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农圣-第4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明,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呃,那个,好像,应该,是吧!”
  本来还想看看有多少人蹦跶出来搞事情的孙享福,被房玄龄这么一问,也不好意思再装鸵鸟了,出班道,“陛下,朝廷按照需求大面积取士,是因为要扩大产出,增加收入,使得地方政治民生管理再上一个台阶,张侍郎所说的,朝廷的官员群体扩大两三倍,开支会增加两三倍,朝廷财税负担不起之言,臣不敢苟同。”
  你不是钱来说事么,哥就来给你说说钱的事。
  听了孙享福的话,李世民顿时一喜道,“孙卿有何妙论,还请细细道来。”
  得了李世民的‘卿’字称呼,又获得了发言准许,孙享福才道,“朝廷今科所取之士,要在两三年之后才会逐步转正为朝廷官员,即便是成为了官员,最开始,也都是些中低级官员,就算按照取士五千人,转正三千人算,每年的俸禄支出也不过是五百万贯左右。”
  按照官俸改革制度,七品的上县县令主官,月俸是三百贯,中下县逐级减二十贯,而到普通七品佐官的时候,才一百六十贯,至于人数更多的八九品小官,却是连一百贯都没有,因为八九品基本就不存在主政官员了。
  且不说这三千人能够在两三年后当七品主政官员的,连半成都不会有,就算有,半成,也就是一百多个主官,月俸禄加起来,不过两三万贯而已,其余的人,全部按一百多贯算,整体加起来,也不会超过四十万贯,一年就是四百多万贯,孙享福说五百万贯,已经是多说了一成左右,大臣们都不是傻子,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就不再敢出声了。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孙享福那么敢想,一届科举总共八千多人参考,你就取中五千人?这不是儿戏吗?
  所以,他们只是按照一千人左右算的,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就算这些取中者全部当官,全部做正七品以上的主政官,五百万贯也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是五百万贯?孙都督您可说的轻巧,朝廷现在每年结余的税收,可才三百万贯左右而已。”张说逮到了一个机会,立即插嘴道。
  然而,孙享福并不以为意,笑道,“本督不用‘区区’来形容五百万贯,已经是怕朝堂上的大臣们年纪大,心脏不好,容易出事。张侍郎可不要用现在的税收量,来计算两三年以后的开支,这不是一个概念。”
  孙享福这一么一说,李世民瞬间就懂了,大唐的税收,每年都是在增加的,等到两三年以后,未必就负担不起那五百万的开支,既然这事有搞头,他就不能让阻挠改革的人冒头了,用手掌向张说按压道,“张侍郎你先回班稍待,让孙卿把话说完再问。”
  被李世民禁言,张说不敢表现出不爽,拱手施礼之后,便往朝班中退去,将中间奏事的位置,留给孙享福一人表演。
  “陛下,臣刚才计算的开支,可都是按照官俸制度改革之后大致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即便朝廷真的把官员群体扩大两三倍,取中的三千人全部转正为官,开支也才会增加五百万贯而已。
  其实,通过关中的税收和以往的对比,大致就可以算出,官俸在大唐整体改革之后,朝廷一年的总税收,和总开支。这方面数据,臣请长孙尚书先公之于众,才好有根据的说。”
  “然也,辅机就出来给众卿讲讲吧!”
  李世民点头批准了,长孙无忌便出班道,“陛下,关中贞观二年官俸制度没有改革之前,官员九成以上的俸禄,都是职田封地产出,朝廷将收上来的钱粮布锦等全部折算成钱,大致能结余七十万贯左右,占全国税收结余的两成多一点。
  关中贞观三年二月全面实行了官俸制度改革,截止十月,创总税收三百七十九万贯,除去支用关中官员全年所有俸禄,地方吏员,杂役的薪俸,以及皇宫的供给,结余一百万贯当无问题,预计占全国总税收的一成五左右。”
  这是什么情况?只是一个官俸制度改革,居然能让关中的财税结余增加三成,可结余明明多了三十万贯,怎么从占全国税收结余的两成多,变成了一成五左右呢?
