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朱回国这一点,在场的诸位赵国大臣倒是都没有反对,毕竟郑朱这个和谈使者已经证明了秦国根本就不想谈,那回来就回来吧。
  就在此时,虞信突然神色一动,开口道:“大王莫非还有后续行动?”
  赵丹满意的看了一眼虞信,笑道:“虞卿果知本王也。”
  长平之战,这场关系到秦赵两国命运乃至天下一统之势,甚至可以说是奠定了华夏文明未来两千年大一统理论基础的超级大战,当然不是仅仅从军事和粮草方面就能够决定的。
  《孙子兵法》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最牛逼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去搞定敌人,第二牛逼的是用外交去搞定敌人,第三一般般的是用战争去搞定敌人,第四也是最笨的方式则是用一座座攻击城池的方式去搞定敌人。
  这里的谋略,可以理解为“国家战略”,属于从经济、外交、文化、思想全方位国力结合去打击敌人的战略。
  在两千年之后的后世,美帝用了几十年玩死苏联的整体战略就可以称为是“上兵伐谋”的经典案例。
  在战国的这个时代,“上兵伐谋”其实并没有很好被任何一个国家所体现出来。
  毕竟时代的局限性放在这里,如果你去和一个战国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谈什么“经济战、文化入侵以及舆论攻势在双边交往之中的综合应用……”,那么这个一脸懵逼的战国高级知识分子一定会回你三个字:“说人话。”
  但华夏大地毕竟是孙子兵法的发源地,所以在这片土地上还是有一个国家最为接近“上兵伐谋”这个概念的。
  这个国家就是秦国,而秦国的这个准“上兵伐谋”的方针,就是由当今秦相范睢所提出来的“远交近攻”。
  而集穿越者和赵国国君两大身份于一体的赵丹,在搞定了“换将”和“缺粮”这两件大事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当然就是——想办法破解掉这个该死的“远交近攻”。
  为什么破解“远交近攻”的优先级这么高,这就要从此时各国的国力说起了。
  如果将战国七雄的国力分一个等级的话,那么此刻的秦国就是SS级,赵国就是S级,其他五国基本就是ABC级。
  秦国的优势在于商鞅变法采用耕战之策后迅速强盛起来的总体国力,在于有着白起这样的不世出名将,在于军功爵位制对士兵的刺激。
  那赵国就没有任何优势了吗?赵国其实也有。
  论将领,后世公认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中,秦国有白起王翦,赵国也有廉颇和李牧。
  论士兵,自从赵丹的爷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军的战斗力就直线上升,打跑了林胡、楼烦两大游牧民族,将曾经不可一世的齐国打得丢了差不多一半的国土,把北边曾经吊打过匈奴老大哥东胡的燕国当成了自己的RBQ,甚至还在九年前的阏与之战和六年前的几邑之战中连续两度大败不可一世的秦军。
  赵国的工商业也相当发达,赵人除了爱当兵之外还喜欢做生意,邯郸是当时有名的商业大城、人口大城,甚至连吕不韦这样后世闻名的人物现在都在邯郸城中一边做生意,一边准备他那个“奇货可居”的计划。
  而秦国呢?秦国无商贾,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不是开玩笑。
  从商鞅变法起秦国就以“耕战”作为国策,什么是耕战之策?简单的说就是把秦国人分成两种,一种是种地的,也就是耕,另外一种是打仗的,也就是战。
  所以秦国人平时男的种地女的帮忙,战时男的上战场女的种地。什么,听说你想做生意?来来,现在有三种选择给你,一种是去当兵,一种是去种地,还有一种是去死,你自己选吧。做生意?不存在的。
  以军事来说,秦赵两国其实是五五开,秦国就赢一手无敌战神白起;以农业来说,赵国被秦国吊起来打;但是说到工商业,那就是赵国把秦国吊起来打了。
  说白了,秦赵两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秦国的耕战政策比起赵国的工商业来说显然是更加适应战国这种长时间战火绵延的乱世,所以秦国的国力才能说得上是稍胜一筹。
  但仅仅稍胜一筹,恐怕还不足以让秦国从这个残酷无比的竞争之中胜出。
  那为什么秦国最终就是能“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呢?问题就出在了这个“远交近攻”上。
  从这个意义来说,提出“远交近攻”之策的秦相范睢,还真特么是一个不世出的人才。
  在赵丹看来,“耕战”加上“远交近攻”这一内一外两大国策结合起来,才是真正让秦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这两大国策就好像两根擎天巨柱,牢牢的支撑起了秦帝国的不世霸业,缺一不可。
  赵国想要打败强秦一统天下,就必须也要有着相应的国策,相应的谋略才行。
  赵丹有这样的谋略和国策吗?
