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所谓一步快,步步快,王家是最先与孙享福达成合作的家族,他们的田地比其余各家早开发一年,这个优势,会在后面的每一年里逐步放大,而且,他们开始发地方,距离王家原本的根基之地很近,这就导致了王家对于到手的土地的开发速度,是最快的。
开发的快,获得的收益自然也就高,王家在香料田这一块,首先就比几大家多累积了几百万贯的现金资本,再加上定襄和善阳的人口比较密集,城市建设趋于完备,方便他们各种工具,物资的调用,以及劳工的聘用。
这就导致了王家跟其它几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要知道,善阳和定襄加起来可是有七十万户百姓,王家今年开春之后,就直接花钱雇佣了三十几万青壮,加上他们王家本身的二十多万农户转换成的雇工,只用了一个春天,就将定襄城周边,他们王家新置换过来的几百万亩土地,开发出来了一大半。
这些土地,今年就会给王家带来产出,而且,剩余没有开发出来的土地,王家也能在今年之内就全部开发完,明年就能播种收获。
那么,到了明年的时候,加上孙享福和王氏合作种植的三百万亩燕麦田,王家在北地能够产出的田地,差不多能达到近千万亩,这些田地,别说种植经济作物,光是种植香料和粮食,每年就能给王家带来几百万贯的收益,再加上商业上的收入呢?
有了钱和盈利预期的王家,自然不会满足于现状,朝堂上,他们有王圭这个高级官员撑着,经济实力上,又强于其它几家,自然是要对其它几家穷追猛打,一举奠定他们王氏当世第一家族的地位。
如果孙享福同意将上齐城周边的那些土地卖给王家,王家等于是把持了上齐城五家的扩张之路,想来,光是换田地,都未必能满足王家的胃口,王旭肯定还会借此机会,向他们五家提出更多的条件,反正,王家早在几年前就跟他们翻脸了,现在,只会跟他们谈利益。
“想要将他们五家的发展空间全部堵死,你们王家要买的土地,可不少哦!”
“呵呵,只要价格公道些,我王家,不差钱。”
“据我估算,要想封死那五家在上齐城周边的发展空间,至少需得在四周购得一千五百万亩地,王家打算出价几何?”
“一千五百万贯,正明兄以为如何?”
“分期还是现金?”
“都可。”
“看来王家这几年的收获果然不少,不过,上千万贯的买卖,我不能一口就答应你,必须要先请示陛下,这价格方面,还有待商榷。”
“陛下要是不在善阳,我早就去长安跟你谈了,此事若成,我另外还有重谢。”
“那就,一言为定了。”
孙享福举起了杯子,与王旭干了一杯之后,也不多留,直接去了军营之中。
此时,李世民正在李承乾的陪同下用晚膳,见孙享福来了,直接叫人添了一副碗筷,一边吃,一边讲起了王家的事情。
“王氏财力竟然强大如斯?”听了孙享福的汇报之后,李世民有些愣道。
大唐朝廷一年的财税收入也才几百万贯,东征一次,还欠了两千多万贯的巨债,这王家,居然能一次过就能拿一千五百万贯出来买地,当真是富可敌国啊!
“王家有钱并不奇怪,此前,香料,和占城稻的种植,都让他们进账不少,而且,善阳的商业,有一成是他们王家的,光看他们纳的商税,就能知道他们王家每年的进账不会少于两百万贯,这些钱如果放出来到市场,倒是能缓解流通上的不少压力。”
“你的意思,卖地给他们?”
李世民虽然是在询问孙享福的意见,但是脸上却有一股忧虑之色,在他看来,让王家掌握了善阳和定襄周边的所有土地,只怕不妥,这样,善阳和定襄就成了一个翻版的太原,而且,还是壮大版的。
“卖,而且,一旦王家与上齐城的五家达成了置换协议,那么,上齐城的五家,还会再度找朝廷买土地,防止王家再次用钱购买土地,堵住他们的发展空间,只要他们来找朝廷买,咱们都卖。”
“可这些关外之地,若是都被他们掌控,岂不是让他们形成了新的郡望势力?”李世民说出自己的担忧道。
闻言,孙享福却是摇了摇头道,“陛下您可别忘了,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是胡人,他们想形成郡望,就必须得让这些胡人,像汉人一样听话,首先不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就算是他们做到了,对于朝廷,又有什么损害呢?
