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总的来说,抛去黑点来看的话,李斯这个相邦无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法家官员,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相邦。
  但以后世的名声而论,李斯甚至还比不上站在他身边的这名师兄弟。
  韩非,韩国公子,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千古一帝秦始皇极其重视韩非的思想,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
  《史记》载:秦始皇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
  为了让韩非子入秦,秦始皇甚至不惜特地发动一场对韩国的战争,最终令韩非子入秦为官。
  但韩非子一心为韩,入秦之后所献的计策都是弱秦存韩之策,被揭发之后下狱,然后被此刻就站在韩非子身边的同门李斯毒死。
  ……
  是的,荀子就是这么一位神奇的人。
  明明本身是儒家的大能级别人物,却偏偏教出了两名震古烁今的法家巨头。
  也正是因为如此,甚至有一部分人并不承认荀子是儒家学者,而认为荀子是法家学者。
  这主要是因为荀子这个人,在儒家的思想理论之中加入了许多法家的元素。
  当然了,这其实也并不稀奇,因为思想的碰撞总是会击发火花,然后大家就你学习我我学习你,最后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用著名人物孔乙己同志的话稍微改变一下来说,那便是:“读书人的事,能叫抄吗?”
  当然了,对于这些思想家来说,用抄这个字眼很明显既不尊重也不合适,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才是比较适当的说法。
  荀子讲性恶论,对儒法两家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也因此在稷下学宫之中受到了儒家诸多大能的猛烈抨击,不得不离开稷下学宫前往楚国。
  但荀子的做法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算是开创了儒法两家合作的先例,后世西汉时期张汤和董仲舒玩的什么儒皮法骨,春秋决狱,应当便是受荀子的影响而来。
  所以荀子这个人,声望非常的高,在儒家之中有自己的一部分拥趸,在法家之中也有不少人对他很有好感,而且又出任过稷下学宫祭酒,相当于天下文坛盟主。
  赵丹所要利用的,就是荀子这种非常特殊的声望。
  在后世,常常有人喜欢将儒家批得一无是处,仿佛儒家就是束缚了中华民族两千年的毒瘤,没有儒家中华民族早就已经一统全球一样。
  这是不对的。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应当辩证的去看待它,既要看到它的不足,也该看到它的优点。
  任何一种理论思想,归根结底都只不过是帝王们的统治工具。用得好与不好,全在于帝王们如何去运用它。
  儒家思想,便是这么一个被帝王们选中,并且最终在帝王们的喜好下进化成了奇怪东西的工具。
  一个人用工具做了错事,首先应当去追究人的责任,而不是追究工具的责任。
  不能因为一个人拿刀砍死人,就直接说刀这种东西是不好的,是应该被否定的。
  正如常用的一句话“历史只不过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小姑娘”,儒家其实也是这么一个任人摆布的小姑娘。
  当然了,鉴于儒家的主动性,似乎将它称为是一个“主动根据君王的喜好而摆布自己的小姑娘”,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
  儒家,黑点很多,优点其实也不少。
  事实上先秦诸子百家,无一不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
  以赵丹所知,这个世界上就根本不存在任何一个完美无瑕无懈可击的思想理论,一个都没有。
  在赵丹看来,不仅仅是儒家,也不仅仅是法家,诸子百家对于赵丹来说,都是可以用的。
  以法家图强,用儒家怀柔,以兵家为战,使墨家为工,令农家耕作……
  使百家各行其道,各放光彩,为华夏文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华夏文化在诸子百家的相互碰撞之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最终彻底主宰这个世界。
  这,便是赵丹心中真正的愿景!
  但正如赵丹面前的这位荀子在《荀子·劝学》里所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万事总是要有第一步的。
  赵丹觉得,自己的这第一步,便从这次会见荀子开始吧。


第188章 以哪一位皇帝为镜?这是一个问题
  君王,统御一国万民,治国思想和方略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赵丹有什么自己的思想方略吗?
  好吧,并没有。
  毕竟赵丹在穿越之前又不是什么国家领导人,瞎操什么心啊。
  但赵丹现在是了,所以这个没有治国方略的问题就有必要解决一下了。
  其实吧,没有也不要紧,可以抄……不对,可以“以史为镜”啊。
  以哪个朝代的史为镜呢?
  赵丹理所当然的想到了——汉朝。
  当然是汉朝。
  在后世,华夏民族又被称为“汉族”,仅此一条便已足够。
  可是汉朝也有很多皇帝,到底要以哪一个皇帝“为镜”呢?
  如果提到汉朝,所有人脑海之中所跳出来的第一个皇帝必定是汉武帝刘彻,什么卫青霍去病痛打匈奴小朋友啊,什么李广利远征西域诸国臣服朝贡啊,牛得不得了。
  那么问题来了,汉武帝治下的大汉帝国,是不是西汉一朝最鼎盛的时期呢?
  不是。
  以对华夏民族的历史功绩而言,汉武帝无疑极其的伟大,当得起秦皇汉武之称。
  但是汉武帝在位期间连年征伐不断,国家徭役沉重,导致到了后期整个大汉朝经济秩序混乱不堪,民不聊生,政治上也是一团乱麻,还搞出了巫蛊之祸这种令人智熄的事件。
  文景之治两代明君留下来的底子,就这样给汉武帝挥霍一空。
  当汉武帝去世的时候,留下的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大汉帝国,而是一个虚弱无比,风雨飘摇,甚至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走向解体和覆亡的大汉帝国。
  好在汉武帝的后人们还算争气,先是有汉昭帝刘弗陵为大汉朝续了命,然后大汉朝才终于迎来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不世雄主——汉宣帝刘询(刘病己)。
  汉宣帝,就是赵丹心中想要去抄……不对,是去“以史为镜”的那一位皇帝。
  汉宣帝在位期间,对内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让疲惫不堪的大汉帝国再一次恢复了元气。
  在对外关系上,汉宣帝联合乌孙大破匈奴,直接把匈奴打得四分五裂诸单于并立,再无法对大汉朝造成威胁,更有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做到了汉武帝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除此之外汉宣帝还平定了西羌,并置金城安置降羌,又设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汉朝版图。
  《汉书·卷九十四下》有言: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直匈奴百年之运,因其坏乱几亡之厄,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大汉帝国自汉武帝时开始对外大举扩张,在这位汉中宗孝宣皇帝的手上则真正达到了文治武功的顶峰。
  学这样的一位皇帝,显然是没有错的。
  汉宣帝的治国思想方略是什么呢?从这位皇帝训斥自己儿子汉元帝的话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霸王道杂之,这区区五个字,便精辟无比的概括了汉宣帝的治国思想。
  何谓霸道?霸道的最佳代言人当然就是秦国,而秦国以法家思想立国,霸道和法家本就是不可分离的。
  何谓王道?王道一直以来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自孔子以降,孟子、荀子等诸多儒家大能,无不极其重视王道思想。
  所以“霸王道杂之”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那就是儒法并重,以儒家王道为教化,以法家霸道而扩张。
  赵丹面前的荀子恰好就是这么一位儒法并重、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而且还是一个赵国人。
  因此在穿越之后,赵丹早早就已经派人向荀子发出了邀请,然而这位荀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