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胜身体猛然一震,心中大叫不妙。
  虞信这个时候到来,除了落井下石之外还能做什么好事?
  就在赵胜还在急速开动着脑筋想要寻找对策的时候,赵丹已经开口了:“且把他们都宣进来吧。”
  片刻之后,虞信的声音就在大殿之中响起了。
  “大王,平阳君赵豹御下不严,导致有此大案发生,险些动摇国本,其人难辞其咎!臣请大王务必严惩平阳君,以儆效尤!”
  虞信的这番话没有出乎任何一个人的预料之外。
  李伯看了看左右,心中暗叹一声,同样出言道:“臣以为虞卿所言有理,请大王严惩平阳君赵豹!”
  如果说之前李伯还有所顾忌,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显了,赵豹已经彻底完蛋了,翻不了身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伯身为布衣派的巨头理所当然就要站在虞信这一边,全力帮助虞信冲上去了。
  严惩,怎么样才叫严惩?丢官去职这是最轻的,剥夺爵位算是重一点,直接斩首那才算得上是最严的。
  很显然,布衣派这一次是真真的要趁你病、要你命了!
  赵胜见事态已经渐渐失控,一咬牙把心一横,直接跪了下来,高声道:“大王,臣请大王念在平阳君多年忠心为国的份上,放平原君一条活路吧。”
  一旁的郑朱看到这番情形,眉头慢慢的皱了起来。
  虽然郑朱作为外戚,一直以来都十分忠实的秉承了中立的立场,但若是以出身来说的话,显然外戚和公族是比较接近一些的。
  于是郑朱咳嗽一声,开口道:“大王,平阳君虽然犯下大错,但臣以为罪不至死。而且此前平阳君也是忠心耿耿对大王对赵国皆多次立有大功,还请大王看在昔日功劳的份上,饶平阳君一命罢。”
  四名大臣都表态完毕,正好是两极分化。
  赵丹看着面前剑拔弩张的几名赵国大臣,心中也是大感头痛。
  杀,还是不杀?这是一个问题。
  杀人听起来似乎有些残暴,但是在这个时代,当年商鞅能够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割了秦国太子师傅的鼻子,出了这样的大事放在秦国族诛也不为过,单单杀一个人都算得上是仁慈的表现了。
  赵国和秦国的法律,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颇为相近的。
  但赵胜和郑朱说得也没错,赵豹确实是对赵国立有大功,而且一直以来都是赵丹最坚定的支持者,还是赵丹的亲叔叔。
  杀了,很可能会影响整个赵国公族对赵丹的看法。
  足足过了好一会之后,赵丹才缓缓开口道:“对平阳君的处置,寡人已经决定了。”
  大殿之中顿时变得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竖起了耳朵,等待着赵丹的最终决定。
  “平阳君赵豹御下不严,导致有此窝案发生,虽无证据证明其主使此事,但仍旧难辞其咎。从今以后,这司寇之位,就由虞卿来担任吧。”
  虞信闻言顿时大喜过望,躬身朝着赵丹行了一个大礼,说话的时候声音都在颤抖了:“臣谢大王恩典,必尽心竭力以报大王!”
  赵丹微微朝着虞信点了一下头,随后又说道:“至于平阳君,夺封地七成,罚俸三年,今后便禁足在家,自我反省吧。”
  软禁,这就是赵丹最终的决定了。
  赵胜闻言也是长出了一口气:“多谢大王!”
