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农圣-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票权,最终让谁中标,由其余的股东投票决定。
  “既然清河崔家也在投标的行列之中,俺当然是帮咱们自己人了,俺投清河崔氏。”随着尉迟恭开了好头,其余的股东,也把票投给了清河崔氏。
  与有荣焉的崔绍元一一给诸位股东道谢之后,很快,马周就通过报纸把消息公布了出去,同时,刊登的还有新一轮的采购招标计划。
  然之后,崔绍元开股东会的频率越来越多,每次,都是他中标,关键是,每次中标,他都亏钱。
  而偏偏,这个时候,侍中王圭在朝堂上拼命的弹劾清河崔氏的官员,好像清河崔氏做了什么很对不起他们王家的事情一般。
  起初,大家还以为是清河崔氏让王氏把建材囤积在手上卖不出去,所以王圭才想着朝堂上给清河崔氏小鞋穿,报复他们一把。
  而各大世家子,也自以为出了一口气,在洋洋得意之中。
  可后来,大家才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劲,怎么除了太原王氏最初中过一次标之外,每次都是清河崔氏中标,这就不正常了。
  有些建材,亏本卖了,总比积压在手上腐朽生锈的好啊!
  几番查问之下,他们才知道,原来股东可以知道些内部消息,通过投票,来决定采购谁家的东西,所以,几个世家子觉得,是崔绍元把大家出卖了,自己先把自家囤积的东西卖了出去。
  这个小九九一生起来后,卢文渊就不愿意再把自家的报价告知崔绍元了,私下里,再度将价格下降了半成。
  可惜,他仍然没有把东西卖出去,因为,王氏不知道抽了那门子风,也在这个当口降了半成价格,这次,股东们都投了王氏,催绍元一个只占百分之七股份的人,根本没有话语权。
  于是,王氏又卖了一轮出去,而卢文渊等人,则是恼火的不得了,让崔绍元去股东那边给他们弄内幕消息,多少让自家也卖一些东西出去,要知道,没有经过处理的铁料木料这些东西,放着是会不断腐朽生锈贬值的。
  然后,崔绍元还真去了,马周一点也没有把他当外人看,各家报过来的价格,股东都可以看,公开透明,于是,崔绍元将王家报的价格看到了,折价七成。
  看到王氏的报价的时候,崔绍元只是狠狠的咬牙叹了一句‘王氏真狠。’以市价三成的价格出售钢铁材料的话,那怕是一笔二十万贯的单子,王氏都要亏好几万贯。
  然而,当它把这个消息告知卢文渊等人之后,却发现卢文渊更狠,直接报了市价两成五的价格。
  这次,卢文渊真的中标了,他成功的亏掉了十万贯以上。
  然之后,所有的招标采购的计划,就再也没有高过市价两成五这个价格,直到五月底,李世民即将出发前往善阳的时候,马周的第二十轮招标采购计划结束,卢文渊他们几家才惊觉,自己手头上的材料,居然被项目组买光了。
  而项目组,只是花了四百万贯左右,就买到了价值过千万贯的建材,除了王氏的情况不知道以外,他们六家,在这里轮招标采购之中,居然各自亏损了一百万贯左右。
  此前不是说,渭南新城的实际建筑规模不大么,怎么会买这么多的建材?
  从表面上看,渭南新城的规模确实不大,很多条水泥公路将整个渭南地界划成了一个个大格子,现在,那些格子里,只有一处开始动工建房了,如果那个格子的范围就是渭南新城的话,那么,它比以前的渭南县,也大不了多少。
  然而,当他们知道,那只是渭南新城的一个冶炼作坊的时候,或者叫冶炼工厂的时候,他们懵逼了。
  他么的一个冶炼作坊就比原先的渭南县城还大,那么,整座城有多大?岂不是比长安还大?
