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小地主-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家在蓝溪有一千二百亩地,但差不多都佃种给了别家,自家只留了十亩自耕田,这还是李逍用来培育新麦种的,那麦种是在空间里用灵泉育过种的,他想验证下经过空间和灵泉培育后,种子是不是会变的更优良。
  十亩麦田就在庄子前面,长势一直不错。虽然夏天干旱,但李逍一直保证了这块麦地的用水。
  相比起其它田地普遍只有四成左右的产量,这块麦田不但没有半点减产,而且明显比往年丰收时还要好。
  麦苗都比往年的高,麦穗都更长更沉,麦粒也更饱满。
  甚至麦子都比其它田要晚熟了好几天。
  其它的麦田早收割完了,这块麦田也才刚成熟。
  这块麦田李逍可是比其它的麦田还种的早好几天的。
  人刚走到田边,就已经热的衣服湿透,如同刚在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做为大地主,如今还是贵族,李逍本以为自己不用下地干活的。可谁知道,按照传统,他这个大地主,哪怕已经成了子爵的贵族,也是一样得下地的。
  虽然作秀的成份比较多,但却不能少。
  低头弯腰,扬起镰刀,一把把的麦秸秆割下来。
  好热,弯腰在麦地里更加的闷热。甚至那麦芒如同锋利的刀子一样,划过手臂手背,就能拉开一条细口子,汗水再浸过,立即火辣辣的,还十分的刺痒。
  没有半点诗人笔下的丰收浪漫,有的只是热、累,痒。
  可看着其它的麦客们收割麦子,却一个个洋溢着微笑和喜悦。他们的动作又快又稳,一排排的麦子倒下,收割,捆绑,动作一气呵气,没有半点遗漏、浪费。
  “郎君,喝水。”
  老钱今天也换了身衣服,一件短衣,头上扎着个毛巾,他的身上脸上也全是汗水,可却满脸的喜色。
  “这麦子长的好啊,麦穗又沉又长,我估摸着一亩怎么也得有个四石啊!”
  一位老麦客刚好割到旁边,他麻利的把手上的麦子捆好,然后直起腰道,“我割了一辈子的麦了,还从没有见过长这么好的麦呢。关中京畿的良田,亩产也不过二石左右,一般的麦田,基本上就是收一石。能够亩收三石麦子的,那肯定是精耕细作,水足肥饱的地,亩收四亩,少之又少,甚少看到。”
  李逍倒觉得这麦看起来挺普通的,亩产四五百斤这不很正常吗?要是到后世,麦子亩产基本上是八百到一千斤啊。
  “四石估计还打不住,这是十亩麦地,我估摸着能打下将近五十石来。”
  这位老麦客当了一辈子的麦客,收麦子最有经验。
  在关中很多地方,每到麦收的季节,就有许多百姓在关中各处游荡,四处帮人收割麦子。他们一般是家里地少的农民,家里的麦子收割完了,甚至家里的地留给妇人们收,自己和同乡结伙到外面去帮忙收麦子。
  收麦子是个累活,尤其得赶天气,得趁着天气最好的那点时间把麦子抢收、抢晒好,要不然熟透后就会掉粒,万一遇雨,麦子还会坏。
  赶天气,抢天时,麦客这一古老职业也就一直存在着。
  今年因为天旱受灾,许多地方的百姓甚至田里的庄稼早就死了,颗粒无收。这个时候,便有更多的人出来做麦客。甚至是一边做麦客,一边乞讨。有活干,就做麦客收麦,没活,那就讨饭。
  刚刚是收获的季节,可关中已经不少地方出现讨饭的人。
  李家本来是不用麦客的,毕竟他家的地都是佃出去的,佃户们也没多少愿意请麦客的,请的也少。但每有麦客过来,李逍还是会招待他们吃顿饭,有时也安排他们干点活。
  老钱听说这十亩地能打五十石,激动的都哆嗦了。
  “阿郎,咱家这麦种好像特别好啊?”老钱问。
  “嗯,确实比普通的麦种好些,是优选优育的麦种。”
  那位老麦沟壑般皱纹间的双眼里露出震惊之色,他割了一辈子麦,还真从没有割过这么好的麦子,他看这田地也似乎很普通,想不到原来秘密就在这麦种上。
  “那把这麦子留做种,明年也能这么高产?”
