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先斩后奏,甚至斩了也不用奏。
卖方百分之三,买方百分之二。
这次拍卖的卖方是官方,正式卖方应当是东征水师,而征税者是安东经略安抚使衙门,实际征收者是武珍州府衙。
拍卖总交易额为二十七万四千贯,李逍便向卖方东征水师耽罗岛留守营开出了八千二百二十贯的契钱征收单。
刘俊拿着那张单子,看着上面李逍的签名和印章,有些傻眼。
“三郎,你没跟我开玩笑吧?”
“我跟你开什么玩笑,再说现在是公事,你应当叫我李经略或李帅,也可以称为我李刺史。”
李逍认真的纠正刘俊。
刘俊还是觉得很荒唐,你要征税,我也不说什么了,你找那些商人征啊,你找我征啥?我们东征水师跟你李三郎的刺史府或者说是经略安抚使衙门,那不是一家人吗?
一家人你征我税做啥?
“一码归一码,纳税光荣,人人有责!”
“用不着这样吧?”
“必须得交,实际上我已经让人先把刚才拍卖所得的钱扣除了契钱了,剩下的一会就给你。”
刘俊无语,那你还说个毛,你都直接扣了,还给我开这个单子做什么。
“这是手续。”
刘俊不吭声了,他想明白了,反正李逍是他上级,官大一级都压死人,何况大了那么多级。扣就扣吧,反正能卖二十多万也是他意料之外,还是李逍帮忙卖的,现在他要扣掉八千多,那也还有二十六万五千多贯呢,这扣掉的就算是李逍的报酬了。
李逍笑着点头,对刘俊的配合很满意,“回头兄弟我请你喝酒。”
长安来的一众人还在为各家拍到的奴隶而满意,一百个才二千贯,这个价格很划算了。反正从耽罗到登州赤山港,不过需要三天的航程而已。这么短的时间,奴隶从这里运到赤山都还是新鲜的呢,一点都不会损失。
到赤山港发卖,一个起码能随便赚上五到十贯,一百个就是起码五百贯的收益,扣除些不算多的船费,这还是大赚啊。
正笑着,李逍让人给他们送契钱缴纳通知单了。
一百个奴隶花了两千贯钱,现在李逍要求他们缴纳百之二的契钱,两千贯的交易,就得交四十贯的契钱。
大家面面相觑。
“百之二,契钱。”
有人哼了一声。
但这种不满只是很小声。
最终,还是有人说话了。
来自荥阳的郑公子道,“反正这次也是赚钱了,咱们也是跟着李经略才能赚这钱,交百之二的契钱倒也没什么,我交了。”
有郑公子带头,大家倒也想开了。
以后想在这里赚更多钱,总不能得罪李逍这个地主的。
于是大家纷纷表示愿交。
利润下降了两个点,就算是成本增加了吧。
五千四百八十贯钱,也很快从那些买方手里征收了过来。
两者一加,这契钱李逍就收了一万三千七百贯。
“嗯,很不错,大家都很有诚意啊,以后我们可以更高兴的合作了。”
大家如看神人一般的看着李逍,动动嘴皮子,这就收了一万多贯的税钱了?
简直是不可思议啊。
“这笔钱呢,分做三份,一分上贡,上交长安缴给朝廷。一分留使,留给经略安抚使衙门,做为今后衙门的办公钱,剩下一分则交给州衙。”
三分之一就是四千五百六十六贯。
一万多贯,上交朝廷四千五百多贯,留给经略安抚使衙门四千五百多贯,然后给武珍州刺史衙门四千五百多贯。
当然,安东经略安抚使衙门和武珍州刺史衙门现在是一个衙门两块牌子,所以说李逍最终留下了九千多贯钱,比给朝廷的还多。
“你刚踏上百济土地,这就已经赚了九千多贯了,神了。”刘俊向李逍竖起大拇指。
“那也没你赚的多,你这才半天功夫,就入账二十六万五千多贯呢。”
“也是啊,哈哈哈。”刘俊呵呵的大笑起来,“三郎,一会我请客喝酒,今晚定要痛饮几杯。”
第367章 你要这么多钱做甚?
刘老四现在既是知耽罗县令,同时也还是东征水师的七品校尉。扣掉八千多贯的契钱,还剩下的二十六万五千余贯钱,现在就握在他手里。
“我真的可以买买买,不用禀报薛苏二帅,不用禀报程大帅?”