  鬼叫他们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不懂得看比例尺的,鬼叫他们不知道冶炼技术和钢铁产量对于一个国家有多重要的,孙享福把冶炼作坊建这么大,自然是要向全民推广铁器,不管是生活用具,农耕用具,还是军事装备,新型建筑,都需要大量的钢铁,甚至还有像按压井这样的新兴产物,也比较消耗钢铁。
  想要大唐的百姓全部使用更高质量的生产生活工具,大唐现在的钢铁产量,至少要翻十翻,怎么翻?当然是由这座巨无霸冶炼作坊来翻。
  都不用马周多操心,韦叔谐这样的关中煤炭大亨就找上了他,你建这么大的冶炼作坊,得用多少煤啊!是不是得采购,而且是长期采购。
  所以,很快,冶炼作坊旁边的那个由水泥路分割出来的大方格也开始有人在做基建了,马周按照孙享福交待的套路,给韦叔谐阐述了煤炭,对于整个渭南新城的重要性,未来,可不止冶炼作坊这一个用煤大户,陶瓷作坊,琉璃作坊,甚至水泥,造纸等等等,各项产业,都需要大量的煤炭,所以,这个煤炭作坊还不能开的太小了。
  于是,韦家砸锅卖铁,凑齐了五十万贯,请项目组为他建造一座未来可供应整个渭南工业区使用的超大煤炭作坊。
  从这之后,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谁谁谁,什么产业的作坊落户渭南新城的消息出来,然后,各行各业的人开始来找马周谈生意了。
  所以,李世民登上北巡的马车的时候,是非常开心,兴奋的,因为,在他离开之前,看到了关中改革,以及渭南新城建设项目计划的初步成功。
  而且,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关中大地今年的夏粮全面丰收,史无前例的丰收,有些麦田亩产居然达到了七石多,低的,也有四石左右,平均产量都是五石多,关中人,只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田地,就种出了可供所有人食用一年以上的粮食,还有瓜果,棉花等其它农作物产量无算。
  他的车架在经过水泥大路时候,将沿途百姓丰收的场景看了个实在,许多百姓都将自己田地里产出来的西瓜,哈蜜瓜,香瓜等捧出来敬献给他,让他感动万分,收东西收到手软。
  而这些以往小老百姓们根本吃不到的东西,今年,却是可以敞开吃了,因为从田地里各种作物的产量来看,今年他们是具备饱餐一年的经济实力的。


第308章 准备迎接
  被百姓打心里的爱戴的那种感觉是非常爽的,所以,即便是大热天的,李世民也没有让队伍走的太快,他要尽可能多的看到百姓的笑脸,说白了,就是想赚取更多的民心。
  他这次北上,可不是自己独自一个人去的,满朝文武中,实职官员基本都随行,连长安的大军都带去了五万,谁叫今年各地提前丰收,国家有粮呢!
  留下来监国的是长孙皇后和宰相萧瑀,一个主掌皇宫内务,一个主掌长安政务,长孙皇后基本就是老样子没变,萧瑀则是有的忙,帮关中百姓把田地里产出的东西卖出去就是他的任务,至于其它的政务方面的奏章,会直接转奏到善阳,反正各部官员都随着李世民往善阳赶了。
  幸福村自从田地里的农作物开始成熟,就每天都在报纸上刊登收购农作物的广告,随着这些广告不断的轰炸,百姓们也知道了自己种出来的这些东西的行情。
  除了粮食之外,百姓们田地里种出来的棉花,西瓜,哈密瓜,香瓜等农作物,在幸福村都有最低保护价收购,别的人想用低价骗走他们的收成,是不可能的。
  通过赵幕春事件,孙享福一早就考虑到了产出过多这个问题,所以,在等农作物成熟的这段时间里,幸福村建造了很多个大仓库,而渭水之上,两万石载重的大水轮船至少停靠了十艘,一万石左右的小水轮船,也停靠了近百艘,这差不多是杨顺水的船厂这三年生产出来的所有货运船只了。
  这些船会将西瓜,哈密瓜等容易保存的水果沿着运河送往下游的所有城市,批发给当地的商户售卖,而逐渐从田地里收上来的棉花,则是被幸福村囤积,取籽,制作棉衣,棉被,棉布,在秋冬来临的时候,才会对外销售。
  未来一两年内建成的渭南工业区里,会有一个达到数万人规模的纺织厂,每年,那里都将会出产几百万,上千万件棉衣棉被,以及数量庞大的棉布,有这样的产量供应,在关中普及的话,估计一年内就会做到,在全国普及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三年。
  将自家产出拉到小河集码头来卖的百姓,不仅轻松的还掉了借贷种苗的钱,多余的钱,还能将自家一年的税收全部交齐,除此之外,还有小小的结余。
  这还只是卖了幸福村点名收购的几种作物而已,小麦田里产出的小麦,由于产量翻倍,足够他们吃两年的了,收割之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