世家子用他们的长处,帮咱们教化了这些胡人,让朝廷对这些关外之地的统治,更加牢固,这是大好事,就算他们形成了新的郡望,又怎么样?
他们在关内的时候,咱们尚且有办法把他们踢到关外来,今后,自然也有办法把他们踢到更远的地方去,或者,不需要咱们踢他们,他们自己也会向更远的地方发展。”
一旦享受到了扩张带来的红利,这些世家子未必就停的下来,等未来大唐的势力向欧洲和中东更进一步发展之后,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可未必就是边寨商业要冲之地了,到时候,他们会像现在选择迁到上齐城一样,选择迁往更远的地方,来获取贸易上的利益。
而留下来的,就是已经开发好的田地和城池,朝廷,只需要做一个推手,就能等着收获这些成品。
而且,看似在这个过程中得了利的王家,却未必能笑到最后,因为,他们所占据的地盘,虽然连成了一片,成为了产出较高的沃土,但他们在商业贸易上,却会失去先机,到时候,等他们求着那五家来卖自己田地里产出来的东西的时候,事情就会反转。
而且,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反转,当所有农业作物的产出都出现饱和状态的时候,王家这样的大地主,在田地方面的收益,将会低到可怜,因为,全天下的百姓,都在跟他们种同样的东西。
而只能做内需方面商贸的他们,在商业上的收入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因为农产品的饱和,会让大唐境内所有商品的利润都降低,你卖高价的话,根本没人买。
李世民听了孙享福这一番话,手指敲击着桌面,思考了很久之后,才答道,“如此的话,你便回复王旭,这笔买卖成交了,不过,价格,方面,朕要加价三百万贯,这些钱朝廷收到之后,用来偿还军购的一部分贷款,这样,钱庄方面,在其它项目上,就可以多批些贷款了。”
孙享福之所以没有跟王旭在价格上面墨迹,是因为他知道,以李世民的性格,肯定会要求加价,而李世民所说的让钱庄在其它项目上多批贷款,自然是说的全国各地商业广场的建筑方面。
这关乎着李世民的利益,同时也关乎着大唐的利益,商业发达了,整个经济就都活了,加快商业广场的建设,也是孙享福乐见的。
“臣会尽快以您定的价格,与王氏达成协议。”
“嗯,承乾,你替朕送送正明。”
“儿臣领命。”
听完了整个商议过程的李承乾起身给李世民行了个告退礼之后,给孙享福使了个眼色,二人便一起退出了饭厅。
“这叫什么事,连续两场饭局都没吃上什么东西。”出了饭厅的孙享福满脸抱怨之色道。
“呵呵,老师勿恼,父皇让我出来相送,不就是让我再请你吃一顿的么,走吧!咱们再去找那个王旭谈谈。”
第458章 必须板正
本以为李承乾年纪到了,会有一些政治觉悟的,然而,是孙享福太天真了。
才走到军营的校场,李承乾便道,“不知,我等直接去王旭府上的话,能不能见到王瑶妹妹。”
“哗啦······”
孙享福只感觉鞋底一滑,身体险些没站稳。
“你啥时候又认识了个什么王瑶妹妹?”
面对孙享福审视的眼光,李承乾略微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就是,最近在定襄认识的,对了,孤和王旭公子也很熟的,最近,他在定襄,很捧孤的场,一会儿谈价钱的时候,他应该会给孤一些面子。”
“你说什么?”
孙享福听了李承乾这些话,整个面色顿时阴沉了下来,王家要是在李承乾这里有什么诡计的话,那可就真是日了狗了。
“王,王公子······”
看到孙享福神色不对,李承乾似乎意识到了问题有些复杂,毕竟,他不是真傻。
孙享福有些恼道,“舒雅呢?他还在定襄吗?”
李承乾面色有些忐忑的答道,“没,没有,上个月,她就回长安去了。”
“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