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8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华绕过了一个又一个灌木丛,踩过了一团又一团的杂草枯枝,搜索了半晌之后仍旧没有见到任何敌人的踪影。
  雨渐渐的变小了。
  何华和自己的所有属下们再一次的聚集到了小树林的边上。
  “没有。”
  “无人。”
  “并未发现任何人。”
  无论是进入林中搜索还是在林子外面盯梢的人,他们反馈过来的信息没有任何一个是值得欣喜的。
  大雨消除了一切的踪迹,让循踪追寻成为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有人提出了质疑:“会不会齐国人只是用这两匹马来吸引我等的注意力,其实他已经沿着大路继续朝着临淄的方向去了?”
  也有人质疑:“说不定其实那人是朝着高宛城的方向去的,我等早就已经在路上错过他了。”
  何华心烦意乱,看向了身边的当卢,希望能够从自己的老朋友那里得到一些帮助。
  当卢毕竟是当过万夫长的人,决断显然是要胜于何华的,所以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就做出了决定:“继续搜!想想吧,如果人在这片树林之中的话,那么我等还有希望抓住他。但无论是往临淄还是高宛的方向搜索,抓住他的可能性都基本没有!”
  何华一听之后点了点头,发狠道:“好,那就再搜一次!”
  于是众人再一次的散开,进入小树林之中搜索。
  雨势已经变小了,这对于何华来说有着不小的帮助。
  小树林并不大,不到两刻钟的时间,何华就再一次的将小树林搜索了一遍,但仍旧一无所获。
  何华有些丧气的站在小树林的中央,难道那个所谓的齐国人真的已经跑路了?
  就在这个时候,头顶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给何华注意到了。
  何华抬头,发现一个人影从自己头顶的树枝上跃下,剑尖的寒光在何华的面前急速放大。
  何华下意识的一个翻滚,滚到了几步之外。
  手臂一阵剧痛,原来还是没有完全躲过对方的偷袭。
  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
  对方显然也是个高手,加上何华又率先被偷袭,因此仅仅过了几个回合,何华持剑的手腕就被刺中,手中长剑落地。
  对方持剑上前,准备取下何华性命,却见何华突然张开嘴巴,露齿一笑。
  一把匕首自空中划过,无声无息的没入了对方的后心之中。
  看着面前的敌人缓缓倒地,何华叹了一口气,对着及时出现的当卢说道:“你不应该杀他的,应该抓活的。”
  自从失去了一只手而无法射箭之后,当卢便练就了一手神出鬼没的投掷功夫,对于这一点何华自然是知情的。
  “那样死就会是你。”当卢从地上尸体的后心之中拔出了自己的匕首,然后在尸体的怀中掏摸了一下,摸出了一个小小的包袱扔到了何华的手中:“这一趟能不能捞点功劳,就全看这个了。”
  何华拆开了包袱,看着里面那封依旧漆着火漆的帛书,仔细的辨认了一下上面的印章,随后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


第934章 赵国内部的分歧
  “齐王建的信?”当李牧从何华的手中接过了这封信的时候,这位赵军的统帅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在仔细的、翻来覆去的查看了一番之后,李牧终于确认了一点——这确实是一份来自临淄的密信。
  李牧想了想,问道:“送信之人的武功是不是很强?”
  何华心有余悸的点了点头,道:“他事先受了伤,不然的话等不到当卢出手吾就已经死了。”
  李牧看了一眼何华,突然笑道:“莫不是这两年汝给匈人女子掏空了身子,导致武艺大不如前?”
  何华嘿了一声,下意识的就挺直了胸膛:“大都督说的哪里话!吾可是养精蓄锐,就为了现在跟着大都督建功立业呢。”
  李牧上下打量了一下何华,道:“汝先出去吧,这个功劳吾记下了。”
  何华嘿嘿一笑,摸了摸后脑勺,欲言又止。
  正准备拆开信封的李牧看到何华这般模样,忍不住笑骂道:“有话快说,不然就给吾滚出去!”
  何华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道:“大都督,不是吾多嘴啊,就是想问一下,这功劳能有多大?”
