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叫天)-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要真有余钱,崇祯皇帝首先要做的也是赈灾,而不是新建不能生财的衙门。

他默默地算着银钱的用处,真感觉要是有一个聚宝盆就好了,丢一锭金元宝进去,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拿元宝来用了,自己也就不会为银钱愁得头发都要白了。

从这个事情上面,他又想到钟进卫不知道这时在干啥。

要不是军中的事情让自己接二连三地失望,如果不是担心他们触敌即溃,甚至还要担心他们投敌,钟进卫这个宝贵的人才就不会放出去监军。

让钟进卫一心管着国企,管着银行,把大明的财政先搞活了,这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明明知道钟进卫做什么活最合适,却无法调过去做。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皇帝有时候也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啊!

温体仁回答完之后,看着崇祯皇帝,没想皇帝开始发呆。过了一会,还叹了一口气,不由得一愣。

然后他马上想到皇上应该是为大明财政发愁,可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处处用钱,处处没钱,大明的首辅,虽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没有钱,实在不好当啊!

文华殿内的两人默默相对无语,过了一会,还是崇祯皇帝先打破了沉默,对温体仁说道:“温卿回去和内阁议一议,看是否能在按察司内单独成立分司,专察地方文官的廉政,设举报处,接受举报。”

“是,陛下。”温体仁对此自然没有问题,他在前面说的时候,其实就是倾向于采取这个方法。

“大明皇家银行的情况怎么样了?”崇祯皇帝又问出一个关心的问题。

温体仁听了,微微摇头道:“陛下,自从京畿之战开始后,原本少数百姓拿银两来兑换纸币的事儿就没有了。一些收纸币的商家,原本是每天傍晚之时才来用纸币兑换银两,但现在是半天就来银行兑换一次银两。另外一些朝廷官员拿纸币来兑换银两的事儿也在增加。”

崇祯皇帝听了,用手按了按太阳穴,然后低声叹道:“他们是对朝廷没有信心,都在看着京畿之战的结局啊!”

温体仁听了点点头,不但大明的百姓对京畿之战难猜胜负,连朝廷的官员都没有信心,自然就对朝廷发的纸币也存在疑虑,哪怕是有银两可以随时兑换作为背书都不行。

如果京畿之战能打赢,大明的上下就会对朝廷有信心,那么其他事情才会好办很多,否则,以后的rì子只能更难。

崇祯皇帝眼神里带着一丝担忧,看着温体仁问道:“温卿,你说现在战事进行地如何了?”

温体仁自己心里也没底,但崇祯皇帝这么问他,他就只能安慰崇祯皇帝了:“陛下,大军开拔没几天,臣估计,还得过两天才会有消息。”

他看崇祯皇帝的眉头皱了起来,显然还是很担心战局,就又说道:“陛下,京师郊外的勤王军和其他明军不一样,是经过汰兵,去掉老弱的将士。现在白杆军也来了,又是孙阁老这样的老臣谋国之将掌握着军队。臣以为,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能打跑建虏。”

战事开始之前,崇祯皇帝也曾意气风发,企图把建虏一举歼灭。

但他在发现战事关系到很多方面,胜负影响很多事情后,就变得忐忑起来,甚至不像之前那么自信,变得和普通人一样担心战局的胜负。

崇祯皇帝现在听一向稳重地首辅说出这番话,才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太紧张了。

于是,他轻轻地长吸一口气,舒缓下刚才因为想战事而带来的紧张情绪。

然后正想说话的时候,殿外忽然传来动静,有声音远远地传来,虽听不清楚内容,却能感觉到声音中的惊喜。

崇祯皇帝觉得奇怪,是谁胆子那么大,敢在外面喧哗。

他正要让内侍出去看看的时候,温体仁忽然出声道:“陛下,好像是报喜来了。”

都说人老了,就会眼花耳聋,没想温体仁却是反常,耳朵比一般人还尖,隐约听到了内容。

崇祯皇帝听了一愣,报喜,报什么喜?

就这么一下功夫,那声音越发的近了,听得也更清楚了:“前线大捷,斩建虏首级五百余;前线大捷,斩建虏首级五百余。。。”

崇祯皇帝听得清楚,大喜过望,连忙吩咐:“快传,快传!”