  李逍也没验证过,他只发现空间里培育过的种子产量较高,比如玉米也是。但是在空间外,好像产量就要低些。
  空间里的玉米普遍能够一株四穗都饱满,但在外面,饱水饱肥也才能保两穗。甚至外面收的玉米做种,明年还能不能保两穗,他也没多少底。
  “要是能够买点这个麦种回去就好了。”老麦客激动的道,“不求一亩五石,哪怕只有一半的产量也就非常不错了。”
  “你们蓝溪乡弄的真不错,今年这旱情,居然都还保住了三万亩地,还能有收成收成,我们那边,连两成地都没保到,保下来的地普遍也不到往年三成收获。”老麦客有些感叹着道。
  他家本来也是个大家庭,自己有五个儿子,人丁多,家里也有两百多亩地,虽说地比较差,每年得一部份地轮休,可寻常年月租税后也还是能够自给自足的。但是今年,家里连往年一成的收获都没保住。
  还得留下种子撒下去,根本是熬不到秋收的。
  “那得多亏我们三郎,要不是三郎组织了乡约堂,让大家团结起来,合理分配用水,主动的只留了河边的三万亩地,今年哪可能有这样好。以前大旱时,蓝溪可是跟你们那边也差不多的。”老钱感叹着道。
  虽说今年蓝溪乡实际只有往年的两成收成,但乡约堂的义仓里,可是屯着五千石的粟谷和五千石的米糠,这些可是整个乡人都能分享到的救命粮,可以说,只要夏秋再不出现什么旱灾、蝗灾,那么大家是可以坚持到秋收的。
  老钱却从麦客的话里听出一个商机。
  “三郎,咱家这十亩麦子确实长的好,哪个路过看到的不得流着口水夸赞几句。要我说,咱这麦子收下来后,就做麦种卖给大家。”
  麦种跟吃食的麦子当然不一样。
  麦种一般都是精选过的,正常情况下,百姓都是自己留种。但李家这麦子不是特别好吗,亩产五石,如果卖麦种,不知道多少人愿买呢。
  就算卖个三五倍的普通麦子价格,相信也有大把的人愿意买的。如果别人知道李家这麦子亩产五石,估计就是卖上普通麦子十倍价格人家也愿意的。
  “当然,种们先得留够自家今年的种子,有多的再卖。”老钱补充道。
  李家自己虽不种地,但可以优先卖给自家田地的佃户。如今佃租的主要方式是分成,地主三四成,佃户六七成,还有更高的对半开的租子。如果佃户收益高,地主当然也是收益高的。
  李家现在有三千五百亩地,除去在外县外州的,蓝田县内就有差不多两千亩,平均一亩地要十斤种子,两千亩就得至少两万斤,算起来种子得有一百多石。这十亩麦地收益全留种,也不够自己种的。


第263章 一锅好汤
  烈日如火。
  老麦客心头更燃起一团火来,他期待的看着李逍,希望能听到李逍同意老钱的话卖麦种。如此高产的麦子,哪怕砸锅卖铁也应当买来种子。
  “我们下半年只个百亩左右麦子就好,其余的全种玉米。”李逍对此也早有自己的计划。
  夏收之后,还能再种一季。
  唐代的农耕技术有限,无法精耕细作,百姓们多是粗放式耕作。田地肥力不足,便往往要实行轮耕休耕。
  一般来说是三年两耕,把地分成三块,轮流耕作,耕两块休一块,不停轮换。基本上是耕一年休一年,而耕作的那一年,一般也都是一季。虽然有时也会收获之后,再种一季,但一般是种其它的作物,可以称为套种,而不是真正的两季。
  种春粟后可能就要种一季冬麦,或者春麦后再种大豆。很少有同一块地,一年种两季相同作物的。
  一来关中气候种两季往往时间不够,必须得是两种轮种,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其次,也还关系到雨水和灌溉,再有就是肥力。
  关中比较多的种植方式就是春粟冬麦。
  春麦刚收获,秋播在即,李逍没打算再种麦,他打算秋季都种上玉米。一来今夏普遍兼收,今年秋冬粮食缺口较大,而玉米产量高,可以填补粮食缺口。二来,今年天旱,虽然现在不比之前那般旱的厉害,但也比往年要旱些。
  种麦需要水,种玉米要好的多。
  “可我们没这么多玉米种子。”老钱当然也知道如今玉米的宝贵,但朝廷手里都没多久玉米种呢。
  李逍手里倒是有批不在朝廷手里的玉米,但也就能够种个百亩左右。
  “种一百亩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