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约团毕竟算是乡约堂里的一个执行机构,遇争水斗殴等,也是有干预能力的。若由县衙拿到指挥权,那对乡约堂的影响力大大增加,同时在灾年之时,掌握着这样的乡基层组织,那会大大加强县衙对乡村的掌控力。
“另外的一方面,防旱救灾重要的还是水,因此对于县里大小的河溪水塘等水源,一定得把控好。要及早的对水做出分配,并且得公平,得让大家都能接受,否则若有不公,则极易引起争斗。”
提前分配好水源,就比如蓝溪乡对蓝溪水的分配,建坝抗旱同时,也要规定得分流,不得完全截流独占,甚至对于分流多少,截流多少,都要有一个详细的约定。
有了约定,就有处置的标准,一旦有村子越过这个标准,那么处理起来,也不会引起争议。
“先定标准,然后让大家通过,签下公约。公约订下了,谁再违反,那么再处置,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反弹。”
“再有一个,得根据往年的经验,及早做出一些决定。比如主动的减产,放弃一些耕地,全力保证一部分耕地的用水。”
“当然,该打井还是得打井,该架水车还得架水车,得多管齐下,不能坐管老天下雨。而对于一些不服管事,有意闹事者,县里也必须得硬的下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让少数人闹了规矩。”
这么特殊时期,越加需要秩序。
捣乱的就该处置,不能手软,该抓的就抓,抓了之后也不用什么罚钱杖责,直接罚役,拉去抗旱救灾,让他们去打井做段时间苦力。
“另外县里也应当主动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向上级反应灾情,请求上面酌情减免今年的租税,或者提前调拔一些粮食下来赈济百姓等等。”
柳倓长叹一声。
对着自己的两个幕僚道,“我虽说是一个书生入仕,但也并非是那种书呆子,入仕为官也有十余载,经历也算丰富。可今天听了三郎这抗旱条陈,真是自愧不如啊。”
两位幕僚也都笑着道,“我等也是自愧不如啊,有此条陈,照方抓药,敢说必然能够大大缓解眼下各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啊。”
“若真能认真推行下去,那么其它各乡也能成为下一个蓝溪乡。若乡乡如此,则本县还有何可操心的。天灾虽可畏,但有时更可怕的还是人心。众志成诚,人人齐心协力,天灾也并不可怕。”
柳倓叹声气,望着李逍道,“三郎啊,回头我就会亲自把这份条陈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够借鉴推广,帮助其它旱区缓解灾情,当然,你的名字我会加上去的,不会贪了你的功劳。”
“使君客气了,逍不过是胡言乱语而已,这上呈奏章之上,还是最好不要署逍的名字。”
“莫非三郎不相信某?”
“非也。”李逍摇头,“某无其它想法,但愿意这条陈方略能够有用,可以帮助缓解一下灾情吧。”
“三郎为何如此消极,难道不相信这方略?”
“事在人为,再好的方略,其实也得人来操作。而人心是最复杂的,虽说灾难当前,人往往能够爆发出极大的潜力,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因势利导。蓝溪乡能够有今天局面,也并不是简单的几个条陈就有的。”
李逍虽然跟柳县令说了一大堆,但其实他对于柳县令在其它乡复制蓝溪乡模式并不怎么看好,更不要说推广到其它地区了。
人心,是最复杂的。
第159章 狄仁杰
柳县令离开的时候,将那份条陈珍贵的放在怀里。
骑马出庄,柳倓回首这座整齐的村子,叹道,“山窝里居然还藏着一只金凤凰,可惜不愿出山啊。”
一位幕僚道,“此子如此聪明大才,只怕并非不肯出山,而是嫌县录事之职太过卑微。”
另一人也道,“听四郎说过,此前朝廷曾下文征召李逍入辽东军做参军,正七品的实职参军,但他也拒绝不受。”
柳倓倒还是头次听说此事。
“哈哈哈,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难道刚才我说举荐他来当县录事他拒绝的那么干脆,哈哈哈,正七品的实职都瞧不上,他又岂会看的上无品无阶的县录事。”柳倓倒没有什么其它意思,只是觉得有些可惜了。
