说那就是别人的事情了。
毫无悬念的获得总统连任后,陈敬云的施政也是继续上一届任期里的方针,基调就是继续发展工业经济,次要的就是整军备战,随着时间的过去,这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已经是气味越来越浓厚了。
1935年末,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海军限制条约即将在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三十一号失效,为了延续海军限制条约,英美在1935年末的时候就开始召集各国进行谈判,试图续签这一条约。
然而英美的举动却是没有受到各国的欢迎,首先最先提出异议的是中国,因为按照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里的相关谈判,中国代表团提出了要求将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提高到四十五万吨,也就是和曰‘本一样。
虽然说中国内部战列舰派的力量大大减弱,但是战列舰的作用依旧是无法轻视的,哪怕是关时杰上将这个航空派的首脑也认为,航空母舰编队中,必须拥有至少一艘以上的高速战舰保驾护航,纯航空母舰编队虽然勉强也可用,但是遭遇敌舰高速舰艇近身突袭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这种情况在数年前的中曰战争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而中国主力舰中,四艘战列舰尽管战斗力依旧强悍,但是航速只有二十八节,这个速度是很难跟上航空母舰编队的,因为航空母舰编队里,航速最低的就是航空母舰自身三十二节,而其他辅助舰艇清一色都是三十四节以上。预定用于航空母舰编队护航的少昊号则是三十一节,这个航速也算够用,但是炎帝级和舜帝级这四艘战列舰的二十八节的航速就是太低了。
为了提高航空母舰编队的护航力量,中国海军还需要至少两艘以上的高速战列舰,然而中国目前的主力舰吨位已经用尽了,当初为了建造少昊号都是主动放弃了四艘战列舰的中期大规模改装才得以成行。
第七百二十七章 第二次伦敦海军裁军会议(二)
尽管战列舰已经不再是海战的核心,航空母舰才是未来的海军核心,但是现阶段而言,高速战列舰依旧是海军不可缺少的一环,两者是搭配使用的。当然了,那些低于三十节航速的战列舰作用就不大了,不过中国海军也没继续建造三十节以下战列舰的计划。
所以中国海军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主力舰吨位,以便用来建造高速战列舰,同时海军内部还希望用一部分的主力舰吨位建造均衡姓重型巡洋舰,中国海军一直都是对现役以及建造重的条约型万吨重型巡洋舰严重不满,早就想着建造姓能更好的均衡姓重型巡洋舰了,而按照条约规定,这些均衡姓重巡由于吨位将会达到一万吨以上,所以会被划入主力舰吨位中的。
“目前我国主力舰的吨位已经是严重制约了我国海军的发展,导致我国没有足够的主力舰来为航空母舰进行护航!”关时杰身为航空派将领,自然是从航空母舰的作战角度出发。
陈敬云道:“我们要提高主力舰吨位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是肯定的,曰‘本那边已经是威胁着退出谈判了!”关时杰如此道。
对中国海军增长最为敏感的自然是曰‘本了,中国的代表团一提出要增加主力舰吨位,人家曰‘本立马就跳脚了,二话不说就是直接反对,而且是放出了狠话,如果中国执意要增加主力舰的吨位,那么曰‘本就会退出谈判。而美国和英国也是极力反对,声称中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继续上涨会严重威胁到世界安全。美国和英国以及法国在亚洲可都是有着殖民地的美国的菲律宾、英国的英属印度支那,法国的法属印度支那地区可都是在中国的威胁之下。
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意大利这个打酱油的国家外,其他国际几乎都是一致反对中国要求增加主力舰吨位的要求。
“这些人,都想着把我们限制住呢,按照我们海军的意思是,干脆退出这一条约算了,到时候大不了就来一场海军竞赛,谁怕谁啊!”宇文涛的年纪在一群海军高层中是属于年纪比较轻的一个人了,说起话来也是有些蛮横。
一边的关时杰也是沉着脸色道:“现在他们不但反对我们增加主力舰吨位,而且曰‘本那边也是提出了增加航空母舰吨位的提议。”
“哼,他倒是想的美,想要把航空母舰的吨位提高到和我国一样。”旁边的宇文涛如此道:“也不想想,他们有没有钱来造那么多的航空母舰!”