“你本就受他们之命负责此处一切军务,看押俘虏,建造军港,采购粮草辎重这些本就是你份内之事啊。”李逍微微笑道。
刘俊点头,眼睛红红的,跟兔子眼一样。“说的对,这本来就是我份内之事啊,那就买买买!”
其实不仅是女人天生喜欢买买买,男人也一样喜欢买买买,手握着二十多万贯钱,可以自由的买买买,那种感觉别提多痛快了。
随李逍从赤山浦过来了一百多条船,满载着各种各样的物资商品,各种粮食米面肉品,甚至还有许多还新鲜水灵的蔬菜,活蹦乱跳的鸡鸭猪羊等呢。
连李家特产的李记挂面,肉脯肉松都有。
还有几家的船上,甚至装了许多年轻的小娘子,这些女人是来劳军慰问的,当然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从中原弄来的一群"ji nv",其中既有比较高级的歌伎舞姬,也有比较低档的娼妓等。
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前线,"ji nv"可是和美酒一样最受军士们喜爱的。
提着脑袋在军前卖命,压力大,军士们也自然愿意多享受放纵下的,可唐军军纪森严,他们也不敢乱来。
而有一群商人过来开青楼,那就好比学校门口的网吧一样会极受大家喜欢。
刘俊大手一挥,喊了一句买。
于是刚刚群拥而上把刘俊手里一万多俘虏买光的那些家伙又一拥而上了,他们各自掏出了一份单子,全是他们船上的各种商品物资。
后面还全附着价格表。
打着物美价廉的名义。
不过那价格可不算亲民,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毕竟这里不是中原,飘洋过海而来,风险大着呢。他们这价格,已经比过去海商的价格低了几倍了。
“比登州港的物价普遍要贵上好几成呢。”刘俊看的有些眼花缭乱,不太高兴的道。
“刘将军,这可不能这样比啊。就算是登州的物价,也跟长安的不同呢。长安的物价可是比登州的还要高上几成,而扬州又比登州的便宜几分,毕竟地方不同啊,这里可是前线,还是在海之东啊。”
“粟米一石五百文,小麦一石七百五,米一石一千,太贵了。”刘俊根本不懂讨价还价,但还是觉得贵。“我记得我年初从长安出发时,斗米不过三十钱啊?”
“将军啊,去年长安斗米不过二十钱呢,登州港的米价更是斗米才十五六文呢,可你也知道,今夏大旱,关陇河朔山南诸道皆赤地千里,粮价自然是大涨啊。你看现在登州的米价都是斗米七十呢,我们运到这里来,才斗米一百,真不贵。”
“不贵?”
“不贵。”
李逍踢了刘俊一脚,“人家那么辛苦运粮来支前援军,你也别再苛求了。现在的情况,斗米百钱,真不贵。”
“哦,既然如此,那就买,就按这个价格,你们带来的粮食,我全买了。”
贩卖粮食,其实是属于不太赚钱的一个买卖,古人常说百里不贩薪,千里不贩粜。意思说是超过百里,那么贩柴火买就不划算,而超过千里,就没人愿意去卖米。
皆因这个时代的运输不便,粮食这种商品,运输成本很高,越远这运输成本就越高。
想当年杨广征高句丽,诏令天下百姓民夫往辽东运粮,有些稍远一些的地方百姓,一石粮食运抵辽东前线,沿路需要消耗掉七石粮食。
这是个相当恐怖的消耗数字。
就算是从江淮把粮食运到长安去,消耗都起码是两到三倍。
这还是隋朝时开挖了几条运河,让江淮到长安基本上都通了运河的情况下。
李逍在一边提醒那几位,“登州到耽罗,可远比登州到长安方便的多,距离也近,运程更短,三日夜就可抵达,一路海运,除非真遇上了风暴,否则不会有什么风险损失。一往一返,七日可行,却能赚三成的利,这已经是暴利了。若非是因为诸位这是支前援军的义举,朝廷可不会让你们赚这么多钱的。”
大家于是都哈哈笑了起来。
李逍当然很清楚这些人运粮来的利润很高了,但这毕竟不是普通的商业交易。朝廷自身能力补给粮草不及,需要这些民间商人协助补充。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谁愿意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