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农圣-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看书吏交过来的最终参考名单,萧瑀笑道,“城门口唱了那么一出之后,前来报考的学子果然多了起来,居然达到了八千人之多,而且,还有不少都是工商科,倒是可解此次朝廷的燃眉之急也。”
  这中情况早就在孙享福的预料之内,他接果萧瑀递过来的名册,一边翻阅,一边接话道,“人多了才好,起码有的选择,咱们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大,管的也会越来越细,别说八千人,就是八万人来参考,也嫌少啊!”
  想想宋明时期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想后世一届几十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这种全国加起来才几千人规模的考试,简直不值一提。
  两人正聊着,国子监的孔颖达便过来打招呼了,他对科举取工商医科学子为官这样的新制度,是有异议的,只是人家并没有取消以四书五经为主的文科,而且,萧瑀出的进士科的考题,也是咨询过他的,还算中规中矩,这就让他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看到孔老头,孙享福其实有些尴尬的,毕竟以前骂过人家,不过现在比他品级高,只要没事不找他交流就好,当然,人家现在也怕尴尬,不愿意搭理他。
  “萧相,国子监的司业,博士,助教,直讲,共三十九人,三日后,皆会参与监考,具体如何操作,还请萧相示下。”
  三十九人,加上萧瑀和自己,才四十一人,这么说,一人就得监考两百个学生左右,这就有点多了,以这些屋舍的大小来算,一间最多也就容纳个三四十人考试,一个人要看顾至少五间屋子?
  萧瑀本来想说按前朝旧例来的,却发现孙享福皱着眉头,便询问道,“正明怎么看?”
  “监考的人数太少了,一个人差不多要监考两百个考生,看顾四五间屋子,估计到时候各种剽窃抄袭的情况会很严重。”
  听他说这话,孔颖达马上就不同意了,板着脸哼道,“哼,我辈读书人,都是道德君子,怎会行那剽窃抄袭之举。”
  孔颖达对于孙享福的看法,一直就停留在三年前,哪怕是孙享福为大唐做了这些多好事,也没有让他对孙享福有所改观,始终认为他是一个好利寡义,不学无术之辈,一听他说话,就忍不住要反驳。
  “孔祭酒可是以为,如今这天下都已经大同了,人人都是道德君子了?”
  “老夫不敢作此想。”
  “这不就是了,况且,此次参考的人,一大部分是商贾和工人,并非个个都是读书人。”
  “这······”
  孔颖达被孙享福堵的无话可说了,只好把脸一转道一边,不再言语。
  萧瑀大致也知道他们两人的过节,而且知道孔颖达的性格,根本不是能劝的动的人,只好摇摇头朝孙享福问道,“如今朝堂各部改革,人人都忙的不可开交,就连弘文馆的学士们,都在修字典,编新的教材,老夫实在不好再请陛下调派人手,正明可有化解困难之法?”
  孙享福想了想,便点头道,“办法倒是有,首先咱们得在门口设置搜捡人员,将所有考生身上携带的物品搜捡一遍,防止他们带书本小抄之类的抄袭,另外,咱们还可以给所有考生编号,给所有的坐位也编号,让不同科目的学子岔开了考。”
  “岔开了考?”萧瑀不明其意,再度问道。
  “嗯,这次科举不是有进士,明算,明法,工,商,医六大科么,咱们给所有的考生编号,分六科岔开,那么每一个考生,距离和他考同样科目的学子,中间至少就隔着五个人,这样,他们就很难相互抄袭作弊了。”
  萧瑀闻言笑道,“正明此法大善,如此,我等这就安排人手,制作号牌,将报考学子分科,坐位全部分散开来。”
  孙享福明天还要给两孩子摆满月酒,是没有功夫来工作的,所以,时间很紧张,说干就干,两人召集了国子监一干官员,给所有的桌椅编号,又写下了相对应的号牌,到时候发给学子,直到晚饭时分,孙享福才算忙完。
  而后,孙享福又发现了国子监无法提供八千多学子的餐饮,便提议将考生的考试时间分为了上午和下午,各一个半时辰,而且,每半天,只做两张考卷,分三天考完。