说完之后,他再也坐不住,站了起来,在御桌前开始来回快速踱步,心里想着,怎么跑这么慢,半天了还没到呢。

温体仁也没有再坐在崇祯皇帝所赐的凳子上,站起来,不时回首看向大殿外。

报信的内侍在殿外大汉将军的注目下,边跑边喊,终于跑进了文华殿。

一进文华殿,就跪倒在地,双手把放奏章的卷轴高举过头顶,一边奏道:“陛下,前线八百里加急,与建虏一战,斩建虏首级五百余,大捷啊!”

殿内的内侍不等崇祯皇帝吩咐,连忙过去接了过来,快步呈给等急了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急不可耐地撕掉封印,揭开轴盖,倒出里面的奏章快速看了起来。

温体仁一直盯着崇祯皇帝看,发现皇上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最后笑得像朵花儿一样。心里就知道,战事肯定比较顺利。

崇祯皇帝猛然地双手“啪”一声合了奏章,然后连声说道:“好,好,好!”

这时,他发现温体仁那望眼yù穿的眼神,呵呵一笑,自己直接走下去,把奏章递给首辅看。

崇祯皇帝一边还说道:“孙师傅不负朕望,和钟师傅两人把军队给朕带好了。斩杀建虏五百一十二名,已方才伤亡十六人而已,真是大捷啊!”

大明自从和建虏开战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大胜。这消息让崇祯皇帝浑身一阵轻,仿佛一直背着的千斤巨石一下被放下了。

温体仁看完之后,也是一喜,但随之就皱起了眉头,他谨慎地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以为眼下还不宜大肆宣扬,须得验过首级才行。”

大明有过很多次先例,说是杀了多少多少建虏,但最终不是说尸首被抢回,就是首级验收的时候发现有非真正建虏的首级充数。

要是朝廷不验就宣传,到头来事情真相被揭露出来,反而打了朝廷的脸。

崇祯皇帝一听,刚才还高涨的情绪慢慢地冷静了下来。他当然相信孙师傅和钟师傅,但温卿说的也不无道理。

“首级何在?”崇祯皇帝问报信的内侍道。

“回陛下,信使言到首级已到通州,今晚将至京师,只是京师城门已关,需到明早才能进京。”

“温卿,你安排人前去城门处侯着,首级一到城外,先行验过。如若无误,明rì一早,运至午门叠起京观,让京师百姓都来看看。”

“是,陛下。”温体仁高兴地领命。

两人现已无心谈论其他事情,只等验过首级之后再商议,温体仁就告辞去安排验收首级之事了。

明军一般有夸大战果的习惯,但孙承宗是了解钟进卫的脾气,而且就他本人而言,也是不屑这么做,因此这次的捷报丝毫未添油加醋。

第二天一早,原本两车的建虏首级分为五车,由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押着,跟随一边大声报捷一边开路的人,浩浩荡荡地进了běijīng城。

..

..

第二百七十三章清水明月关口

次rì午时时分,很多京师的百姓都已闻讯,赶到午门来看建虏首级。。

这些百姓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以为建虏是三头六臂,或者头大如牛,或者长鼻阔耳等等,真见到了,才发现原来素有凶名的建虏,也和普通人差不多嘛。

百姓们一边围观一边谈论,很多人的观点随之改变。

忽然,一阵急促地马蹄声传来,夹在马蹄声中的还有报捷声:“大捷,朝廷大军击溃建虏,斩杀变节官员,收复滦州城。大捷。。。”

百姓们诧异地看着报捷的信使跑进午门口,然后由内侍转呈捷报给皇上。

这喜事是接二连三地来,明军啥时候变得这么强了,百姓们又多了一个话题。

崇祯皇帝自然又是一番欢喜,然后生了把钟进卫召回京师的念头。

战事顺利,军中自然就会安稳。但对于他来说,接下来意味着要封赏,就是要花大把的钱。

让钟进卫赶紧回京师,主持国企之事,以便替朝廷早一rì赚钱。

不过还是温体仁老成持重,劝住了崇祯皇帝。从报捷文书上看,和建虏的主力决战并没有真正开始,还是小心为上。

最终崇祯皇帝给孙承宗和钟进卫两人去旨,咨询当事人的意见。如果条件允许,则让钟进卫回京师,条件不允许,就只能等战事结束了。

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钟进卫根本就没有和孙承宗在一起,并不在明军的主力军中。而是只带着卢象升的八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