这样的一个人才,本来还以为他无根无基,想要收到身为相助自己,待以后自己再给他举荐安排一下,借用他柳家助力,让他进入仕途,也算是不亏待李逍。谁能想到,人家是真不想当官,正七品都瞧不上啊。
想他柳倓也好歹是河东柳氏出身,柳家在河东虽不及太原王氏和闻喜裴氏这样的豪门,但也算是一流大族,但他这样的柳家嫡子,一入仕也是从九品的芝麻小官开始的。
一步一步的熬着,仕途十来年了,也才做到现在的六品畿县县令。李逍一个乡野村夫,毫无根基的小地主,直接就有机会当七品官,可人家还拒绝。
这真是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或许李逍有魏晋贤才遗风啊。”
不过李逍不想做官归不想,他柳倓也不会贪他人之功。
回到县衙之后,他开始向上级写报告,其中既把如今蓝田县的灾情详情如实陈报,也在后面附上了李逍的那道救灾方略条陈,他甚至都没有再抄写一份,而是直接把李逍写的那份给附上了,还在自己的报告上把李逍认真的介绍了一遍,包括李逍主导下的蓝溪乡约堂,以及蓝溪的变化述上。
蓝田县是畿县,柳倓的上司便是雍州府。
雍州府是京畿所在地的行政机构,隶属于关内道下所辖州府之一,因为管辖着包括长安、万年、蓝田等二十余京畿之县,因此级别高于一般的州,特称为府。
雍州府的长官,也称为雍州牧,由高资格的亲王遥领,唐太宗继位之前,就曾担任过雍州牧一职。
不过亲王们只是挂职遥领,真正掌握这一要职的则是长史,僚属有别驾。
雍州府的衙门,位于长安城西的光德坊东南。
一大早,雍州判佐狄仁杰便骑马来到衙门上班,开始处理公务。
他打开一份蓝田县令上呈的公文后,越看越惊讶,最后都忍不住以手拍腿,大为惊奇。
“想不到还有如此之人,大才。”
“怀英兄,何事如此激动啊?”一位同僚扭头询问。
被称做怀英的判佐名为狄仁杰,河东并州人,前几年参加科举,以明经科及第,被调到河南做了个小官,得到当时的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重用。
后来阎立本调任雍州为雍州长史,便也将这个自己欣赏的年轻官员调来了雍州,让他做了雍州判佐。
判佐只是个小官,但在府衙,他却是长史的心腹。
“刚看蓝田县报上的一份公文,发现一位奇才,居然弄出一份极了得的抗旱方略,着实让人惊叹,先不说了,我先把这份公文送去阎长史。”
狄仁杰的顶头上司雍州长史阎立本,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官员,他本就是雍州人,在隋朝之时就已经是官至将作少监,他们家族当时几人都先后担任将作监的要职,对于工程这块极为有名。
而阎立本最有名的还是他的丹青技艺,他是一位极有名的画家。
比如太宗凌烟阁中功臣画像,就是他画的,还有许多名画,都是出身他之手。
阎家父子几人,多巧思,对绘画和建筑都极为擅长,既是最顶级的建筑大师,同时也是绘画大师。
不过阎立本宦海多年,却也还是大唐的高级官员。
如今坐镇雍州,管着京畿二十二县。
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却还很年轻,听到下属狄仁杰的声音,便笑着喊他进来。
“怀英,何事风风火火啊?我向来跟你说了,你做事有时就是太急躁了一些,若是能再稍稍改一改最好。我已经向朝廷举荐了你,让你做雍州法曹参军。”
狄仁杰听到这个消息,却并没有太过惊讶,只是哦了一句。
“阎长史,我这有一份新收到的蓝田县公文,是柳倓写来的,你一定得看看。”
阎立本见狄仁杰这般风急火燎的样子,也有些意外,这个年轻人是他十分欣赏的俊才,自己也是有意提拔,可那样的好消息,他居然不惊讶,却反而急着要给他看这公文,看来定有要事发生。
打开迅速阅读。
“嗯!”
看到柳倓对李逍的介绍他有些惊讶。
“这个李逍何许人也?”
“回长史,李逍是蓝田县地主,前不久还在长安一下子采买了一千头耕牛,据说还与卢国公府和羽林薛将军、蓝田长公主等都有来往。”一句话,却已经大致点出了李逍此人的不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