  这样考,对于进士科的学生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改变,因为他们的题目,基本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对于其它各科的考生,却是有很多优势。
  比如明法科,一个上午,三个小时,他或许就是做几十道选择题或者判断题,而且,考过了的,基本不会再考,他们每天回去之后,还可以查一下典籍,把重点放在那些没有考过的上面,这就会导致他们的平均考分都会高出一个层次,包括医科,也有这样的优势。
  其余的如明算科,回去之后各个学子可以就题目的套路,与别人展开讨论,知晓一些解题的方法,这就能在后面的考试中,得分更高,商科,大致也有这样的优势。
  各科的考分都高了,就会把进士科的比下去,而且,进士科本身参考的人员,就差不多达到了所有参考人员的三分之一,到时候,取中的几率,估计会最小,这样就可以预见,几届以后,考进士科的人会越来越少。
  孙享福并不是对学文科的人有什么意见,只是这个时期,缺的是更加有实用性的理科生,等大唐的经济到了一定程度,文科还是会兴盛,就像国家发达了,人民会更加关注文娱节目一样。
  回到府上之后,孙享福就看到书房里一堆的文稿或信件,却没空翻看,天天这么给李世民卖命,错过了自己两个孩子的童年可不好,一个月左右的孩子瘪嘴的时候最有意思,孙享福抱着欢欢逗弄了半个时辰也不嫌累,直到孩子慢慢的玩累了睡过去,他才想起吃晚饭。
  孙府的厨房随时都有不少卤味,各色肉类都有,尤其是冬天,不过今天有新菜,海带炖排骨汤,红烧鲸鱼肉,还有一份清蒸大海蟹。
  “岭南送东西过来了?”孙享福问了问在一旁伺候的德叔道。
  “是啊!这海带,以往沿海的人都不吃,自从您带头吃起来之后,现在长安城吃它的人不少,冬季的市场需求很大,岭南那些的船队送来了不少。
  而这鲸鱼,是赵护卫的船队在海上特意捕的,据说有一条就有好几万斤,片好的肉,一船才拉了两条过来,夫人让人送了好些到皇宫各位大人家里,剩下的明天酒宴上用来招呼客人,府里厨娘研究了好几种做法,这红烧鲸鱼肉,只是第一道菜而已。”
  “赵龙他们这么闲,都在海上捕鲸鱼玩了吗?”
  孙享福一边说着,一边尝了尝那卖相不错的红烧鲸鱼肉,味道却是不差。
  “送鱼来的护卫说,这两条鲸鱼是打给公子和小姐做满月礼物的,另外,代他们的头问一问,什么时候,他们可以轮流回家休养,您都快把他们丢在海上三年了。”
  闻言,孙享福一阵愧疚,谁都有老婆孩子的,都有感情需求,是自己考虑的不周了,可眼下,山东那边还真离不得他们。
  “让送鱼的人回去告诉赵龙,再招募三千人水手训练吧!训出来后,他们就能轮流回来了,算了,还是我去信跟他说吧!”


第381章 各种忙
  吃完东西本来是打算去书房给赵龙写封信的,却不得不先将书桌上的文稿和信件看一遍。
  安北军现在处于战争状态,苏定方对于大小战事都有单独的奏报给孙享福这个上官,在看过了全盘的详细奏报之后,他才对东北的情况有更具体的了解。
  别看李世民对外宣布的都是捷报,其实苏定方在开原一带打的很惨烈,只是死的人都是四部的轻壮,而非大唐府兵,朝堂诸将都不觉得有什么损失而已。
  孙享福却是觉得,这么打下去不行,各部的轻壮要是死的太多,难免会对大唐这种出工不出力的表现心生抱怨,所以,安北军在转运完高句丽俘虏的之后,也要参战,训练了那么久,也该见见血,为国出出力了。
  于是孙享福给阿布突思去了一道军令,命他率领右护军两万轻骑兵,带上善阳医学院的一批医护人员和医药,粮草,财货等物资运到开原,犒赏四部的同时,加强开原的守备力量,尽快的给四部联军换装,降低各部与安北军之间的差异,在闲时,组织他们和安北军一起训练等等。
  反正明年的时候,李世民还是会调两万安北军去东北,而安北军并不需要像十六卫府兵一样集合整训,或者忙完农耕之后才能出征,他们是常年受训的,战时只需要少部分人留守耕种就行,军屯的粮食足够他们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