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夏收获之后,已经有足够的种子了。”李逍倒无所谓你吃不吃,他心里想的是李治把自己召来干嘛呢。
他虽说是五品的朝散大夫,但实职才是六品的玉米监正,这在长安百司衙门里不过是个小官,都不够级别面见召对的。
“朕今天召你来,是有一事想要问你。朕听说你上次用几张纸就在司农寺太仓里换走了一万石粮食?”
李逍心想怎么这狗皇帝这个时候问起这个来了,这事都过去好久了啊。脑子里转了转,觉得自己也没哪里违反了大唐的律令法规,当下便道,“陛下,那不是纸,是债券,而且我也没用债券从司农寺太仓那里换粮,是用债券募集了钱,然后才用钱在太仓买的粮,一千五百贯钱,市价买入的五千石粟和五千石米糠。”然后他提醒皇帝,我那债券不就是卖给了老王你么。
李治嘿嘿一笑,掏出一张面额一百钱的债券来。
“绕了一圈,其实不都是一样么。”
“陛下,这自然是不一样的,怎么能是一样的呢。”
李治挥了挥手,“好了,朕不跟你纠扯这个,朕是想跟你谈谈这个债券的问题。你当初是怎么想到弄这债券来骗钱的呢。”
李逍不乐意了,什么叫我用债券骗钱,这怎么能是骗呢,那是我凭本事换来的好吧。
他跟皇帝费力解释了一遍什么叫债券。
李治把玩着那张债券,“朕很好奇,你这债券怎么弄的,每一张都一模一样,不似手写的。”
“回陛下,这是印刷的,先刻雕版,然后印刷。这债券是两面的,因此用了两个雕版。另外上面还有数字编号,每张都是独一无二的数字,这串编码用的是铜活字印刷。”
“原来如此,难怪朕想了许久,都没明白你是怎么印的如此精美的。想不到,原来这其中还有这么多的名堂。这雕版和活字印刷债券,成本很高吧?”
李逍心说这有个屁的什么成本,老子一千五百贯债券,可是印了一万五千张的,印的越多成本可是越低,总共就雕了一副雕版,再一套字母和数字铜活字。能有多少成本,成本最高的不过是纸张和油墨,但因为自己的这个债券每张很小,因此摊下来一张也没多少。
当然,他对皇帝说确实花了很多成本,什么雕版很费钱啊,难度高啊,特别是上面还要雕花啊。什么那些编码符号,非常麻烦啊。特别是油墨啊,更是极难调制等等。
李治听的不耐烦了。
“朕不问你这个,朕是想问你,如果朝廷也要发行债券,你觉得可行吗?”
卧槽,原来是这个啊,李逍心想。
朝廷发债券,这当然是可行的,不过怕就怕朝廷没信用啊。我发债券,你老王不买,我也能找到人买,毕竟发行的不多,而且我老李那也是有信用的,毕竟堂堂大唐的贵族爵爷。
“陛下为何想发债券呢,又想发多少?”
李治手里把玩着李记债券,一边道,“东征虽然进展还算顺利,但估计会是一场持久战,如今宰相们提议让程咬金在辽东屯田,一边打仗一边种田。还提议让薛仁贵和苏烈也在百济屯田,这场仗不知道何时能休。”
他本来还期望薛仁贵他们水师入百济后,能够攻城拔地所向披糜,快速灭掉百济呢。但现在情况表明,百济也并不全是软柿子。
北线的辽东战场,高句丽人大军云集依靠千里山城防线,死死守住辽河一线。而程咬金虽统率大军,但朝廷有令,并不想跟高句丽人在辽东硬碰硬。这支大军只是为了牵制高句丽主力,虽说不用打仗,但大军驻扎辽东,每日耗费也是巨大,哪怕不打仗,但也不能撤回,否则高句丽人必然调大军南下百济,夹击薛苏二将。
打仗是最费钱的,尤其还是这种动员十几万大军的大战,还是远出国门的战争。
前方流水般的耗费钱粮,而偏偏今年夏收,关陇、山南等地因旱灾导致歉收,许多地方甚至直接绝收。
许多州县都请求调拔粮食救灾。
太府寺左藏里的钱,还有司农寺太仓里的粮食,那是越来越少了。
“朕打算发行一百万贯债券,募集钱帛然后买粮用于辽东做战和赈济灾民。”
一百万贯,皇帝的胃口挺大。
现在长安米价都达到斗米五十文了,价格比较惊人,算是自贞观四年来,长安米价的新高。
一贯钱现在只能买两石米,一百万贯,可以买二百万石米。不过募集来的钱还得用于给军队发赏赐办武器衣装等,不可能全用来买米。
买了米,也还得有运输的耗费。
但有个比较实际的问题,一百万贯可不是小数目,向谁募集呢?
