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丹闻言不由得露出了笑容:“如此甚好,甚好!”
  对于魏国方面,赵丹还是相当重视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魏国都算得上是三晋联盟之中的第二把手,实力在整个战国七雄之中都算得上颇为不弱。
  能够将这样的一个国家牢牢团结在赵国周围给赵丹当免费打手,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想要让魏国心甘情愿得当赵国的小弟,单单凭借实力去压迫,显然并不是一个太好的办法。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嘛,压迫得越深,将来魏国反弹的力度自然也就越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一个统一的、强大的魏国是根本不可能为赵国前驱的。
  所以想要牢牢的掌控住魏国,最好的可能性当然是让魏国分裂成几个小国,不过目前来说这种可能性基本上是没有的。
  那么就只能够退一步,让魏国的政坛之中分裂成几股势力,你死我活的那种。
  这样不但能够让魏国陷入严重的内耗,而且也方便了赵丹对魏国的政局走向施加影响。
  哪一派在内斗中衰弱了,那么赵丹就可以出手帮一把,继续维持魏国政坛的平衡和内斗。
  说白了,这就是凭借着赵国霸主的实力去干涉魏国的内政。
  这种手段其实也不是赵丹的原创,在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美帝玩这一套那叫一个炉火纯青,天天吃饱了就干涉他国内政,几乎所有像样一点的国家背后都被美帝干涉过内政、下过黑手。
  如今赵丹既然也已经是古代霸主,那么借鉴一下现代霸主的做法不是很正常的吗?
  现代史也是史,又不是说只有古代史才能以史为镜!
  但是紧接着,赵丹又从缪贤的口中得到了一个并不算太妙的消息。
  “大王,根据陶郡刚刚传回来的情报,陶邑已然被魏无忌所占领!”
  “什么?”赵丹愣住了。
  竟然如此迅速?陶邑可是大城,照理来说起码也能坚守半年一载的吧。
  缪贤解释道:“魏无忌并非用武力攻占,而是劝降成功。”
  赵丹不由哑然。
  但是想想也正常,毕竟秦国现在同时在楚国和河东两线开战而且情况都不算太乐观,对于陶郡根本就是有心无力,完全顾不上。
  在这样被重重围困而且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投降就是一种虽然无奈但却很容易被接受的选择了。
  一想到这里,赵丹的心中就微微有些不爽。
  虽然赵丹成功的让段干子重获魏王圉信任,算是狠狠的扯了一把魏无忌的后腿,但是魏无忌也攻占了陶郡,让魏国变得更加强大了几分。
  一来一回,这一波赵丹和魏无忌的隔空交锋,其实大家也就算是打了个平手。
  赵丹砸了砸嘴巴,轻轻的哼了一声。
  魏无忌啊魏无忌,汝不愧是大名鼎鼎的信陵君,寡人果然还是有些小看你了。
  不过等到下一次,汝再想要跟寡人来上这么一次平手,那便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了!


第302章 赵丹要开幕府?
  由于孩子的降生,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丹的心情都非常的不错。
  这一天早上,一位年轻的、身着绛色官袍的士子出现在了龙台殿中赵丹的面前,朝着赵丹躬身行礼:“臣见、见过大王。”
  这名年轻的士子不是别人,正是荀况的两大得意门生之一,最近刚刚被赵丹任命为赵国侍中的韩非。
  侍中侍中,随侍宫中,因此韩非出现在赵丹的身边,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说实话,赵丹每一次看到韩非,心情都会变得更好一些。
  这可是韩非子啊,现在居然成为了寡人的侍中……哼哼,寡人简直是太厉害了!
