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万贯很多,但换个印刷术肯定值,崔家不出手,肯定会有别人愿意出手。
没有足够的现钱,那就先凑一凑,家里藏存的金银,以及田庄都可以拿来充数。
·······
长安,北苑。
李逍放了个小长假回来后,便先来到自己的北苑试验田视察。今夏,北苑足足种植了六百亩玉米地。
一片片土地又平又直,平整的整整齐齐。
黝黑的昆仑奴在玉米监官吏的监督下努力的干着活,平整的地里已经冒出了绿色的玉米芽,昆仑奴正在松土、拔草和间苗。
间下来的苗也不能浪费,得马上拿到另一边的空地里去移栽。等以后种子足够了,就不用这么小心,到时可以稍微粗种,直接把玉米种子撒到地里就行了,不用搞的这么精细,甚至就算间苗,间出的苗也就如杂草一样扔掉了,不用跟宝一样的还要拿到另一块空地里去种植。
有人间苗,有人松土,有人拔草,还有人浇水。
一片悠闲的田园景色。
李逍背着手漫步其间,看着这一大片玉米地,很满足,这是他带来的改变。今夏播下六百亩玉米,秋收时就能有几十万斤玉米了,到明年春,就能够种上更多的玉米。
皇帝在北苑又划了一千亩地给玉米监,这些都是官田。
玉米监在北苑只种了六百亩玉米,在蓝溪种了三百亩玉米,在沙苑种了一百亩,另外在京畿的二十二县都各种了十亩玉米试验田。
玉米试验田亩数扩大了,种植范围也扩大了。按李逍与李治所商议过的,明年春就要在关陇、河中、河东、河朔等地全面推广玉米种植,到时将在这几个道种植十万亩以上的玉米,玉米种植范围将遍及到这几个道的每个县中,另外玉米监也将在河北、淮南、山南、剑南、江南等各道设立新的玉米试验田,在各地试种玉米。
朝廷计划用三年时间,用玉米取代原来粟、黍种植面积的一半。
副监李元芳这段时间天天扑在试验田里,还不停在北苑、沙苑、蓝溪以及其它京畿诸县试验田之间跑,人晒的黝黑,都跟那些昆仑奴快一样黑了。
“元芳啊,你可是监副,负责抓总就是了,具体的事务,交给下面的官吏去做嘛。”
玉米监今年种了一千亩地,又有了之前夏收的丰收,如今朝廷十分重视。前段时间又给了李逍不少官吏名额,现在北苑、沙苑、蓝溪三大试验区,各升级为七品的囿监,各由一名七品的囿监负责,京畿二十二县,也各设了一位八品监丞负责蹲点。
原来玉米监不过几名官员,十几个吏员,百多昆仑奴,而现在,可是鸟枪换炮,九品以上官员都有三十多个,流外吏更是多达二百来人,除了原来的那百多昆仑奴,朝廷又特划了一千多户贱籍给玉米监。
玉米监甚至还特旨被提升为五品的衙门,李逍这个监正自然是五品,而李元芳这个副监如今也提升为从五品下,跟着李逍,简直是平步青云,可玉米监出的成果,别人也是无法置疑的。
李元芳呵呵的笑笑,穿上了绯衣银鱼越发不敢松懈了。
“多跑跑也不累,玉米长势都很好,比我们春播的还好。”毕竟已经收获了一季,现在再种第二季,大家都有了些经验。
而且现在的天气也比上季好的多。
“我们玉米监手里现在有朝廷批给的试验田一共一百顷。玉米种了一千二百亩,还剩下的地,按三郎你的要求,我让人给种上了辣椒和高粱。”
李逍点头,有李元芳这样可靠的副手,他这个一把手就相当轻松了,提出要求,他自然会负责执行到位。
“三郎,种辣椒我倒理解,毕竟现在辣椒挺值钱的,可种高粱干嘛,高粱也不值几个钱啊?”
