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雄阔海被其师傅收留后,就开始学习武艺。师徒二人就长期居住在太行山中,偶尔其师会下山一趟,不过很快就会回来。雄阔海跟随其师傅学习了十六年的武艺,平时也是和师傅对练,其实就是时常被修理。
雄阔海的师傅每次出山回来后,都会对雄阔海讲一些江湖上的事。姜松的事迹就是听其师所言,由于师傅很赞赏姜松的品质和所作所为,雄阔海也就对姜松有好感,这才是根本的原因。
直到几年前雄阔海的师傅去世,雄阔海又在师傅的坟前呆了二年,在无意中走出了太行山,却一下山就受到土匪的抢劫,这样才加入土匪窝,当了土匪大王。姜松的记忆中只知道雄阔海当过土匪头,具体在什么地方不清楚。
“老海,那山寨中你还有东西要拿吗?”
“少爷,我的板斧还在山寨中,那是师傅留下的。你在这里稍等一下,我拿了板斧就下山来。”
姜松点点头,心中突然对雄阔海口中的那名酸儒有点兴趣,有一种想前去看一下的冲动。到底那酸儒是什么样的人,在土匪窝里还敢趾高气扬、耍脾气,真有性格。
“老海,我们也随你到山寨走一趟,去看一下你所说的酸儒是什么样的人?”
前往土匪山寨的路上,姜松询问山寨里的土匪是些什么人?从雄阔海的口中让姜松知道,绝大部分是边境地区的普通百姓,每年草原突厥人冬季来临时南迁,都会对隋朝边境地区进行烧杀掠抢。
山寨里的土匪其实都是无家可归的人,村庄被突厥人给烧了,亲人被突厥人杀害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在太行山一带当起了土匪,专门干半路抢劫之勾当。开始时没有多少人,是马邑一带的村子里的十多名猎户,由于上山打猎躲过了突厥人的猎杀。回来后,发现亲人全死了,伤心之后生活也再没有着落,几人这才到太行山一带打猎为生。
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才走上当土匪的道路。原因是下山卖皮货,被一大户人家的纨绔子弟给打了,几人一怒之下出手,不巧那纨绔子弟不经打,失手杀了人。这下几名猎人只好躲藏在太行山中,就这样慢慢干起了土匪的勾当。经过几年的发展,山寨中居然聚集了百多人。
姜松听后挺郁闷的,为中原边境地区的百姓伤感,数千年来,边境地区的百姓都随时面临草原民族的烧杀掠抢。朝中的高官还整天想着花钱买和平,送个女人去和亲换和平。把国家的安危交给一名弱女子来承担,真他妹的气愤。说好听点是和亲,其实就是被草原民族威胁,送女人去讨好草原民族,这和投降有何区别。
到了土匪山寨里,姜松摇头苦笑,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就算是有大军来剿灭也不容易成功。加上有雄阔海这牛人坐阵,来再多的人都没有用。除非是朝廷下狠心剿灭,派出正规军带上重型装备来才有可能成功,还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山寨的情况,姜松能想象得出为什么历史上的雄阔海能聚集到那么多的人,原来是占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剿灭困难。这样长期下去的话,影响越来越大,只要生活没有着落的,都会考虑到山寨当土匪。
“大王回来了!”
“大王!”
姜松摇头苦笑,这丫的在山寨中人气挺旺的,看来土匪窝和军队一样,都是强者的天下,谁的力量大就能获得人们的信服。
“不要吵,本王今天认了主人,今后要跟随主人身边,山寨里的兄弟以后何去何从,你们自己做主,本大王也管不了你们。”
“大王,带上我们吧?”
“大王,我们要跟你走。”
“大王,你不能走,你是我们的王,你走后我们怎么办?”
“闭嘴!”雄阔海一声暴吼,震得众人耳朵嗡嗡直叫,所有人都闭上嘴巴,不敢再啃声。
正在此时一名中年儒生走过来,对着姜松行了个礼后道:“草民见过姜大人。”
姜松这下愣住了!眼前是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身上穿着儒生服,只是姜松根本不认识。姜松在隋朝认识的人很少,在洛阳的时候也不和人打交道,加上这二年不在中原,认识姜松的人更少。
“主人,这老小子就是刚才说的那个酸儒。”
那中年儒生一脸郁闷,在山寨中被土匪们张口闭口就是酸儒,开始还挺生气的,后来叫的时间久了,慢慢也就习惯,把这称呼也不当一回事,只是当着姜松的面再次被叫酸儒,面子挺不好看的。
“你认识本官?”
