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不让他们喝掉那点汤,他们是不肯罢休的,李逍最后只好让步。
好在他也知道,这时的人确实饭量大,什么吃两斤肉真的很平常,就是吃上一二十个蒸饼都多的是,至于说萝卜肉汤,那简直就是添头,喝凉水似的说没个饱的。
让后世那些从来没有挨过饿,不缺油水的人,不干体力活的人吃上两碗干饭,他们都觉得撑,更别说吃上几斤肉了,但在这个年月里,能够有机会吃上几斤肉,没谁会放过。
今天,连婉娘都吃了小半碗肉,吃了两碗刀削面,还吃了两碗萝卜汤,这小小的身子骨,居然吃了那么多东西。
李贞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也一样吃了三四碗东西。
至于大彪这样的糙汉子,哪个不是连汤带肉,又是汤饼又是菜的吃了四五斤下肚。
“这吃法,咱们买的那一百石粮食,可吃不了多久。”赵先生今天也吃的满嘴冒油,一边打着隔,一边还拿着一根柳枝在剔牙。能够剔牙,这才是好日子。
“今天高兴,大家多吃点。估计明天啊,大家也就吃不下多少东西了,平常时候,哪里可能天天这样吃,就算天天有,大家也吃不下的。”
“宅子要回来了,债免了,但现在也五十来号人丁吃饭,咱们除了那碧玉青,也没其它什么产业,这样做吃山空,也不是长久事啊。三郎啊,你有什么其它的打算没?”
现在李家虽然度过了一大危机,但说到底,也就是只剩下祖坟田几十亩山地了,那点贫瘠的土地根本产出不了什么,更别说养活这么五十多口人了。
做点什么,李逍还没想好。
其实李逍觉得真要做,有很多事情可做,也大有做为,比如说造纸啊、酿酒啊、制糖啊,精炼盐啊,但说实在的,这些东西,水太深了,一般人哪里敢进入。没有点势力,冒然进去连渣都不会剩下的。
就算现在搭上了薛家,可也不容易的。
李逍把白糖脱色秘方给了薛家,但薛家自己都没想过要留,还是这东西比较烫手。
种地倒是多数地主们的老经营,可就那几亩地也太少了。
这年头,稍有点钱财的地主,都还知道要在出租田地之余,做点其它的买***如说在乡里县里开个铺子什么的,或者放贷收息。土地是根本,但要富光靠土地还是不够的。
黄瓜还能卖上几茬,但其实长安的市场也就这么大,提高了供应量,价格必然要跌下去,所以这个生意也就这么大的量,没有深挖拓展的空间了。
“现在还没过年,离明年开春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天气冷,也没有什么好做的。要不,还是去砍柴烧炭?”
冬天木炭的需求很大,尤其是这里靠近长安,而且烧炭不需要什么技术和成本,庄子里有男人,山上有柴,挖个炭窑然后砍柴就能烧,多少总还能赚点钱的。
“这个法子赚钱太难太少。”李逍摇头,他一直都不太瞧的起这种全靠死力气的赚钱方式,人累的不行,却又赚不到几个钱。
“我有一个想法,你觉得我们挖塘养鱼怎么样?”
“挖塘养鱼?”赵先生愣住。
关中的地理条件,注定这里是一个比较缺少的地方,虽说关中也有泾渭等许多河流,但高原多、山也多,缺水,许多地方的人根本鱼都没吃过。
吃鱼,尤其是养鱼卖活鱼,这确实是一项好买卖,甚至被古人列为最赚钱的买卖之一,但在古代养鱼却也不好干,技术方面有许多难题,比如怎么繁殖鱼苗,怎么把鱼活的卖到市场上去,尤其是这个销量问题。
特别是活鱼的运输可是相当难的。
李逍有养鱼的想法,主要还是他发现自己空间的那眼灵泉里有鱼,第一次只看到一尾,但是上次他却看到了一群,虽然那泉不大,里面的那群眼现在还只是伙小鱼苗,可李逍觉得,既然自己的空间那么神奇,黄瓜都能长的那么好,那泉水里的鱼苗,移出来养殖的话,肯定也会很不一样的。
赵先生却不太看好养鱼,李家了没人养过鱼,没有过经验和技术啊。再说,这里离长安是不远,可也八十里路啊,真养出了鱼,到时怎么新鲜的运到长安去啊,要是不能保证活的,那死鱼也卖不出价钱啊。
“那再说吧。”李逍也没想好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些无奈的道。
第47章 侍从骑士
(感谢炫舞彩魂的打赏,谢谢,求推荐票支持!)
