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小地主-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侃是员猛将,朝廷选他来安东,倒也没选错人。”赵持满道。
  高侃出身渤海高氏,俭素自处,忠果有谋,曾经任过北庭安抚使、陇右道大总管、瀚海都护,曾经生擒过突厥的车鼻可汗,勇猛能战,功高着著,此前是左监门卫大将军,爵封平原郡公。
  这次调他来取代李逍,确实不论资历还是本事都是足够的。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用这位大破过突厥的大将来安东,也是朝廷为下一阶段征讨高句丽做准备。
  北有薛仁贵,南有高侃,到时等青海战事一定,再调程咬金、苏烈这样的老将过来坐镇,何愁高句丽不灭?
  但不管怎么说,反正安东是没李逍什么事情了。
  他这个唯一的节度使也算是正式卸任,回京述职。
  “你回长安,切记要小心一点,既然朝中有人弹劾你逗留不归,图谋海东,这可就是大事,若让有心人利用,只怕要万劫不复的。”赵持满提醒道。
  越是那些立下大功的将帅,越是容易出事,这可是有过许多先例的。


第415章 李逍拜相?
  长安。
  大明宫。
  相比起太极宫来,这座新宫住的更加舒适。
  一杯冰镇的酸梅汤,再来几颗岭南来的荔枝,无疑让人乐如神仙。
  皇后武氏剥了一颗荔枝,刚剥出来的荔枝肉鲜嫩水灵,“陛下再尝一颗。”
  皇帝张嘴接过,熟练的把果肉吃下,将籽吐出。
  “陛下,李逍马上就要还京了,陛下想好如何安置他吗?”武氏问。
  李治微微眯起眼睛,李逍啊,那个家伙离京都已经三年了。
  三年不见李逍,可在宫里却能天天看到关于李逍的奏章。李逍这三年来,做了些什么,李治很清楚。他甚至早有旨意,只要是关于李逍的奏章消息,都第一时间送到御前。
  百骑司还专门有一组人负责传递李逍的消息。
  三年了,这小子要回来了。
  “朕真的有些想念李逍了,有些迫不急待的想要见到他。”
  “那陛下想好如何安置他吗?”武氏问,李逍在外三年,这三年关于李逍的消息很多,而朝中对于李逍的评论也很多。
  赞誉者有之,诽谤者亦有之。
  有人说李逍是大唐不世出的天生儒帅,也有人说李逍脑有反骨说他图谋海东。
  “李逍是功臣,社稷之功臣。”李治说出了一个很高的评价,“以一文臣率领三千老弱病残之兵,不但守住了百济新征服之地,还为大唐夺取了新罗。一人,镇三国,非常之功也。”
  武氏笑吟吟道,“何止啊,真要说起来李逍的功劳可不止这一点呢。李逍在海东三年,可是把百济和新罗之地,彻底的化为了我大唐的教化之地,为我大唐新添六百万子民,二百万课丁,新增七州三十五县,八百里之疆域,还为朝廷贡献千万贯的财收。”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等本领就算是本朝开国的那些凌烟阁功臣,也没有几个可比的啊。”
  “皇后这话虽然听着夸张,但倒也不算过份。真要说起来,给李逍什么样的封赏都不为过,可李逍毕竟还是太年轻了点,今年不过二十六罢了。这个年纪,考明经都还算年轻的,更别说他都已经爵封郡公,位列三品了。”
  “那陛下是如何打算的呢?总不成李逍立下如此大功,陛下还真要让御史台弹劾调查李逍图谋海东拥兵自重之事吧?”
  李治端起酸梅汤喝了一口,很酸很冰又还带着点甜,这里面添加了最好的冰糖,这冰糖比起霜糖还更胜一筹。
  这甜味让他想起最早知道李逍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是因为霜糖。那时的李逍不过是个乡下小地主,献霜糖脱色提纯改进工艺。
  一晃都五年过去了。
  有人曾劝过他,说御史台弹劾李逍之事,虽然有些捕风捉影甚至是莫须有的,但这却是可以利用的。还举了当年太宗时李靖之事做例子,当年李靖战无不胜攻无不可,功高着著,有一次统兵征讨凯旋,便有官员弹劾李靖称他想造反,虽然太宗不相信,但还是在封赏李靖之后跟他提了一句。
  就这一句话,让李靖老老实实的从此待在家里不敢出门。
  这无疑就是帝王之术,敲打敲打功臣,不让他们得意忘形,不让他们做错事,这也是对他们好。
  可李治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好,他知道些李逍这人,为人有些刚烈,说白了就是吃软不吃硬,你越硬他就更硬。
  就如同他对上柳家王家崔家一样,管对方什么来头,死磕到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光脚不怕穿鞋的狠劲,还真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敲打他。
  “皇后替朕批复那个奏章,着大理寺调查这名官员,若他拿不出证据来,那就按诬告反坐处理。”
  “陛下这是要以此告诉天下,宣告陛下的态度了?”