呵呵!
“姜大人,草民曾经在朝中秘书省,任太常治礼郎,从事图书校订工作。大人和屈突将军比武时,草民也在场,大人在朝中的事草民也都听闻过,怎么会不认识大人呢?”
洛阳朝中的官员多如牛毛,姜松不认识的人很多。加上姜松不愿意多结交官员,朝中的官员仅仅认识上朝的那些,还基本叫不上名字。至于从事图书校订工作的官员,估计有数百人,姜松不可能全认识。
“你认识虞世南吗?”
虞世南就是秘书省里做图书校订工作的,只是虞世南字写得好,在儒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正是字写得好,姜松才会知道虞世南,对虞世南的生平才有印象,否则怎么会清楚。
“虞伯施,当然认识,二年前我们还是同事呢?后来伯施跟随大人你去了西洋,这一走就是二年,还以为你们都出事了呢?”
“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会沦落为当土匪呢?”
对方叹了口气道:“草民叫王珪,王叔玠,由于叔父的事受到牵连,为了保命逃出洛阳,莫明其妙被他们劫持上山当了土匪。”
第342章 给土匪一条生路
从王珪的介绍中姜松知道,眼前的酸儒的五叔父王頍是汉王杨谅的参军。太子杨广上位后不服,起兵选择。这样一来因为王頍的谋反就影响到了王氏家族,秘书省的王珪同样会受到连坐,这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不逃走的话,能否保住性命都难说,谋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听说你上山后,为山寨制定了一些规章,难道你想一辈子当土匪吗?”
姜松听了那些规章还是挺好的,虽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不过能劝土匪不要乱杀人,更不能抢劫当地百姓,说明眼前的酸儒是个有良心之人,不会为了自己的安全而同流合污,这是姜松看重的地方。
“大人,草民已经无家可归,只能躲藏在山中虚度一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王珪说的是实话,王頍的谋反之罪太大。受这影响王珪也不可能再有出头之日,这一切不是王珪的错,王珪只是受到牵连罢了。要说冤枉的话也真是冤,甚至比窦娥还冤。
“雄阔海要跟随本官,你真的想终老山林中吗?”
王珪听后一愣!从姜松的话中不难听出,有心想帮忙,只是不知道姜松怎么会敢使用自己呢?就不怕朝中官员弹劾吗?
姜松不知道的是,眼前的王珪却是唐帝国初期的名臣,是和房玄龄、魏征、杜如晦等人一个时代的名臣,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重臣,对唐朝贞观时期也是做出巨大贡献的。
王珪是在杨渊攻下长安后,宰相府丞李纲推荐给太子李建成,当了李建成参军,和魏征一样成了李建成的幕僚,算是李建成的嫡系心腹。后来玄武门事变后,被李世民授予谏议大夫之职,后来晋升为黄门侍郎,成为宰相之一。
姜松不知道这些事,毕竟从隋朝开始朝廷中的宰相太多。唐朝延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宰相同样是好多位。李世民时期最著名的当然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二人在后世基本算是家喻户晓,其他的宰相不可能知道。
“姜大人,你想帮草民?”
呵呵!
“这要看你的态度,如果你不愿意的话,本官是不会强迫。再说了,你们儒生对本官一直有成见,要想让本官帮你走出困境,你得拿出点让本官觉得值得帮,否则就算是当世大儒在本官眼中同样一文不值。”
姜松目前手中文职官员太少,特别是能办实事的文职官员更少。王珪是名落难的小吏、儒生,如果在这个时候出帮忙的话,只要不是忘恩负义之辈都会对姜松感激涕零,终生都会感激姜松,这一点姜松相信,毕竟恩将仇报之人是少数。
王珪心里明白,姜松要的是诚意,只有认主才有出头之日,姜松也才会出手帮忙,否则姜松是不会的。这是一个机会,是摆脱困境的良机,一旦错过说不定真的只有终老山林,这一点王珪心里清楚。
王珪稍稍犹豫片刻后,跪到姜松面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