曰‘本现在连十万吨的航空母舰吨位都还没用掉呢,再给他们增加吨位实际上也是没有太大用处,但是如果放宽了他们的航空母舰吨位限制,那曰本人要是发了狠一口气憋出十三万五千吨的航空母舰也是有可能的事情,曰‘本这个国家,向来都不能用常理来形容的。
陈敬云仔细想着:“现在分歧那么大,那就是没办法谈了?”
这一次的海军谈判分歧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国身上,中国想要增加主力舰吨位,同时要反对曰‘本增加航空母舰的吨位。
另外,意大利的态度也是非常的暧昧,意大利这十几年在墨索里尼的掌控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法西斯国家,两个月前就是发动了对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进攻,而对于意大利的进攻,英法方面都是不满的。如此情况下,意大利也是不太愿意签署这一条约来限制自己的海军发展。
六个主要签约国中,中国、曰‘本、意大利都是对第二次伦敦海军裁军会议不满,这样下来几乎就是代表了这一次的伦敦海军裁军会议要无疾而终了。
而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陈敬云已经知道世界大战不用几年就会大规模爆发,这段时间里除了大力发展工业外,军事力量也要大规模整备了,不能和前几年一样小打小闹了,真正到了战争爆发时再进行大规模造舰,那么就会赶不上战争了。
这种情况下,中国态度是非常强烈,在争夺主力舰吨位无果后,陈敬云也不是不再管其他国家的反应了,他心中规划的战争准备计划是不能因为海军条约的限制而停止不前的。
1936年一月二号,中国代表团正式宣布退出第二次伦敦海军裁军会议,中国一退出,曰‘本在同一天里也是宣布退出谈判。
如此情况下,英美法三国也是无奈,最后是他们三家继续谈着,而这里头的事情自然也就和中国以及曰‘本无关了。
中曰两国相继退出伦敦海军裁军会议,这并不代表着中曰两国立马就会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军备竞赛了。
陈敬云还指望着将来大战爆发后,让曰‘本当马前卒呢,再不济也不能让曰‘本投入到美国和英国法国这一边,这中曰关系也不能弄的太僵。
1936年的国际形势里,中国的主要敌人实际上已经变化了,曰‘本已经不是中国的首要威胁国,英法美三国才是中国继续扩张的主要障碍,理由?很简单,东南亚地区都在这三国手中呢。
至于曰‘本,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有些尴尬,一方面两国的敌意一直都存在,两国的矛盾几乎无法调和,中国虽然有信心把曰‘本打败,但事实上中国并没有把曰‘本彻底击溃的实力。
这并不是说曰本有多强,而是因为中国一旦大规模进攻曰‘本本土,用脚趾头想都会知道,英法美三国立马就会支持曰‘本,然后发展下来就会对中国极为不利。
所以这几年来中国和曰‘本的关系一直都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两国的商业贸易一天比一天活跃,但是两国始终都把对方当成了敌对国。
中曰两国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不能简单的用敌人或者朋友来分辨。
因为中曰两国存在着矛盾的同时,中国也和英法美等国存在矛盾,同样的,曰‘本也和英法美存在矛盾,而陈敬云想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刺激曰本和英法美之间的矛盾,如果曰‘本能够像历史上一样进攻英法美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那么陈敬云做梦都能笑醒了。
毕竟坐看敌人争斗是最让人赏心悦目的事情了。
但是要怎么才能让曰‘本走上和历史一样的道路呢,这就是陈敬云这几年一直所思考的问题了。
这个时空的曰‘本和历史时空里的曰‘本已经极为不同,曰本的实力被削弱了众多,而且头顶上还悬着中国这么一把大刀随时砍下来,所以曰‘本现在的战略局势里史实上要更差,它不可能在中国处于敌对的状态下去主动南下,这不是开阔疆土而是自找死路。
陈敬云想着曰‘本人也不可能那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