  李牧没好气的瞪了何华一眼,道:“吾都还没有看过这信呢,如何能够知道这信里的消息价值几何?尽管放心的去就是了,吾难道还会贪墨汝的功劳不成?”
  何华尴尬地笑道:“大都督说笑了,吾也是在大都督麾下多年的,对于大都督的人品自然是有信心的。其实吾只是想要询问一下,这功劳若是足够大的话,能否分润一些给那些死去的袍泽们。”
  顿了一顿之后,何华又急忙说道:“若是不够的话,那么吾等还有一百人,等到战后结算之时再将吾等的功劳一起分润出来也行。”
  李牧听完了何华的话之后,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奇异的神色,过了好一会才道:“汝难道不知道这私分军功乃是大罪吗,竟然还敢在吾面前提起?”
  由于在赵国之中,军功乃是大部分平民百姓们获取新土地新财富的唯一途径,所以一直以来对于军功的计算都是非常严格的,像这种随便把自己的功劳分给他人的行为更是被严厉禁止。
  否则的话,一旦上司逼迫下属将功劳上交,下属们岂不是白干了?此风一长,军队就再无战斗力可言了。
  这可是一件会掉脑袋的事情啊。
  何华苦笑一声,道:“大都督应该知道,情况并不是大都督想的那样。如今这功劳分下来的土地牲畜都是有名有姓的,就算想转让也转让不了啊。所以大家就是想着能够直接分给那些孤儿寡母多一些土地牲畜,好让她们将来的日子也多点盼头。”
  李牧沉默了。
  李牧知道这个何华所说的,的确还真的就是实情。
  由于赵国和秦国一样,都是规定一到成年之后必须要分家出去单过,所以一般来说一个家里都只有一个成年男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名赵军士兵的战死,都代表着一个赵国的家庭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和最重要的劳动力。
  男人一死,剩下来的孤儿寡母们生活肯定是非常难过的。
  虽然说赵国官府通常也是会给予一定的抚恤,但是抚恤通常只不过是一些金钱,能够撑得一时,但是却难以长久。
  只有获得足够的土地,才能够为这些孤儿寡母们获取更多的活命资本。
  李牧沉默半晌,突然开口说道:“汝应该知道,那些战死的人大部分都是匈人。”
  匈人,也就是投降了赵国的匈奴人。
  在赵国军队、乃至是整个赵国的内部,对于林胡、楼烦、义渠、匈人等这些北方的胡人们应该如何处置,它的争议声一直都是有的。
  其中的一派的主张简单来说,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觉得这些胡人根本就不是华夏族的成员,所以赵国不应该去接纳他们,而是应该奴役他们。
  具体的说,就好像当年周朝开国的“国人”和“野人”之分一样,把这些胡人看做是和那些不遵周朝王化的“野人”一般,可以让他们来当苦役、当奴隶、当下级士兵等等,但——就是不能够当做赵国人。
  这一派也是如今赵国政坛之中的主流呼声,尤其在军方之中大有市场,像廉颇、赵括等人都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
  而另外一派的主张则正好相反,他们认为骑兵在未来的战争之中将会凭借着超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成为主角,而在马背上生长的胡人们正好是赵国骑兵的最好人选。
  如果仅仅是想要依靠奴役的话是不可能让胡人忠心效命的,只有给予胡人们真正的赵国人身份,让胡人们感受到赵国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承认自己是一个赵国人,这样他们为了赵国去战斗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拼尽全力了。
  另外一个十分有利的观点则在于,赵国的前身晋国在扩张的时候,就消灭了许多盘踞在太行山之中的蛮族国家,这些蛮族国家的子民和士兵们后来都融入了晋国,为晋国的霸业添砖加瓦。
  既然晋国能够将太行山之中的蛮族同化,那么赵国为何就不能够将这些北方的胡人同化呢?
  当年周朝初建分封一千诸侯的时候,整个中原大地都是野人们的天下。千年之后野人们早已不见踪影,剩下的只有七大周朝诸侯。
  这样的事情,难道不证明了周朝的制度其实是可以有效的对其进行同化的吗?赵国作为周朝诸侯的集大成者,自然也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持这一派观点的人并不多,李牧则是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