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卿,你说突厥人按照《五月条约》乖乖送上来五十万两白银?”
皇帝真的非常震惊,什么时候草原人这么听话了?原本皇帝对于突厥人每年上交的五十万两白银不抱大的希望,只是这些事在姜松手中,仅仅几天就能搞定,皇帝不惊讶都不行。
“爱卿,突厥行贿你的钱,为什么要交上来呢?貌似以前的朝中主管官员没有交过这方面的钱啊!”
“陛下,微臣是爱钱,也贪财,不过微臣有做人的原则。不是微臣的钱,再多也不会沾手。该微臣的合法得所,一枚铜板微臣都会要。”
“爱卿,既然你不要突厥人的行贿款,为什么还要收下呢?就不担心突厥人污蔑你、朝中官员弹劾你吗?”
“陛下,微臣身正不怕影子歪。突厥人行贿的钱为什么不收呢?有多少微臣都敢收,收下来上交皇帝、朝廷,国家建设不是需要大量的钱吗?再说了,突厥的钱不都是这些年从咱们边境地区百姓手中抢劫到了,突厥人主动送上门,不收的话对不起空厥人的一翻心意。”
“爱卿,你是朕手中最会赚钱的大臣,也是对朕最忠心的臣子。如果所有官员都能象爱卿一样为朕赚钱的话,朕这天下还有何事不能做。别说修大运河,就是再有大的工程也能开工。”
“谢陛下厚爱。”
高兴之余的皇帝马上让摆上酒宴,姜松和皇帝边喝边聊。姜松也把一些具有现代元素的观点、理念有侧重的细说一些,特别是在教育上更是重点谈了下。建议皇帝在人才使用时可采取考试录取的方式,不仅文职官员需要考试,武官同样可以采用。
在姜松的印象中,貌似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皇帝杨广首先实行的,这一科举制度对中原民族的影响极深,随后上千年的历代朝廷都一直沿用,为朝廷选拔人才有了更合理的方式方法,其意义非常的大。
“爱卿,你的这个建议非常的好,随后朕让群臣好好的议一下。”
姜松有点卑鄙,科举制度本来就是皇帝杨广时期创造出来的,至于是谁先提出来不清楚,只知道杨广是第一个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就算姜松不建议,隋朝同样会实施,只是时间再缓几年罢了。现在姜松向皇帝建议,不明摆着是捞功劳,剽窃他人智慧为已用。
“陛下,微臣马上要率大军征伐吐谷浑,想向陛下讨要一人随微臣西征。”
“爱卿,你想向朕要何人?”
“陛下,微臣听说裴世矩大人刚从西域回到洛阳,此人对西域一带的地理地貌有一定的了解,微臣想带上裴世矩西征。”
姜松对于裴世矩仅限于脑海中的信息,知道此人是名非常出色的外交家,战略家,同时也是个地理、民族问题专家。在隋朝初期,裴世矩凭借自身的渊博的学识,协助朝廷大军平判岭南动乱,在战后的安抚工作中表现突出。随后裴世矩负责隋朝北部和西部边境事务,裴世矩奉命计划和执行遏制突厥人的军事和外交活动。
裴矩是出类拔萃的外交家和战略家,仅仅运用传统的计谋,没有采取强大的军事行动,就让突厥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国,让突厥内耗不断,大大削弱了盛极一时的草原帝国突厥。
在姜松脑海中的记忆得知,裴世矩自从杨广上位后,先后四次前往西域一带,对西域诸国的地理地貌、山川险易君长姓族风土物产、风俗习惯等到资料进行详细的收集,撰写出了《西域图记》等诸多巨著。
这样的牛人姜松只好向皇帝索要,如果裴世矩随行西征的话,就相当于有了一个活地图,对于大军的行军、征伐都有好处。
“爱卿,既然你要裴世矩随行,朕就满足你的要求,这就下旨下裴世矩到你府上听差。”
“谢陛下!微臣身边有了裴世矩这名活向导,一定会尽快把吐谷浑给消灭,送大量的俘虏回来,好让陛下修建大运河,那可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今的大工程。大运河修建好后,会对帝国的经济有重要的作用,微臣是举双手赞成。”
皇帝主张修建大运河,朝中官员基本都是举手反对,只有姜松大唱赞歌。现再听姜松拍马屁,皇帝惊喜若狂,对姜松更加的喜爱、欣赏。
“爱卿,你西征时,有随机处置一切事务的权利。”
卖糕滴!皇帝话里的意思就是授予姜松地方、军事等方面的独立处置权,这可比开府之权还实重,更实在。皇帝的这一个旨意,随后在西域一带姜松有了施展全新方针政策的上方宝剑。
“谢陛下厚爱!”
