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
当然,孙享福之所以告诉他这个消息,还有另一层原因,他名下的产业虽然被李世民收走了,但是属于幸福村集体的那一半,李世民没法收。
而且,幸福所有的产业的实际负责人,都是出自幸福村,孙享福既然早就看到了江陵的这一轮大建设,自然不介意自己人多发点财,从世家身上多刮点油水。
所以,他找就去信给马林,张全,王富,王贵等实际管理着幸福村各大产业的人,国家有这么一大轮建设计划,该涨价的东西,也要涨一涨了,这样,也好给属下的工人们加加薪,提升提升各个产业对人才的凝聚力。
由于孙享福的迟到,虞秀儿率先给大家上起了舞蹈课,孙享福可不敢让肚里揣着两个月小娃娃的老婆有什么闪失,直接在课堂上就把课接了过来,还跟大家说,晚饭后大家都去九垸广场,他亲自给大家上舞蹈课,而且,会有孙府的乐器钢琴和架子鼓给大家伴奏。
好吧!这下真成了广场舞了,看到百姓们因为有专业的音乐伴奏表现出来的那股兴奋劲,孙享福觉得,这活动只怕以后得持续进行下去才行。
当天晚上王旭就带着他带来的那伙人乘船直奔渭南了,他自身或许不是智慧高绝之辈,但是他们王家的智囊团不是吃素的,稍微一分析,就大致知道了孙享福为什么跟他说这个消息了。
不过,他们理解的意思是,朝廷虽然没有六亿贯钱,但是市场上也没有价值六亿贯的货物供他们采购,所以,朝廷只会借钱给买到了建设材料,能够立即上马项目的人。那些连建设材料都买不到的人,即没有资格找钱庄贷款,也没有资格拿江陵城的土地,因为你即便是拿了地,也没有材料立刻上马项目,朝廷可是要在三年之内把项目全做完,三年之后,要召开运动大会的。
所以,他们压根不用去谈什么借贷的问题,直接先拿自己的资金,把渭南各大建材厂一年左右的产出全买了就得了,这样,之后的土地和贷款,就肯定是朝廷优先考虑的对象。
很快,时间就过了三天,长孙无忌再度回到了九垸县,没有找天天带着老百姓跳广场舞的孙享福,而是一头扎进了九垸县衙,找孙大力聊天,然之后,他的一封长奏折,被连夜发往了长安。
而此时,身在长安的李世民,正在把酒相送今科取中的士子,前往各个地方上任实习,至于长孙无忌此前在孙享福书房里写的那封奏折,他刚刚已经收到了。
今年取中的士子的总人数达到了一万五千人,是上一届的三倍,取中率差不多达到了四比一,也就是说,今年参加文科,农科,工科,商科,明算科,医科的人才总数达到了六万人。
在这些人实际到岗了之后,大唐四边之地的官员,基本就能大致构建起来了,最多到下一届科举之后,全国的官员构架,就能像关中那样,全部都落实到位。
再之后,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做好各项目,比如医疗体系方面,一个县一间医院,一两个医官,肯定是不够的,九垸县这样人口十多万的县,十个,二十个医官都不够,需要增补的有很多,这些得慢慢来。
李世民特意为这些新科举子们举办了一个送行仪式,礼部命文工团在皇城门口搭建了舞台表演,倒是让冬日里的长安,热闹了一把。
送行仪式过后,李世民立即诏了萧瑀,温彦博,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重臣到御书房议事,首先,就把长孙无忌的那封奏折拿了出来。
看完之后,萧瑀首先就出来说了一句,“正明大才”。这等于是他本人对孙享福跟长孙无忌提到的这个策略的认可。
然之后,房玄龄本来想劝劝李世民,像孙享福这样的人才,不放在朝廷出谋划策,是一种损失的,但看李世民不喜不悲的表情,他还是闭嘴了。
高士廉则是笑道,“想不到我等绞尽脑汁不好解决的问题,到了正明这里,却是轻轻松松能够解决,这钱庄的作用,我等应该重新审视了,此乃朝廷掌控众家的利器。”
以李世民的智慧,现在又怎么会想不到钱庄的厉害之处呢!他有些郁闷的是,孙享福此前为什么不把钱庄的犀利之处告诉自己,让自己事到临头,费那么多脑子,也没摸索出它真正的用法,孙享福的脑子里,究竟装着一些什么?他是不是和王浩一样,也是一个能够梦到未来的人?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人,都是比较迷信的,周公一梦八百年的传说,大多数人都信,所以,李世民还是有些相信王浩那本册子上遗留的东西的。
