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简单又直接。
不过如今大唐也是在用黄泥浆脱色提纯,可制出的霜糖却并不白,这说明这种方法还不够完善,也许自己可以脱色提纯出更白的蔗糖来。
婉娘搂着李逍,这一晚上睡的很踏实。
········
李逍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等他醒来时,发现身边空空如也,婉娘早就起床了。
听着外面的话话声,他知道自己睡过了头。
打个呵欠,穿衣起床。
庄子里如今算是吃上大锅饭了,不过大家的积极性挺高。毕竟一改过去吃不饱饭的日子,如今起码一天两顿是有保障的。
男人们很早就开始在干活,把砍回来的茅草编织,把树削皮,还有挑黄泥挑水和浆的。
那边杨大眼已经和赵大夫带着一群娃把一间茅草屋收拾了起来,这将是庄子里的学堂。
昨天李逍那番话,还是让大家很心动。
既然杨先生愿意收庄子孩子读书开蒙,大家还有什么不乐意的呢。
庄子还是那个庄子,可大早上,却已经很是一片朝气,很热闹。
“哥,起来了?”李贞笑着上来请安。
看着这妹子脸上的笑容,李逍觉得很暖心。
“嗯,起来晚了。”
“还早呢,你们昨天跑一天辛苦了,多睡会也应该。”
“婉娘呢?”
“嫂子说今天磨豆腐吃,跟翠花婶一起在那边推磨磨豆子呢。”
冬天里没有什么菜,家里还有些买回来的豆子,本来是做马骡的饲料的。婉娘看着还有不少,便准备用黄豆做一桌豆腐,再用黑豆秧一些豆芽。
“这大冷天的,秧的出豆芽吗?”
“不是哥跟嫂子说可以盘个暖炕,把陶罐放在炕上秧的吗?”
“哦,是啊,不说我倒差点忘记了这茬,天这么冷,这茅草不怎么防寒。我们要在屋里垒个暖炕,这样在炕上暖和不怕冻了。”
暖炕这东西防寒的利器,李逍来这里住了一晚上之后,就已经在想着这事了。婉娘以前没睡过暖炕,也没听过。但李逍说这东西好用,简单的讲过一遍原理后,她也觉得可行。
现在赵大夫已经组织村里的汉子们准备盘炕,盘个火炕也简单,自己弄些石头、黄泥等,然后让李逍讲一下具体的盘法,哪里做烟囱,哪里是烟道,把这几处关键点说明下,其它的也就是些手头活,材料什么的都是就地取材。
早饭是简单的小米粥,没有猪头肉了可大家也吃的挺高兴。
现在李逍住的这间茅屋的堂屋,倒成了庄里的食堂和会堂,吃饭在这开会也在这,十分热闹。
吃完饭,李逍找杨大眼支钱。
如今杨大眼既是庄里的私塾先生,同时也是庄上的账房先生,开支进项都在他那账上记着。
杨大眼管账,赵先生管钱。
相当于一个会计一个出纳,钱账分离。
杨大眼那里开了条,然后到赵先生那取钱,取了钱还按了手印。
这套规矩是李逍自己立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今的庄子几十号人,虽说人不多,但有些事情还是先立制度再做事,这样才不会乱。
而且有这套制度,也比较容易管理,不容易出差错。
婉娘见李逍一次取了五千钱出来,有些担心的问,“相公,你真打算买沙糖啊?”
“既然是个赚钱的路子,没有理由不做。”
“可没那么容易吧?”赵婉有些担忧的道。听说朝廷都是派使者去那西方的摩陀揭国才取到了制造沙糖的工艺,一般人哪里会啊。丈夫说自己有比朝廷更好的制糖工艺,能炼出更白的霜糖,赵婉总有些不太相信。
她也不是不愿意让丈夫去试,只是如今这糖价太贵,哪怕是便宜一点的那种黑沙糖,一两银子也才能买十斤而已。
“放心吧,你还信不过你相公吗?”
“我当然相信相公了,只是。”
李逍轻轻刮了下赵婉的鼻子,“我一定保证成功。”
·······
蓝溪街。
富贵酒楼,掌柜的满头大汗的往楼上跑。
“咚咚咚!”
