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7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非常惊入的数值,因为无论是丝绸还是瓷器等商品,出海后其价格都是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加的;在某些地方,丝绸价格贵比黄金,那你就要想想了,若是百艘海船装满万吨货物出海,等顺利返航时,说能拉回半船金银可就不算夸张了,这得有多少利润呢?

而且一百艘两千料的海船,这只是一个开始,只要商社运行良好,船只的数量还会不断地增加………1日宋门内的商社总部,虽不见货物进出,但每夭往来的车马拥塞于途,日夜不断。

社长签押房内,韩碧儿、林如海、沈清文三位正副社长,流水般发出各项命令,同时接收着来自各地的信息,由手下整理,分出轻重缓急后,再交到三入案头等待批阅。

此刻万事开头,商社总部的繁忙程度,丝毫不亚于大宋的尚书省。

韩碧儿看看桌上的文牍批阅了大半,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将青叶叫了进来问道:“日本那边有消息传回吗?”

青叶轻声答道:“还没有,不过不出意外的话,五艘船应该是从日本起启航了。”

“半道上提供补给的船只准备好了吗?”;“都准备好了,到时会在澎湖附近给他们提供补给。”

“嗯,现在我百事缠身,青叶你多留意些此事,大意不得,国内的摊子已经铺开了,蒲罗中那边必须尽快拿下建港,另外广南的桑园劳力,也要指望他们了,此事千万注意,不能让入知道是咱们做的,五艘船绝对不可入进大宋沿海港口停靠。”

“是,婢子会留意着的。”

第715章帝京风水

司天监又是夜观天象,又是遍翻《易经》,三天之后终于给出了一个初步的扩建方案:东西两面各向外扩出四里半,南北则各向外扩出五里半。而且四道城墙不合帝京风水,需把内城的墙拆掉,以现在的外城城墙作为内城城墙,继续保持现在的宫城、内城、外城三道城墙的结构。

司天监说是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杨逸一句话也没说,立即就将这个方案提交朝会讨论。

结果户部尚书蔡京第一个就跳出来激烈反对,他一口列出了二十六条反对理由,令人叹为观止。杨逸都快被蔡大尚书的口水给淹没了。

其实大伙心里都明镜似的,蔡大尚书列二十六条理由也好,一万条也罢。归根结底无非是这么建耗费比较大,蔡大尚书大概倾向于从一面扩出去,那样需要建的城墙长度会减少许多。

按司天监这么扩法,东西各扩出四里半,南北各扩出五半里,那么加上目前东京城宽七里、长七里半的面积,总计就需要建六十七里的城墙。而且这又是拆,又是建的,耗费那可就大了。。。

大宋现在有钱是不假,但也经不起这么瞎折腾啊,这扩建外城也就罢了,还要把现的内城墙给拆掉,莫非拆城就不用花钱不成?

蔡京说得口沫横飞,撸着袖子,一副谁站出来抬杠就准备掐谁的样子,杨逸看着好笑,反正扩建京城不是一两日的事情。迟一个月早一个月都没什么问题,杨逸也不急。本着看戏的心思,看蔡大人独领风sāo。

蔡京喷了半天口水。突然发现朝堂上静悄悄的,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他,当然,也没人附和他,一股寂寞悄然爬上蔡尚书的脸庞。

唉,这难道就是高手的宿命?

他有些求助的向杨逸望来,杨逸装着什么也没看到,在怎么布局这件事上,杨逸早就打算好不插半句嘴。俺是人,与人斗其乐无穷,但让俺去和没影子的鬼神斗,这明显不是一级别的嘛,老子才不干这蠢事呢。

而且风水这东西与严格意义上的鬼神不同,之所以到二十一世纪风水仍盛行不衰,其中是不是真有什么道理,就算杨逸作为后来人,也不敢全然否定风水一说。既然不敢确定,还是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来办吧。

而朝廷官员没有出声,大致也都持着这种想法。帝京是天子居所,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

帝京的风水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在这种事面前,不解风水学的官员。谁不是本着“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立场,换句话也就是说。不懂的,我就不说。

象隋唐的长安城,地势是由南向北逐步走低的,太极宫位于长安城北面。因太极宫地势较低,而长安城盛夏气温很高,异常燠热,使得住在太极宫有“湫湿”,非常不舒服。

但你又能怎么样呢?

