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所说的李孟姜,就是他跟韦妃的女儿,现在才七岁左右,历史上,她是贞观十五年被封为临川公主下嫁周务道的,现在看来,只怕得提前少许,以孙得寿的年纪,可等不得十多年。
房玄龄闻言,顺着李世民道,“此乃天作之合也。”
对于这种不涉及朝廷根本,又能维系皇权的问题,房玄龄当然是没有理由反对的,一旁的萧瑀也没有出声,只是觉得,这样的话,孙享福会跟着弟弟平白矮了李世民一辈,到时候只怕有笑话可看。
当然,这是李世民临时冒出来的一个想法,究竟嫁不嫁,还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商议,通过宗人府之后,才能通过,这些都是后话。
眼见着一条条大棚被搭建起来,眼见着一车车泥土被拉进村子,晚饭时间,李世民一行人才看到孙享福一干人等赶着装满施肥工具的车子回到村子,便忙喊了他到孙家的客厅开小会。
“正明对今年关中之地的农耕之事可有把握?”李世民说了句开场白道。
“当无问题。”
辛苦劳作了一天的孙享福,此时已经饿极,也没有功夫跟李世民闲聊,对着桌子上的食物,就发起了进攻。
“玄成将那百分之七的股份,拍卖出了三百五十万贯的高价,最终被清河崔氏所得,你意不意外?”李世民也不介意孙享福的饿死鬼模样,有些得意的在一旁道。
闻言,孙享福也没有兴奋激动的表情道,“一点也不,面对六家的联合,王氏不可能成功,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其实起到的是抬高价格的作用,至于最终购得股份的,可不是清河崔氏,而是除王氏以外的其余六家,因为,只有联合,他们才能对王氏形成压迫性优势,咱们下一步,还得想办法,拆开他们的联合,树立一个新的山头出来,清河崔氏,我看也不错哦!”
七十万贯的东西,卖出三百五十万贯的价格,翻了五倍,孙享福居然连吃惊的表情都没有,看来,他的心理价位,只怕还在这个数字之上。
看到他这副漠不关心的表情,李世民有点后悔听孙享福的话,让魏征来主持这次拍卖了,不过既然已经成交,后悔也没有用,倒是孙享福说的,将六大家族的联合再度拆散,让他们争斗起来的事情,李世民很是上心,不过这东西还得好好谋划,非一日之功。
等孙享福又吃了一阵,他才道,“朕听孙大力说,你要高价出售幸福村培育出来的种苗,有这回事吗?”
“有啊!幸福村的种子,花钱请来的雇工,整田搭棚需要的工具材料,制作肥料,土钵花费的时间,这可都是钱,其具体价值有多高,您应该清楚吧!不说盈利多少,小赚一些是必须要的吧!”孙享福没有否认道。
听孙享福这么说,李世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了,不过,最终还是觉得,‘亏’应该由有资本,有实力的人来吃,搓了搓手又道,“那个,朕的意思,关中百姓去年遭灾,你这种苗,是否可以免费派送?”