“爱卿,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征?”
“陛下,微臣想马上返回大兴城,对新征招的士兵进行强化训练,力争在六月初出征,那时天气好转,更方便大军行动。”
“爱卿,你把手上的公务安排好后,带上裴世矩随时可离开洛阳,不用再向朕告辞,随后朕就把相关的旨意给你。”
“谢陛下信任!”
几天后,姜松在皇帝的支持下,把突厥始毕所需要的物资都办好了相关的手续,粮食、食盐到是马上交货,次品的铁却有点难度,得等待一段时间。为此姜松专门安派大兴城中的匠作坊负责冶炼次品铁,好的留下自用,差的出售给突厥人。
第392章 裴世矩(2)
有一件事让姜松心里很爽,杨素那老东西在朝会上吐了口血,回到家中再次被突厥人始毕讹诈一翻,再次吐了一大碗鲜血,随后就病倒了,听说整日趟在床上,离死没多少时间了。
杨素病入膏肓,让姜松心里悬着的一把剑落了下来。姜松和杨素已经成为不死不休的政敌,原本担心出征后杨素会利用手中的权利给姜松添乱,特别是一些物资补给方面更是受到制约。现杨素病倒,这个事不用再担心。
姜松闪人,把海关总署、域外总督署二部门丢给魏征、杜淹、苏晓雅等人负责管理。姜松带着程咬金、雄阔海、薛万彻、裴世矩及十多名噬血护卫离开洛阳,向长安赶去。
一路上最不开心的就数裴世矩,这老头自从新皇杨广上位后,更受重用,原本大展心中所学。做梦都没有想到会被姜松向皇帝索要。皇帝有旨意,裴世矩无可奈何,只好乖乖的到姜松的府上报到。
其实姜松并未见过裴世矩,姜松呆在洛阳时间很少,加上以前裴世矩的品级不够上朝,姜松不可能见过。裴世矩对姜松也没有什么交情,姜松的事迹到是听到不少。这一下子到了姜松手下,心里确实不是滋味,毕竟二人岁数相关有点大,有代沟,加上姜松的名声不怎么好。所以一路上裴世矩都是默不作声,感觉很孤癖。
“裴大人,本官听闻你著有一本《开业平陈记》,目前正在撰写《西域图记》、《邺都故事》《高丽风俗》等巨著?”
裴世矩听后微生一愣!自己撰写的《开业平陈记》到是完成好多年了,外人知道的挺多,姜松听闻不感觉奇怪。而近几年所著的《邺都故事》和《高丽风俗》知道的人不多,只有朝中几名关系不错的友人清楚。至于《西域图记》则是刚刚着手撰写,基本无人知道,姜松怎么会知道呢?
呆滞了好一会,才摇头苦笑道:“大人,你怎么会知道呢?”
呵呵!
“裴大人,本官只是在酒楼喝酒时,偶然间听到儒士议论过。当然,本官向皇帝把你要来,你心里肯定不爽。只是你想过没有,你跟随本官西征,同样能实现你的愿望,能让你有大量的时间了解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对你撰写《西域图记》是有帮助的。”
裴世矩摇头苦笑道:“谢大人厚爱!”
姜松知道裴世矩这丫心里有疙瘩,如果不消除这老头心中不爽的话,在今年的相处中会有隔阂,最后搞成是出工不出力,甚至还会起反向作用,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裴大人,本官家中有个印刷作坊,这段时间免费帮朝中的许多官员都刊印了手札、文章、著作等,在市场上你应该看到过一些。如果你愿意的话,本官同样愿意为你免费刊印大作,每本著作都会送百本给你。”
裴世矩刚刚从西域返回洛阳,对于最近发生的事确实知道的不多。不过听家里人确实说过此事,只是不知道那印刷作坊居然是姜松家的,真有点意想不到。最让裴世矩意外的是姜松免费为朝中的文人刊印著作、手札,真的出乎意料。姜松和儒生、文人的关系一直挺紧张的,天下文人都不怎么喜欢姜松,这是世人皆知的事。
“大人,你真的是免费为朝中官员刊印手札、著作、文章等?”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