宫城象征北极星,风水上要讲究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根据天上星宿的位置,最为尊贵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有十五颗星环抱着它。

紫微宫即有皇宫的意思,皇帝贵为天子,地上的君主和天上的星宿应该相对应,因此,只能把皇宫布置在北边中央位置。

所以即便贵为皇帝,住着不舒服你也只能忍着,因为这里才能对应天上的星宿,除非你不想做皇帝了。

由此可见,在风水上,帝京如何建是丝毫马乎不得的。

蔡京反对的理由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目前东京城是在旧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来的,它很不规则,外城的每一面城墙的长度都不一样,并不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在风水学上,它已经失去了天圆地方的基本概念,但现在大宋一样繁荣昌盛,可见扩建时,不应太在意这些,而应以实用、节约为主。

从本心来讲,杨逸是认同蔡京这种说法的,但司天监监正莫言随即出来说了句:“太后,目前东京外城虽然不是十分对称,但因其与四周的地脉风水、天上的星宿正好对应,是以我大宋代代兴盛,这也是当初扩建外城时,为何没有建成对称的四边形的原因所在。但如今要扩建,若如蔡尚书所言,只求实用、节约,则原来帝京的风水就很可能被破坏,太后,这责任谁也承担不起啊!”

刘太后一个妇道人家,莫言的话让她心中忐忑不安,甚至想取消扩建的决定,以免万一破坏原本的风水了。

她连忙问道:“莫监正,若按你现在的方案扩建,是否就能确保不会破坏东京原有的风水格局?”

莫言郑重地答道:“太后,此乃关系到我大宋江山社稷千秋万代之事,臣岂敢有丝毫大意,臣夜观星位,再对应东京周边地形,遍查易数,反复推算,才敢下此结论。”

“好好好,这就好,各位大臣可有别的看法?若是没有别的意见,那就按莫监正的方案来办了。”

不管别人有没有意见,杨逸自己肯定是不会出声的了,就连蔡京的嘴巴动了动,也没有再说什么。

莫言的话再明显不过,谁无视帝京的风水,谁就是居心叵测,将来不管有什么问题,你都得承担这个责任;

这个责任谁承担得起?蔡京这种人比较圆滑,他是不会再去顶这个雷的。

又经过了一番讨论,扩建的京城的基本框架就这么定下来了。

杨逸的扩建提举司也可以正式开张了。

礼部,杨逸再次将沈清直、司马伯方、韦德、苏家五郎等人招集起来,宣布扩建工作正式开始。

“现在框架已经规划出来了,东西两面各向外扩出四里半,南北各向外扩出五里半,在这框架内,如何施为就看各位的了。”

杨逸说完,沈清直犹豫了一下说道:“大人,前唐的长安城南北长十九里多,东西宽十七里多。现在若按司天监这个方案扩建,则扩建后的东京城南北长不过十八里半,东西宽不过十六里,比唐代的长安城还略微小一些;

而前唐长安城人口最多时也不过五十万左右,目前我东就城人口已经达到一百五十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照此下去,再过二三十年,东京城又要面临人口过于拥挤的困境了,大人,机会难得,咱们何不争取一下,一次性把城池再扩大一些,以保百年无忧。”

杨逸想了想说道:“不必了,风水一事,既然司天监已经有了定论,争也没用,另外,本官个人认为,不管是从城市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军事防御的角度来看,城池都不是越大越好;

就城市管理而方,城池过大,人口过多,供水、排水、交通、卫生等方面的压力都会数倍的增加,进而导致管理成本大增,管理不到位,则又脏又乱,极其容易滋生各种疫病;

从军事防御的角度来看,城池太大也容易分散防御能力,导致处处空虚,若是大量驻兵城内,又进一步加重城内的负担,非常不明智;

如今有唐代长安城那样的规模,基本也就足够了。至于二三十年后若再面临人口膨胀的压力,到时也不必再扩建京城,只要象太原府那样,在周边多建几个小城池,把人口分流出去,在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