  好吧,暂时还没有……
  一个穿越之前不过是普通历史爱好者的家伙,想要搞出什么国家谋略来,那不就是所谓的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那啥啥的心么,主角光环也没有这么猛的好么。
  但这并不妨碍赵丹所做出来的应对。
  比大局观、比运营我赵丹暂时比不过你秦王稷和范睢,那我们就来比微操好吧?
  这里赵丹的微操,就是要在外交的层面,好好的和这个该死的“远交近攻”来较量一番!


第6章 微操
  赵丹对于自己的微操还是很有信心的。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赵丹可是来自两千年之后的人,对于长平之战中这一段时间的历史那是太太太熟悉了。
  这就等于是开了一个叫做“未卜先知”的挂。
  你会运营有个屁用,我知道你家的ADC半分钟后要在红BUFF这里出现,已经提前叫了两个兄弟过来草丛一起蹲你,就问你这ADC到时候死不死?
  什么你说这ADC死一次还不够?来来来,我还知道你家中单一分钟之后会从小龙处路过,我和我的兄弟也已经埋伏好了……
  一次搞不死你,我多来几次行不行?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丹觉得自己的这个所谓的“微操”,是不是应该叫做“全图挂”比较合适……
  总之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啦。
  赵丹咳嗽一声,回过神来,开始正色道:“诸卿,今既不与强秦媾和,则长平之局何解?”
  赵丹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咱们不和秦国玩什么谈判啦,你们这些属下们都给寡人出出主意看怎么搞定长平这烂摊子吧。
  赵丹其实心中是有主意的,但他为什么不说呢?因为作为一个领导,一开口就抛出结论是不对滴,这不是在搞一言堂了吗?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搞一言堂的下场就是很难调动同志们的参与积极性,你得让大家充分的参与到决策中来,得经过一番民主、平等、和谐、热烈的讨论之后,再让大家形成一个你想要的共识,这才是领导之道嘛。
  这真的不是调侃。
  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样才能让这个集体讨论最终形成赵丹想要的结果呢?首先,得有一个知趣的手下。
  正所谓抛砖引玉,如果说赵丹的想法是“玉”的话,那么首先得有一个人来替赵丹抛这个“砖”。
  所以赵丹在说完这句话之后,立刻就把目光投向了虞信。
  在座五名大臣,有四人是赵丹老爹赵惠文王留下来的臣子,只有虞信是赵丹自己提拔上来进入赵国核心层的,是赵丹的铁杆亲信。
  虞信会意,立刻出列道:“大王,臣以为当今之计,宜交好魏楚两国,若魏楚两国出兵,则长平之局立解。”
  赵丹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虞卿此言,善。其余诸卿可有不同见解?”
  其他四名大臣我看看你你看看我,都没有表示任何反对。
  这就是领导的艺术了,先让一个小弟说出自己的意见,然后领导开口:“我觉得其实OK。”这时候领导的态度这么明显了,那么就很难有人冒出来说“我觉得其实不行。”
  你大王都说了“善”,那我们还反对个屁啊。
  如此一来,大家就在民主、平等、和谐、热烈的讨论之后形成了一个集体决策嘛。
  至于为什么赵丹会把这一招运用得这么熟练……别忘了赵丹穿越前可是一名小公务员,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没当过领导还没开过会吗?
  再说了,这另外一个赵丹的老爹赵惠文王也是一代贤君,怎么样也言传身教了一些帝王之术,所以两个赵丹合起来,这驭人之术算不上登峰造极,起码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