  能够保住赵豹不死,对于赵胜这个当哥的来说已经足够了。
  虞信闻言就是一愣,和身边的李伯交换了一下眼神,但最终并没有说什么。
  赵丹在说完这句话之后显然心情颇为糟糕,也不再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而是直接摆手道:“好了,寡人累了,都下去吧。”
  赵丹的确是有些心累。
  本以为赵国能够避免像其他国家一样的内部倾轧和政治斗争,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但最终看来,还是自己太过年轻啊。


第627章 汝妻子吾养之,汝勿虑也
  汾门城。
  乐间站在城头注视着城下的赵军,年轻的脸上满是忧心忡忡的神色,还带着几分犹豫的神情。
  虽然已经竭尽全力,但是看上去这位燕国相邦一直以来的种种努力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
  被乐间当做救星的秦楚两国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的回音传来,倒是在正面战场上,乐间的麻烦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了。
  当乐间发现齐国人开始拔营离去的时候,他几乎都要欢呼起来了,因为那时候的乐间十分乐观的认为之所以齐国人会离去当然就是因为楚国人在背后捅了齐国一刀的缘故——就好像在不久之前燕国也悄悄捅过齐国一刀那样。
  然而乐间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
  因为齐国人并没有往南走,而是渡过北易水一路向北去了。
  北边可不是齐国的土地,而是燕国的地盘。
  渡过了北易水之后,那就是燕国的督亢之地,是燕国武阳和蓟都之间最重要、最富庶的一块地盘。
  齐国人要去督亢之地?这对于燕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如果督亢之地被打烂了,那么就相当于秦国的关中被打烂了一样,无论最后胜负如何,燕国都将成为最大输家之一。
  在察觉到了这个信息之后,乐间第一时间就想要率领部队出城和齐国人来一场生死大战。
  但问题在于,城外并不是仅仅只有十五万齐军的。
  剩余的十五万赵军仍旧牢牢的盘踞在汾门城的西南方,纹丝不动,根本没有任何北上的迹象。
  这让乐间非常的头痛。
  如果追击齐军,那么赵军肯定会随后跟上,到时候的结果就是燕军在野外被齐军和赵军首尾夹击,基本上来说是必败无疑的情况。
  其实还有一种可以想到的办法,那就是等到齐军离去渡过北易水之后,燕军先出城击败赵军,然后回师北上在督亢之地打败齐军,这样就能够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了。
  这也是对于燕国来说最完美的一种结果。
  好在乐间是一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并不是一个脑子被驴踢了的蠢货。
  无论是庞煖也好匡梁也罢,这两位都是各自国家的名将,也同样都有着击败过燕国的战绩。
  考虑到齐赵两国这些年来的战绩,如果说击败齐国还有一些希望的话,那么想要击败庞煖所率领的十五万赵国精锐就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几乎是没有什么成功可能的事了。
  于是乐间就陷入了犹豫之中。
  乐间这一犹豫,就是差不多十天的时间过去了。
  在齐军离去之后,赵军并没有将齐军的空缺给填补上,所以对汾门城的包围圈就缺了一大块。
  这个包围圈的缺口也导致了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那就是汾门城虽然被包围了,但它的对外通信却完全是畅通无阻的……
  所以乐间能够非常清楚的了解到齐国人是如何的在督亢之地中烧杀抢掠的。
  根据最新的消息,临乐城已经被齐军包围了。
  如果乐间再不想办法的话,那么只有三千守军的临乐城是肯定守不了太长时间的。
  临乐城一陷落,乐间所在的汾门城和蓟都之间的联系就被完全切断了。
  乐间深吸了一口气,朝着身边的副将问道:“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吗?”
  乐间此刻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够让他和城中二十万燕军振作起来的消息,无论这个消息是来自匈奴、秦国还是楚国。
  但乐间最终还是失望了。
  “将军,并没有任何消息。”
  乐间摇了摇头,又问道:“蓟都方面呢,可有什么说法?”
  两份密信被递到了乐间的面前:“将军,这是刚刚蓟都方面刚刚送来的密信。”
  乐间迫不及待的拆开了这两份密信。
  第一封信是来自燕国朝堂的公文,上面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内容,只是一些例行的军情通报,以及勉励乐间率领前线将士好好作战云云。
  乐间又拆开了第二封信,看着看着,他的眉头渐渐的变得紧皱了起来。
  和第一封信不同,这第二封信乃是乐间在蓟都之中的亲信大臣写来的。
  自从开战以来,燕国之中就有着一些人主张通过割地向赵国求和,而这股呼声在齐军进入督亢之地后再度高涨。
  由于乐间这个主战派的领袖并不在蓟都之中,所以此刻主和派已经慢慢的成为了主流,向赵齐两国求和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根据信中的说法,几名燕国老臣在写信的前一天联袂入宫觐见燕太后,似乎和燕太后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总之离开的时候这些老臣们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乐间越看心中越怒,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