李治早想好了这个问题,他想的比较简单,摊派啊。贵族官员按品级认购,而商人们也要按照财力购买,甚至各州各县也要按人口富庶分摊下去。
“大唐天下三百余州,分摊一百万贯总不是问题。”
李逍撇撇嘴,皇帝果然就是这套思维,这简直就是强盗思维啊,根本就不是市场经济思维。
第251章 官升一级
债券怎么能够这样强硬摊派呢,你得有比较合理的利率收益,还得有比较良好的信用保证,这样大家自然会主动认购啊。你强行摊派,不搞的跟抢钱一样吗,到时大家谁相信你一张花里胡哨的破纸能值一百文钱呢?
你这样还不如直接发行钞票呢,毕竟手里要是有一定的铜钱和绢帛做保证金,发行出来的钞票可是连利息都不用付的。
“陛下,搞摊派会弄的大家都不高兴的。”
李治不满了,“怎么就不高兴了,这债券募集来的钱财朕又不是拿来修宫殿拿来享受了,这钱募集来是拿来供前线将士们的衣装赏赐钱,是灾区百姓的赈灾救济钱粮款,为何还不高兴?”
就算那样,也一样还是摊派啊。
“陛下,其实如果仅仅是募集一百万贯钱,臣倒觉得并不是什么难事啊,用不着这样强硬摊派的。”
“哦,祥瑞你有何良策?”武氏在一边忍不住问道。
李逍每次听别人喊他祥瑞,都感觉别人是在喊他大宝贝,现在这祥瑞出自武氏之口,不免让他有几分异样感觉。
“陛下,债券发行募集资金最好是得让大家能自愿主动的认购。”
李逍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不是提高利率,毕竟利率这东西就算承诺的再好,可大家也不一定能相信。而且利率高了,也是相当划不来的啊,到时毕竟要偿本还息的。
因此他提出的是另一个解决的办法。
把债券跟另一样东西挂钩。
“陛下可以拿百济的土地和奴隶来做抵押,以保证债券的信用。”
李治闻言,有些疑惑,怎么债券又跟百济的土地和奴隶扯上关系了。
“陛下,如今薛将军率水师东渡百济,已经攻下耽罗国,并登陆百济,还占领了武珍,如今朝廷设立了武珍都督府,在新占领区设州置县,这可是资源啊。陛下,耽罗和武珍现在有大片的新占领之地,又有许多俘获的奴隶,朝廷可以把这些占领区的土地裁量标划,然后按优劣定出价格,把奴隶也定个价······”
朝廷发行债券,债券不仅有朝廷承诺的利息,还有百济占领的土地和奴隶做为抵押。当然,这些土地和奴隶都远在百济,认购了朝廷的债券,朝廷会按照认购数额,发给一张同等价格的百济土地或奴隶券,拿着这些券,就表示如果债券到期,朝廷无法偿还债券本息,那么持有人就可以拿着债券到百济去接收做为保证的奴隶和土地。
当然,土地券和奴隶券允许转让流通,反正不管是谁持有,朝廷只认券不认人,见券兑换土地和奴隶。
认购了债券的人,拿到抵押的土地券和奴隶券,也可以直接买下来,到官府办理登记,那么朝廷收回债券和土地券和奴隶券,换给一份地契和奴契,那么就等于是跟朝廷花钱买了百济的地和奴隶,以后朝廷就不用再赎回债券了。
或者,债券到期后,由朝廷赎回债券,收回抵押的土地券和奴隶券,钱券两清。
为了增加吸引力,李逍还提出,就算认购债券后只是持有的百济土地券和奴隶券,并不直接换购,那么在持有期间,这些他们没有直接使用的土地和奴隶,朝廷也发给租金,到期后一并付给。
“朕怎么越听越糊涂了呢,怎么越弄越复杂了?”
“陛下,打个比方,我向朝廷买了一百贯钱的债券,给了朝廷一百贯钱,朝廷给我一百贯的债券,然后再给我价值一百贯钱的土地券和奴隶券,当然,这只是相当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