朝廷在京畿二十二个县划给玉米监四千亩地,又有原来北苑、蓝溪、沙苑三大基地的六千亩地,足足万亩田地,还基本上都是比较优质的良田。
拿这么好的良田来种高粱,他确实不太理解,毕竟高粱虽也曾是主食之一,但价值远不如粟、黍,更别说如麦稻般值钱。除非灾荒之年,否则高粱都只是做为牲口的饲料的。
李逍笑而不语,他是不会告诉李元芳,高粱可是能够酿酒的。专门从别的酒坊里买酒糟也不是长久计划,毕竟买的多了人家也会涨价,再一个酒汗虽然品质不错,可产量太低,酒坊要长远发展,还不如直接酿高粱酒,高粱酿造白酒可是极好的原料。
反正这些试验田明年都要种玉米,今年空着也是浪费,不如种上辣椒和高粱。
第281章 岳父大人
曲江。
池畔凉亭。
度支员外郎崔知悌静坐亭中,他微闭着眼睛,他在等一个客人。只是这个客人太不懂礼数,约好的时间已经过了快一个时辰,却还迟迟未到。
他努力的在抑制自己心头的怒火。
脚步声传来,长随的声音响起,“阿郎,李三郎到了。”
崔知悌睁开眼,恰看到李逍一件薄衫飘飘,手执一把扇子摇摆着进来。
“哎呀,临时遇到点事,耽误了些时间,还望崔员外恕罪!”
崔知悌见他那满面笑容的样子,哪有半分抱歉之意,心里越分不满。目光被李逍手里的扇子吸引,那居然是那把可以折起来的扇子,半圆的扇面打开,上面居然是一副仕女图,还配有一首诗词。
隐约看去,好像是阎立本所做的画,褚遂良题的字,骆宾王的诗。
“贤侄这把扇子倒是挺别致!”
崔孝悌转移话题,看着李逍的折扇问。
折扇早在魏晋之时就已经有了,最早称为腰扇,后来也称叠扇,虽早有可折叠的扇子,但却并没有在上面绘画写诗题写的做法。
而且形制上,李逍的这把折扇明显要更好看一些,特别是再添了诗画之后,更了得,更别说这上面的绘画的阎立本是当世第一丹青圣手,而题字的褚遂良也是当今有名的书法大家,就连那首诗的作者骆宾王,那也是如今名满长安的年青才子。
“区区一把折扇而已,不足挂齿。”李逍笑道。
“你这折扇挺别致的,尤其是这上面的诗画字都堪称一绝啊,想不到三郎与阎公、褚公还有那位年轻才子有这交情啊。”
“嗯,有些往来。其实若是崔员外想要这折扇,我送你一把就是,这样的扇子我有成千上万把呢。”
崔知悌笑道,“三郎说笑了,上万把?就算你与褚公阎公他们关系再好,他们日夜不休,一天又能给你画出几把来?”
“崔员外这就有所不知了,有这一把足矣,有一把就有千万把。相信崔员外也知我有印刷术,用印刷术,有此一把,然后我就能让人印刷出千万张扇面,然后找匠人做些折扇骨,糊上去不就好了。”
崔知悌见过李逍印的债券,债券可是更加的复杂精美,他相信李逍也有能力把这折扇印刷下来。
“三郎,今日找你过来,还是因为那日你给我的那封信。”崔知悌开门见山,也不算再绕弯子了。
“崔员外考虑过我的提议了,结果如何?”
李逍啪的一声甩开折扇,微笑着扇风。
“三郎你那日打伤我家管事,你还没个说法呢。”
“我乡下人,看不懂你家那个管事那般嚣张的样子,所以就打了,怎么的,崔员外这是要跟我讨说法吗?”
李逍这无耻的态度,让崔知悌很怒火,可转念想到跟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谈的,还是谈正事要紧。
“罢了,他轻慢三郎在先,三郎替我管教下他也好。还是谈正事吧,一万贯买你的印刷术,贵了。”
李逍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既然崔员外觉得贵了,那就算了。反正长安城对这有兴趣的也不止崔家,甚至长安的崔家也不止崔员外一家。我再去问问别家就是,不过机会可只此一次啊,错过了,崔员外可莫后悔啊。”
这态度,让崔知悌很想打人。
这家伙,有恃无恐啊。
“一万贯可不是个小数字,谁家手里也不可能随时拿出万贯来。”
李逍呵呵。
“崔员外,印刷术是绝对价值万贯的。不过交易嘛,总得是让各自方便。我也没要求要一万贯现钱,让崔员外拿出一万贯铜钱来也不现实,就算是一万贯的绢也不容易,可以钱帛并给,甚至金银、田地、商铺这些也一样能交易的,反正都是能值钱的东西,崔员外说对吧。”
崔知悌点了点头。
“钱帛、金银、土地商铺支付倒是没问题,但得给我点时间筹集。”
李逍看崔知悌那副势在必得的样子,心里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