“进来。”张扒皮正坐在三楼的房间里翻看着账本,眼看着年关将近,这段时间酒楼的生意本来应当更好,可实际上却越来越差。
相比之下,对面的那富春酒楼却每日宾客盈门,这让张扒皮十分不满。张家做高利贷起家的,拿手的买卖是开金银铺和质库,对于酒楼、药铺这些买卖并没什么经验。
可同样是开酒楼,还开在一起,人家生意红火,自家却一般,张扒皮是不能接受的。
“东家,不好了。”
张扒皮眉头一皱,抬起头来。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又出什么事了?”
“是富春酒楼,他们家今天推出了一道新菜,正到处宣传呢。”
“推出道新菜,有什么稀奇的?毕竟人家酒楼里的大厨是从长安的大酒楼请来的老师傅。”
“可是东家,他们家推出的新菜,是用碧玉青做的。”
“碧玉青?”张扒皮一开始还没明白过来,愣了一下才想起,这碧玉青不就是自家儿子花了两千钱从几个扬州人那里买下来的稀罕物吗?
不是说,总共只有一百根,全都被儿子买下来了吗?自己还准备借此机会,好好利用一下呢。
怎么现在对面的富春酒楼也有碧玉青?
“你确定?”
“东家,非常确定,我已经派人悄悄的过去看了,他们家今天推出的新菜就是用碧玉青做的,他们甚至还把一根碧玉青拿出来当众展示呢,跟东家你拿到酒楼里的碧玉青一模一样,一样的大小,一样的一鲜嫩。”
掌柜的很无奈,他们酒楼正在秘密搞一个活动,准备用这碧玉青打个翻身仗,谁知道人家对面先拿出了碧玉青。
“听说他们将连续十天,每天推出一道新菜,全都用碧玉青为原料制作。现在弄的很热闹,吸引了不少客人呢。”
张扒皮面色越来越难看,一巴掌狠狠的拍在了桌上,“岂有此理!”
第23章 贵的离谱
骑着老黄马,身后跟着大彪、柱子等几个青壮汉子,又有杨大眼和赵大夫两个老头骑驴相随,一行人倒也很有气势。
带着五千枚铜钱,也算是自信成功。
今天上街的目的很明确,先陪杨大眼采买点纸墨笔砚,既然要开学堂教育孩子,这该有的投入不能少。书可以先不买,杨大眼可以自己抄写,但纸笔总得先买些。
然后就是买粮,这次要一次多采买一些,最好了能够买到够明年夏收的粮。家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如今庄里互助合作,算是结社互助的模式,吃的是大锅饭,集体劳作,李逍得把大家的口粮先准备好。
好在粮价现在比较平稳,粮油副食调料等价格很贵,但只是粮食倒还是不高。一千钱就能买到四十石粟米,一庄子四十来口,有百石粟米绝对够吃到明年夏收。
依然是上次的那家粮店,还是那个价格。
李逍一次采购一百石粟米,然后又买了几石稻谷,还买了一些麦子和一些糜子。
并为家里的马骡买了些大豆、高粱、麦麸等做为饲料。
总共花了三千钱,掌柜的还表示让店里伙计拿车马直接给送到家里去,这种服务也确实是到家了。
“多谢掌柜。”
留下人盯着,李逍便陪杨大眼去买文具。
卖纸墨笔砚的店在街上最好的地段,处于十字路口,可谓是金角聚财之地。店铺装饰的也很有格调品味,一股子书香之味。
连店门口迎客的伙计,都穿着长袍,十分斯文。
进店之后,李逍问了下价格,也不由的咋舌。
贵,实在是贵。
纸是按张卖的,但价格离谱。最贵的是麻纸,还有皮纸、草纸、竹纸等。麻纸又有黄麻纸,白麻纸。
比如官方书写用纸,几乎都是麻纸,其中朝廷中枢和宫廷用的都是蜀地生产进贡的黄麻纸。
掌柜的对自家的纸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李逍听的却是面色难看。
买完粮食就来到这店里,从家里出来带了五千钱,刚才花了三千,现在身上还有两千钱。
刚才三千钱买上一百多石粮食,可现在两千钱在这里都买不了几张纸。
“掌柜的,你家的纸也太贵了。”大彪忍不住道。一纸薄薄的纸,居然能抵的上一头猪,这简直是杀猪啊。
掌柜的捋捋胡须,淡然笑道,“几位客官,小店诚信经营,可从来不会乱开高价。就说这麻纸,小店有白麻纸和黄麻纸。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略显粗糙,有草棍纸屑粘附,但却很细很薄,质地坚韧,十分耐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