听到这话,孙享福顿时知道李世民为什么等自己吃好之后才说这个问题了,说早了,他肯定会吃不下饭的。
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时
孙享福几乎都不用考虑,就一口拒绝道,“陛下,您可不能让百姓养成吃白食的习惯,这样,迟早会将他们惯成刁民,就拿去年修路的事情来说,他们干活,朝廷发放给他们粮食,就被很多人误解成了干活拿响。
其实则不然,这是朝廷在赈济,在灾年的时候,他们的付出的那点劳动,可换不来能够养活全家的粮食。
此后,到今年第一季农作物收割的时间内,所有朝廷出粮食的行为,也都应该定义为赈济,不然,陛下在今后在执行徭役制度的时候,百姓就会有怨言,我虽然并不看好朝廷的徭役制度,但在陛下没有废除它之前,应该想到人心。
以幸福村的财力,确实能承担起关中所有田地种苗的开销,但却没有让幸福村平白承担的道理。
我们的钱,也是我们辛苦挣来的,而且,您想过没有,您今年白给他们了,明年却不继续白给,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在臣看来,怎么施恩于百姓,也是个技术活,没有钱,可以先欠着,等他们田地里产出了,有了收益,再来还上都行,让一方吃亏,另一方平白受益的事情,是做不长久的。
再有,关中的田地,有一半是自耕农就不错了,那些大户人家,世家的田地,难道也让我们免费送?他们可是有钱的很,可一旦开启了免费送,他们就不会出钱来买了,他们会想各种办法来占便宜。”
孙享福不是没有想过把这事全部交给皇帝或者朝廷来办,自己只要找李世民收成本钱就好了。
可是,他太了解李世民了,国库现在根本没有钱支付,如果让李世民欠账的话,呵呵,这些钱八成是收不回来的,孙享福自己的钱收不回来倒是没什么,但这是幸福村集体的钱,孙享福只是村集体最大的股东,他得为所有人考虑。
李世民只是说了一句‘免费派送’,就被孙享福吧唧吧唧半天顶了回来,顿时心情老不好了,不过细思之下,他又觉得孙享福说的很有道理。
一个乞丐,你每天路过他面前的时候,给他一块钱,他未必有多感激你,但你有一天路过的时候,没有给,那么,此前他对你的那一丢丢感激,就会全部都烟消云散,甚至会变成仇恨你,这就是人性。
孙享福并不知道用什么词汇给李世民讲清楚这里面的道理,只能靠他自己去悟。
这和孙享福建议李世民北巡,每年给北方的牧民带去不同种类的东西不一样,那是有目的性的想要推动民族融合,而且方式方法也会逐年演变,从最开始的送东西,到邀请看歌舞,宣扬文化,与白送,是两码事。
李世民沉默不语,率先悟到了的马周却是出声支持孙享福了,道,“臣认为孙都督说的有理,幸福村能够免费教大家耕种技术,已经是难得,如果再免费给百姓提供种苗,恐怕这民心······”
说到这里,马周就闭嘴了,李世民却是知道了他想要说什么,顿时觉得刚才自己是仁慈过了头,即便是免费送给百姓,也不应该是幸福村送嘛!该是他皇家来送,收取民心才是。
所以,李世民又道,“既然如此,你就以平价出售给百姓吧!人力物力方面消耗的钱财,朕补给你一些,正好,你早先从他们几家手上收的好处不是没有交给朕么,就抵扣掉了。”
闻言,孙享福虽然表面上装着很不情愿的样子答应了下来,内心里却是在偷笑。
刚才那些话,可都是他故意借此事说给李世民听的,以孙享福和幸福村百姓现在的身家,又怎么可能在乎种苗上的这点小钱呢!他本来就没打算在这些种苗上赚多少钱,为的,只是解除自己收受好处,李世民心里产生的小疙瘩而已。
索要好处是孙享福计划中的一环,他故意把消息放给王圭,最后,再将消息卖给其它几家,就是为了让他们自以为得了小道消息,憋足了劲筹备钱财物资,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将竞拍价格抬高。
想来,现在没有成功拿到地的王圭,是很想来找孙享福谈谈话的,要是这样的话,他的下一环计划,就能实施了。
很快,马周就帮李世民草拟了一份很无耻的圣旨,言明,幸福村培植早熟种苗,代价巨大,所以,成本极高,皇帝体恤百姓疾苦,将内府全年的供奉五十万贯捐出来补贴百姓,帮百姓负担了一半的成本,所以,百姓们只需要半价就能买到幸福村培育的种苗了。
这封圣旨,如无意外的话,会被马周拿到报纸上大吹特吹,现在,他已经熟悉了宣传口的重要性和套路,玩的很六。
至于今年不收朝廷财政一分钱供奉的后宫会怎么过日子,百姓们就只有脑补了,估计那些不知道内情的百姓会以为皇帝一家子今年也会吃糠咽菜,过一年的苦日子吧!这可都是为了能让咱们老百姓低价买到种苗,真是好皇帝啊!
然后,圣旨的后半段就是百姓如果无有资产,可以找幸福村借贷种苗的事情,等田地里有收成之后,再自行偿还。
让百姓跟幸福村形成借贷关系,其实是有好处的,东西借贷了出去,能不能收回款项,就看你的后续跟进了。只有保证百姓们的田地里都有产出,幸福村才能顺利的将借贷出去的钱收回来。
这方面问题,李世民算是看的比较深远的了,毕竟,由朝廷去追讨种苗借款的话,不是太好。而有了这个政策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