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屈,你不会是到了更年期,怎么老是唠唠叨叨的,象个娘们似的。”
群臣一阵爆笑!这种话也只有姜松敢说,其他人说的话,屈突通真会翻脸。屈突通也是头犟驴,不对眼的人懒得理会,性格比较直爽,对眼的人说再过分的话都是一笑而过,不会当真。
呵呵!
“老弟,为兄还没有向你祝贺呢?恭喜!恭喜!”
姜松心里明白,封伯爵一事肯定早就传开了,这种事传播是非常快的。再说了,皇帝根本不想保密,这是张显皇帝有功必赏的典范,还怕别人不知道呢?
“老屈,既然如此晚上你是否摆一桌酒席请大家嗟一顿?”
屈突通听后微微一愣!片刻后叫道:“老弟,为啥是为兄花钱摆酒席,加官进爵的人是你唉?摆酒席的钱应该是你掏腰包才合理,说好了晚上你请客,在福满楼摆一桌。”
“老屈,是你祝贺兄弟,当然是你请客。”
姜松和屈突通二人就这样争辩起来,到底是应该谁掏腰包。二人各说各有理,争论不休,把旁边的前来上朝的官员看得摇头苦笑,都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二人。群臣想不通二人为一桌酒席的钱争论,这种事在儒士眼中是丢人的丑事,肯定不会为了一顿酒席钱而不顾面子。姜松、屈突通二人则肆无忌惮的在大庭广众下争吵一顿酒席钱该谁付。
第296章 功在千秋
上朝时间到了,姜松、屈突通二人争吵告一段落。二人也随群臣走进大殿中,乖乖的站好。在这种场合谁也不敢放肆,甚至连小声嘀咕都很少会发生,群臣都是满脸严肃站好,等着向皇帝跪拜。
秉承一贯行事低调的风格,姜松选择站到最后面。反正姜松身上的官服只是正四品,新官服还没来得及制作。站在后面也不显眼,别人也不会注意。
今天朝会的议题还是修大运河的事宜,听说都在朝会上争吵了好多次。朝中群臣大多数强烈反对修大运河,皇帝杨广则主张修大运河,这下就有得争。群臣不停的给皇帝施压,坚决反对修大运河。特别是一些相对清廉的官员更是情绪激动,引经据典全力反驳,把坏处说得一大堆,好处不见说。
象这样的事姜松不会啃声,再说了,朝会上姜松一般都不会说话,除非是被皇帝点名才会站出来说上几句。对于这种无止境的争吵,姜松觉得更加的无聊,干脆闭上眼睛修炼神功,懒得理会朝会上的争辩。
高高在上的皇帝杨广头大,群臣不同意的话,事情很难办。虽然有一些重臣没有表态,还有一些圆滑之臣在观风向。要想顺利通过就得有人站出来说话,否则没有开口的重臣们不会表态。
突然,皇帝杨广脑海中涌现出和姜松谈话时的情境,姜松那小子是坚决支持修大运河。为什么姜松没有出声呢?皇帝杨广眼神往大殿中扫了一遍,貌似没有看到姜松的身影,难道这小子又忘记上朝?
谁让姜松上朝的次数极少,在先皇杨坚时期,差不多要点名后才知道姜松没来上朝,很少见姜松主动上朝的。当然,姜松呆在洛阳的时间太少,总共也没有几天,上朝少是正常的事。
“姜松,姜爱卿来了没有?”
皇帝见群臣争论不休,马上出声大叫姜松。此时的姜松却躲在前面官员的身后修炼神功,没有想到皇帝会叫自己。直到旁边有官员用手轻轻扯了扯衣角,姜松才缓缓睁开眼睛。
“姜大人,陛下叫你。”
听明白后姜松立刻起身走出队列,行礼后道:“陛下,微臣在此。”
“姜松,你小子怎么躲到后边去了?怎么还继续穿着四品官服?”
“陛下,微臣的新官服还没有制作好,只能暂时用旧官服应负一下,请陛下赎罪。”
“好了!罪就不追究了。你说一下,大运河是否应该修建,修大运河真的不利民、不利国家稳定吗?”
废话、屁话。数千年的历史早就证实了,大运河对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流的疏通,为商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大运河是南北物资流通的枢纽,修建大运河的意义可想而知。
“陛下,微臣认为大运河应该修建,修建大运河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今的大工程、大项目;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对保家为国有利,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哈哈哈!