  按照关中的产出来算,其实总税收额度,是占全国一半以上的,因为李唐几乎把大部份的精力,都放在了治理关中,然而,关中的产出,却需要供养朝廷的大臣以及皇室,这是李唐除国战之外,最大的开支项,以致于关中地区的结余并未占到全国税收结余的多大份额,一旦地方税收大增,那么,关中的结余份额,就容易被比下去。
  长孙无忌说的这个数据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了,不傻的官员已经想到了很多点,比如,关中今年用新的种植技术,种植了大量的经济作物,还有善阳的贸易总量和产出增幅十分巨大,江南粮食产量增幅巨大等等等等,导致国家的税收,想比去年,肯定有一个大的涨幅,倒是没有人怀疑他报出来的这个数据。
  当然,想到了这些点之后,众位大臣也有一些咂舌,一百万贯的结余,只占全国总税收结余的一成五左右,那岂不是说,朝廷今年的总税收结余,会达到六百多万贯,比去年翻一倍以上?
  想想去年的那个数据,不过是在大灾之年创造出来的,似乎,翻一倍这个数据,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第395章 以往和未来
  等长孙无忌将这组数据说完,孙享福再说的东西,大家就好理解了。
  “可能在有的大臣看来,关中税收结余多出三成,主要是来自于农业改革,是因为田地里种植了更多经济作物而产生的,这并不能算成是官俸制度改革带来的好处,应该算作是农业技术改革带来的好处。
  但其实则不然,农业技术改革虽然给关中的税收带来了一定的增幅,却未必有那么大,陛下,臣还想请长孙尚书,将关中今年的税收结构也说一说。”
  “可。”
  得了李世民同意,长孙无忌再度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关中的税收,主要来源于农税,商税,往昔的农税差不多刚好负担起官员俸禄和皇宫的开支,结余的部分,大致来自商税。
  由于今年官俸制度改革,朝廷给官员,地方吏员,杂役的薪俸,以及皇室的供给,在以往的基础上,整体增加了三成以上,全部折算成了现钱,这个诸位大臣心里也都清楚。
  而由于建造渭南新城,朝廷征调了比较贫瘠地方的数十万百姓前往劳作,使得关中今年退耕了超过三百万亩的田地。这就导致了今年关中农税的征收总田亩数,少了两成左右。
  所以,虽然大部分田地,因为使用了新的种植技术和更具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创造了不少的税收,但农税的总税额,想比于以往的丰年,却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因此,根本不足以支撑突然增高了三成以上的各方面开支。
  然而,朝廷却并没有缩减官员的俸禄,按照制定好的增幅标准,全部,足额发放了。
  发放完之后,之所以会有结余,其实是因为今年关中在商税方面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了,截止目前为止,朝廷差不多有一百万贯的开支,都是从今年的商税中支出的。”
  拿一百万贯出来帮补开支,还能有一百万贯结余,这岂不是说,关中地区今年的商税已经超过了两百万贯,比以往增加了三倍左右?
  大多数非户部官员,在听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是有些发懵的,他们不知道,当这个地区所有的富人阶级的日常所需,都需要通过交易购买才能得到的时候,会对这个地区的商业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
  富人们或许只是花出去了几百万贯,但这几百万贯,会不断的在市场上转手,创造交易量,每轮动一回,都会给朝廷创造至少几万贯的税收,光一座长安城,就是七十多万贯的税收结余,加上关中所有其它地区,两百万贯,其实并不算多。
  因为,光是今年刚开建的渭南新城就已经给朝廷创造了几十万贯的税收,幸福村各项产业,包括各地豪族投入在渭南新城建厂的资金,总体高达上千万贯,现在,还是因为有一大部分资金没有到位,项目还没有开建,不然,光是三十税一的抽那些建筑材料方面的税,都能抽出过百万贯来。
  几乎都不用孙享福解释什么,事实已经告诉大家,官俸制度改革带来的好处,他再度出班道,“朝廷实行官俸制度改革,大大的刺激了市场上的交易量,使得商业税收暴增这是必然的,这一块收入的增加,足以补充官员俸禄增加带来的开支,还能使税收结余增加三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