  “没错,赏罚分明,这是必须的。”李治又抿了一口酸梅汤,“朕准备让李逍做兵部尚书,兼太子东宫左卫率。”
  兵部尚书兼太子左卫率,这可是高官要职了。
  按现在朝中的惯例,兵部尚书一般是要拜相入政事堂的,而太子左卫率这个职务,是东宫六卫率之一,东宫六卫率负责的是统领东宫名下的军府和亲兵。按唐制,大唐的太子是有自己的军队的,其数量大约是两到三万人,拥有二三十个军府分布在京畿之地,另有一定数量的太子亲兵。
  左卫率就是太子左卫率的统领,相当于朝廷中的左卫大将军。虽说按现在的制度,左卫率和左卫大将军一样,其实都只是虚衔,并不能直接统领卫府之兵,但这级别高。
  特别是东宫之官,更透露着不同。
  “李逍这么年轻,陛下要拜相?”
  李治摇头,“拜相还言之过早,李逍毕竟太年轻了些。但让他当个兵部尚书朕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他知兵懂兵,更懂后勤钱粮这些,让他做兵部尚书,朕相信绝对是物尽其才。”
  “可只怕太过惹人物议,就算是朝中诸相,恐怕也不会同意李逍任兵部尚书吧?二十六岁的兵部尚书,这个头一开,只怕以后就会乱套了。”
  ········
  中书门下,政事堂。
  政事堂原本有十一位宰相,但如今却只有八位在京,崔敦礼外任安西大都护、尉迟恭这位宰相更是从来没到过政事堂,就算派人去问他朝廷大事处置意见他都不会理会。
  另还有一个宰相之位空缺。
  “李逍为兵部尚书?”
  宇文节皱眉,朝中现在确实还空着兵部尚书一职,前任兵部尚书是崔敦礼,后来他去了安西,这个位置就空出来了。
  但是兵部尚书照例一般是要拜相的啊。
  “陛下莫非要为李逍拜相?”
  “没听说有这意思,估计就是让他做兵部尚书。”
  “那也不行,李逍今年才二十六,就让他做兵部尚书,那怎么行?”许敬宗也摇头。
  二十六岁的兵部尚书,想想都可怕。
  甚至是让人妒忌。
  连一向护着李逍的李绩这次也觉得皇帝过份宠信李逍了,这不是好事而是坏事,就如之前开先例授李逍节度使一样,这是坏规矩的事情。


第416章 政事堂的阻击
  “给李逍再安排一个职位?”李道宗试着问李绩。
  政事堂现在的这八位宰相,谁也没李绩的资历高威望重,连身为宗室的李道宗也是处处询问他的意见。
  “不好安排啊。”
  李绩苦笑着道。
  李逍三年前出京的时候职位倒是不高,四品的秘书少监,外放武珍州刺史,还给了个安东经略安抚使的衔头。
  当初这明摆着是明升暗降,远贬海东的。给个经略安抚使的衔,可当时的安东道不过只有两个州而已,还是刚刚打下的敌土。
  但那个时候谁又能料到,李逍居然能在那里折腾那么久,折腾的那么大呢。这一转眼,李逍现在回来,却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贬谪外放的刺史了,他回来前,那可是大唐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的节度使,还兼着观察转运使的头衔,兼着熊州都督。
  三年里,他为朝廷镇压了百济的复国叛乱,击败了倭国对半岛的入侵,又将怀有异心的新罗吞并,还为朝廷上缴了千万财赋,为大唐新增八百里江山土地,增加了六百多万新征服人口。
  这么多的功绩,随便一样都足以震动朝野了。
  而且现在的李逍还是乐浪郡公,又是太子少保。
  他现在回朝来,哪里可能是随便一个职位能够打发的了的?
  “要不让李逍做秘书监?”李义府问。
  李逍出京前是秘书少监,现在回来做秘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