“好!功在千秋、利在当今。姜爱卿,你说到朕的心坎上了,只有你理解朕的良苦用心。那你好好的给群臣说说修大运河的好处,省得群臣争论不休。”
姜松听后有点傻眼,让姜松在朝堂上和这些能引经据典的大儒们争辩,姜松那里学会什么四书五经,怎么找证据论点,这不是难为姜松吗?
好在此时旁边一名官员小声嘀咕了一句‘马屁精’,虽然很小声,却让姜松听到了,这下姜松那里会放过打压的机会,立刻转身对着那名官员道:“这位大人,说话要注意用词,千万别胡言乱语。微臣只听说秦朝时期的赵高指驴为马,大人是指龙为马,这真是让微臣大开眼界。”
“卟!”
坐在皇位上的杨广听后把口中刚刚喝的参水给喷了出来,丫的说些什么?什么指龙为马。旁边的小太监一见,马上忙着清理桌上的水迹。群臣也被姜松大胆之言震撼,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那名官员,把那名官员吓得战战兢兢,‘卟嗵’一下子跪下拼命的向皇帝磕头。
“陛下,赎罪!赎罪!臣不是那意思。”
皇帝杨广根本就没有听见那名官员的小声嘀咕,突然见那名官员跪下拼命的磕头,心里当然明白,肯定是这名官员说什么犯忌的话被姜松抓住把柄了,乘机调侃一翻。皇帝杨广真的不清楚姜松为什么说指龙为马,到底怎么回事?
不少官员用鄙视眼神瞪着姜松,觉得姜松是小题大做、胡搅蛮缠,歪曲事实。这些官员都是听明白的,知道那名官员本意是讥讽姜松是小人,是阿谀奉承之辈,那里有半点骂皇帝的意思。
这种事大家都不会追究,不论是皇帝、群臣、那名官员都不想继续下去。姜松更不想,只是提醒群臣一下,别老找姜松的麻烦,姜松已经不是二年前的小孩子了。
“沈大人,你起来吧,朕不追究你的罪了。”
“谢陛下开恩!谢陛下开恩!”
从这种小事的处理上看,杨广确实不象昏君、暴君,还是有容人之量,如果是按后世电影电视里的昏君,绝对会追究责任,大发雷霆。
利用这个胡搅蛮缠的时间,姜松整理了下用语。这才缓缓的把修建大运河的好处一一叙述出来。首先是大运河的贯通对于军事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兵力运送、粮草补给、武器装备补给等方面快捷许多,运送成本下降很大,消耗极大的降低。
其次是大运河的贯通对于发生自然灾害时,朝廷能及时快捷的把粮食、钱财调运到受灾的地区,对稳定受灾地区的安定有重大意义。同时朝廷调集粮草、运送钱粮时消耗低,损失小,更方便快捷。
再次是有利于南北产品的流通,对于活跃商业有重要的作用。商业的活跃从而增加了财税收入,平抑物价,丰富产品类型。
最后就是大运河贯通后对于沿岸能取起防洪抗灾的作用,减少农田受洪涝灾害,让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大运河在干旱季节还能起到灌溉农田的作用,确保粮食生活丰收。
姜松一口气说了几大条,听得群臣哑口无言。皇帝杨广则面带笑容,心里那个高兴劲真的无法说。自己的宏伟工程做梦都想不到,最后坚决支持的会是姜松,其他重臣没有一个发表同意的意见。
“好!姜爱卿说得太好了,真是深得朕意。”
“陛下,修大运河是好事,可不能强征……”
姜松话还未说完就直接被皇帝打断道:“姜爱卿,你的意思朕清楚,朕不会乱征民工,朕不是有你帮朕解决实际问题吗?你耐心等待旨意好了。”
皇帝都这样说了,姜松还能怎样,只好乖乖的退回去,以为事情完了。谁知此时有一名大臣站出来上奏道:“陛下,先不谈大运河的事,臣有一事上奏。”
“郑爱卿,你说。”杨广以为是什么事,心情大好之下立刻同意。
“陛下,姜松年纪青青对国家、朝廷没有什么突出贡献就加高官进侯爵,实在不妥?请皇帝收回圣意。”
姜松一听,微微一愣!原来是妒嫉老子官升得快,只是老子这官容易吗?是用生命换来的唉!再说了,上书房行走就是个虚职,屁用都没有,还这样妒嫉真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