好奇心,使得李世民的关注点没有在孙享福的才能对于国家的用处上,而是在孙享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才能上,他不过是出生于北方幽州之地的一个普通平民而已,甚至,到关中之前,他都并没有几年可供学习的时间。
不过,他调阅了幸福村迁民的原始户籍册,孙母姓贾,如果她是出自青州贾家的话,那么,孙享福这身农学本事,可能是从小继承了家传之学。
这一点,李世民从孙得寿,和孙小妹的聪慧上,得到了一些印证,毕竟,她们两人也是小小年纪,在农学上的造诣很高。
只可惜,他此前派人去青州贾家查问过,却并没有得到什么具体的消息,因为,那个年代,全国各地都处于战乱状态中,一个名字并不能上族谱的女人,除非是遇到了当年认识她的人,否则,很难问到根底。
“那么,诸卿这是认为,此法可行?”待得众人都做了一番发言之后,李世民再度确认道。
“应当是可行的,不过,一些管控的条款,也需要进行一些增补,这方面,咱们还得细致一些商量,有一些,甚至需要立法实施。”温彦博算是这些人里面,最冷静的看长孙无忌报过来的这些借贷策略的,他直指核心道。
很快,他的提议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众人在钱庄大宗借贷该怎么立法上,又讨论了好半天,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用了一套朝廷之前向外借贷时用的策略,那就是抵押贷款,这样能保证钱庄的资产安全,类似于利息多少,最高欠多少,最高欠多长时间,什么情况下要强行清债等等的条款,在他们的商量下,也逐渐落在了纸面上,很多方面,倒是能限制王氏族老会当初想出来的借贷扩张,借贷经营的规模。
这场会议一直开到了晚上,待得散会之后,钱庄会批准所有要投资做项目的人借款的消息,也开始对外传开,顿时,长安政界的焦点,便全部都落在了这个借贷问题上面。
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
涉及到律法,都不是小事,需要在朝会上一一通过,所以,第二天早朝的时间老长老长了,搞的李承乾都差点打起了瞌睡。
“不知,在钱庄体验工作过的太子,对此事有何见解?”
“呃,啊!见解啊······”
走神状态中的李承乾突然被魏征点名询问,连忙起身缓缓走向朝班中央。
在李世民去善阳参加运动大会的这几月期间,是魏征辅佐李承乾监国,实话,李承乾的表现非常不错,魏征对他也非常认可,几乎对于民间的各行各业,李承乾都能说出一定的道理,对于处理各种社会上的问题,他也能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着想,即宽厚,又公正,有贤君之相。
当然,这与一年多以来,孙享福的教育不无关系,这种职业体验的效果,就是让李承乾能看清楚民间的实际情况,朝廷上下,现在基本都认同了孙享福的这一套教育方法,魏征也是由于刚才大臣们的提议他自己有些拿不准,才想起李承乾在钱庄做过半个月的管理体验,是以,想要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承乾之所以走的慢,是因为他要好好想想刚才大家提到的问题,貌似,刚才大家争论的,好像是钱庄的借贷和一系列的管理,到底是应该纳入钱庄内部的规章制度,还是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
魏征等法部官员,当然是建议全部纳入法律管辖范围,温彦博,房玄龄,杜如晦,则是觉得,应该将几个主要的原则性的条例纳入法律就行,其余的,就当成是钱庄的内部管理制度,这样,朝廷也便于操作一些。
本来,李承乾在李世民的龙椅侧边是有个坐的,一般,不是正式奏事,有问到他的,他起身答话也就是了,但他为了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他却是起身往朝班中间走了过去,站在朝班正中间奏事,那就显得非常的正式了,连李世民也坐正了身子,看看这个被留守大臣们夸上天的儿子,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