  所以赵丹在看到韩非之后,就对着韩非笑道:“汝来得正好,走,随寡人要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韩非慌忙应了一声,跟上了赵丹的步伐。
  老实说,在听到赵丹的这句话之后,韩非子的心中多少也有些好奇。
  在这些日子的接触以来,韩非对于赵丹的佩服可以说是与日俱增。
  除了因为赵丹能够率领赵国变得更加强大这个非常实际的原因之外,更因为在这段日子以来的朝夕相处之后,韩非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能够在赵丹的身上找到和韩非颇多相同之处。
  许多还在韩非脑海之中徘徊的想法,已经在赵丹的手中得到了实现,许多韩非的脑海之中甚至还没有想清楚想明白的东西,在跟在赵丹身边之后却又渐渐的开始变得明晰。
  可以这么说,虽然仅仅跟在赵丹身边一段时间,但是韩非所获得的收获,绝对不比跟随恩师荀况身边学习这么多年的收获要少,甚至可能还更多一些。
  因此韩非看了赵丹的这副模样,心中也不免有些好奇。
  能够让这位英明神武的大王如此兴致盎然的地方,那又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韩非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在赵国的宫城之中并不是只有龙台和凤台这么几处宫殿,还有许多的偏殿用来作为平日的办公之用。
  过了片刻之后,赵丹就带着韩非来到了一处偏殿面前。
  韩非有些惊讶的看着面前的这座偏殿。
  在不久之前韩非某次随着赵丹路过此处的时候这里还是十分的偏僻冷清空无一人,但是今天到来的时候这座偏殿外面却已经有了宫廷侍卫把守,并且在偏殿的大门上还摆放着一块牌匾,上书三个大字——“参谋处”。
  “参谋?”韩非盯着牌匾上这几个字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赵丹一马当先,迈步走进这座参谋处的大门之中,韩非不敢怠慢紧跟其后。
  在参谋处之中,早已经有不少人落座,在见到赵丹之后这些人便纷纷起立,朝着赵丹恭敬行礼。
  “见过大王。”
  赵丹微微点头,走到最上首早就已经预留出来的落座,韩非在赵丹的身边也捞到了一个座位。
  在坐下来之后,韩非才有机会打量一下周围坐在大殿之中的人群。
  然后韩非就发现了一个事实——
  这里面的大多数人他都不认识。
  就在韩非还沉浸在惊讶之中的时候,赵丹已经开口了:“诸位可知道今日寡人招诸位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没有任何一个人开口说话。
  很显然在场的这些人,对于赵丹之所以为什么将他们召集到这里,在心中多少都有些莫名其妙。
  赵丹却继续开口道:“今天之所以请诸位来此,主要是希望诸位能够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参谋战事。”
  在场的主人一听这句话,这才明白了过来。
  韩非子的心中忍不住就嘀咕了一声:“原来大王的意思是想要设立一个幕府?”
  幕府,这是一个在华夏史上源远流长的制度。
  夏、商的家臣,西周的命士,然后就是如今战国的养士,都可以看做是幕府制度的雏形。
  真正开创幕府制度的,主要是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以及之后的秦朝。
  当时正是封建官制体系草创时期,分工不细,机制不完备,各级长官难以单独完成朝廷赋予的职守。于是,三公郡守开府自辟椽属、令史以为辅佐差使,就成为一种制度而保存下来。
  虽然说是秦的开创,但是由于赵国的制度实际上和秦国颇为相似,因此赵国同样也有幕府制度,不单单是几名赵国重臣,地方郡守也同样拥有着自己的幕府和属官,不过规模甚小。
  这些属官,初为官内编制,但在实践中逐渐与正规职官有别,在地方上更为明显。
  西汉州刺史为朝廷派出巡察郡国的官员,不能像郡守那样设置开府。一个刺史统数郡国,照顾不过来,遂“皆有从事史假佐”(《后汉书·百官志》),人员大多由刺史自己招聘。
  东汉时,刺史正式成为州级行政长官,更有了“皆自辟除”僚属的权力,幕僚机构随之膨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封建官制紊乱,政治动乱,幕僚职能空前活跃,使幕府制度发展成熟。参军、记室、军师、主簿等幕称的出现,标志着不同于正官系列的幕僚机制在分工、职能方面趋于细化完善。
  汉代,三司(大司空、大司马、大司徒)开府,到了魏晋,凡有将军或持节都督等诸军事头衔而开府仪同三司者,不计其数,幕僚侵代和超越正官的现象也逐步达到顶峰,甚至幕府成为取代中央的霸府,并转换成新王朝的行政中枢。
  隋、唐统治者一度废禁自辟幕僚制度,但此后仍延续下来,并日趋完善。唐代节度使幕府编制是法定的,但朝廷又承认无编制限额的惯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