柳县令送的那套儒家九经,李逍转送给了杨大眼。
大眼看着这套用木盒套装,牛骨做轴用黄麻纸写就的儒家经典,激动的眼冒红光。“太好了,以后学堂就有书了。”杨大眼年纪大了,最怕的就是自己记忆不好,到时教错了学生,误人子弟。
他一本本打开,翻动卷轴,看着上面的墨迹,书是手抄本而非印刷体,但是那字却写的非常的工整,整齐的让李逍惊叹,简直跟印刷体一样。怪不得说抄一卷书万字就得千文钱,确实值这个价,简直就是艺术品。
“很好,没有错误之处。”
李逍道,“这书是柳县令送的,河东柳氏可是天下数的上号的士族。”这样的大士族都有自己的家学传统,甚至会有自己的家族藏书。他们拿出来的书,当然不会是质量错的。
“三郎啊,我想把学堂搬到这大宅来。我看过了,这大宅房间挺多,就在前面东厢耳房腾一间出来做学堂就行,你看行不。”大眼问李逍。
这个问题李逍也是考虑过,“我也正要说这事呢,如今祖宅收回来了,我们以后就常住这边,碎娃们读书到这里来也更有照料。”
这不仅是远近的问题,李逍还考虑过教学的问题,他没打算只是如传统的私塾学堂那样的教学,他有自己的考虑打算。之前他有想过,自己负担这些庄户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不仅是对自己人的一种福利,也算是为自己培养些人才。
哪怕仅仅是识点字学会点算术,其实都已经是不错的人才了。
而现在,他考虑的更长远些,自己培训点识字算术的人已经不够了,他还希望把自己的这所学校弄成一个技术学校,甚至是将这群孩子们当成是侍从骑士当成未来的家臣武士来培养。
此时的西方,正是黑暗的中世纪时代,同时也是封建贵族的时代。贵族分封、庄园经济,流行的是那套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
贵族们都会培养自己的骑士武装,一个封建主会让自己的骑士们把年幼的儿子送到庄园培训,几岁的时候就开始骑士的训练。
这种骑士侍从的训练,不仅是教导孩子们武艺骑射,也教导孩子们知识、礼仪,甚至是一种加强与手下骑士们关系的一种方法。
大唐其实也有种类似的情况,那就是内卫亲勋翊三府,那些亲勋翊卫,都是从勋戚贵族和官僚子弟中挑选,让他们到京城担任内卫,随侍皇帝左右。
如果仅仅是让庄户子弟有个机会读书识字,这太简单了些。但趁这机会,让庄户子弟有机会读书开眼,并且把他们放到自己的大宅里教育,进行一种类似于半工半读并且半侍从的培训方式,让他们一面学习文化,一面还学习些技艺,并且跟随李逍侍从,学习些礼仪啊等,每年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孩子加以重点培训,他觉得很有必要,对李家将来的发展也很重要。
“想不到三郎想的这么远。”杨大眼以前一直是当穷学究,还真没想过,李逍这么野心勃勃,不仅仅是给孩子们开眼启蒙,居然还想的更远。
“很好,我觉得很好,他们本就都是庄户穷苦人家子弟,读书开蒙不做睁眼瞎,但也不能只读圣贤之书,还是得学些实在知识,学会了算账,将来能当账房。若是学会了手艺,还能有一门技术挣饭吃。而一边读书一边随侍三郎身边,也能学到礼仪等,还能自食其力,挺好。”
杨大眼仔细想了想,也觉得李逍的这种设想挺不错的。
“只不过,我杨大眼没什么本事,也就只会教点简单的,给孩子们开开蒙可以,没其它本事了。”
“杨叔你不必这么说,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我们庄里这么多人,大家一起教嘛。我也是识字认数的,赵先生还是个大夫读过医生呢,咱们一起教。”
李逍不希望自己庄户的孩子们全成为睁眼瞎,但也并不希望这些孩子因为读书,而变的与他们的父母隔离分化,更不愿意他们最后读成了手无缚鸡之力,除了读书什么营生都不会的书呆子。
“儒经要学,算数也得会,另外还得学些拳脚武艺,甚至赶车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