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城市把这笔钱取出来。
  手续费还是要的,但和方便性和安全性比起来不值一提,谁愿意带着一大笔钱上路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谁又敢保证顺风邮局能兑现承诺呢?要是邮局出了问题,存了钱的商人恐怕比遭遇劫匪还惨。
  抱着这种疑虑,大多数商人都在观望,准备看看有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是位来自凉州的毛线商人。
  产自甘凉路的毛仿品在南方沿海地区非常畅销,这里的冬天穿毛衣最合适,既不臃肿又能保暖。
  卖完了毛线,凉州商人觉得趁着年节期间带点丝绸回去还能赚一笔,可手头的钱款不太充裕,咋办呢?
  正好明州的顺风邮递改成了顺风邮局,不光能送信还可以异地存取款,只要两地都有顺风邮局或者银行。
  作为一名凉州商人,湟州银行的名号必须知道,也必须相信。这家银行自打开业至今,不管是发行新币还是农业贷款,从来没失信过一次,比当地官府的信誉还高。
  既然有湟州银行参与,凉州商人啥顾虑都没了,马上给家里人去信,让他们把钱存入湟州银行,然后再把汇款单通过顺风邮局送过来。
  一个半月之后,凉州商人就从明州邮局里如数拿到了家里汇来的钱款,当面付给原本不太相信的明州绸缎商,再雇上三辆顺风镖局的箱车,带着丝绸和对生活的曲线憧憬,美滋滋的返回凉州发财去了。
  其实这位凉州商人并不是顺风邮局联络好的活广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应该是明州的钱家,不承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把钱家的风头给抢了。
  不过广告效应比钱家来做一点都不次,在明州、杭州、台州一带做买卖的甘凉路商人很多,既然老乡成功了,再加上对湟州银行的信任,明州邮局的业务量立刻就多了起来。
  刚开始全是甘凉路商人登门,马上又有福建商人加入,连带着河北路商人也一起跟进。
  据说两淮修河制置使、凉王王浩也是这里的大客户,他的手下正在河北路雇人砍伐树木,所需费用也是通过顺丰邮局直接转往大名府银行,再在当地提取现金,方便极了。
  要说这两个顺风真尼玛会做生意,啥货物都不卖一年到头可不少赚,只需看看各地顺风镖局门庭若市的场面就知道了。
  可惜这个买卖谁也不敢抢,要论走南闯北,谁也不敢拍着胸脯说全能平趟,半路出事儿就不是小事儿,钱财好说,人命咋赔?不用多,每年来几次就没人敢来花钱买方便和安全了。
  那顺风镖局为啥能做到万无一失呢?沿途的歹人急眼了连官军衙役都敢抢,没有不敢抢镖局的道理。
  嘿,至今为止还真没人敢抢顺风镖局,原因很简单,据说镖局里的镖师全都是退役的新军,其中还有不少蕃人和党项人。
  光听到凉王的名号,百分之九十的官府就选择退避三舍了。这位没法惹,根本不讲官场规矩,动不动就喜欢把人挂到木杆上,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但道上的绿林好汉可不管谁是凉王,但他们怕新军。退役的新军也是新军,那可是三千敌十万、打得西夏人闻风丧胆的强军,杀人杀的手软,谁觉得自己比西夏正规军还厉害大可去试试。
  随着幽州被宋军攻陷,就算有极个别胆大妄为的盗匪团伙,也把试试看的念头收了起来。凉王带着三万新军切瓜砍菜一般冲进析津府,打得几十万契丹精锐抱头鼠窜。如果不是朝廷拖后腿,辽国皇帝肯定也跑不掉,一并全给抓回来。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老百姓才不管呢,反正福州日报上写的、瓦市里说的凉王传都是这么讲的,凉王是大英雄、新军是百胜军、朝廷奸臣是大坏蛋,听着很过瘾嘛。
  此时谁要是还敢去抢新军的镖车,那就不再是武力值问题了,而是人品问题,会被道上的同行所不齿。
  其实胆大的人不光有,还不少呢。人要是饿极了、穷狠了,谁管你是不是凉王、是不是英雄,照抢不误。
  不过真没有一个成功的,面对装备了蝎子弩和链甲的镖师,别说小股盗匪,就算内地禁军来了照样没戏。只有边关那些经历过血雨腥风洗礼的边军才能与之一战,还得战术得当,否则也打不赢。
  这还得感谢北宋朝廷的弱枝强干政策,为了防止内乱,宋朝各地的武备力量非常弱,弱到各州城连城墙都不能维护修建。民间倒是可以持有武器,但只能装备软弓布甲,战马更是别想。
  拿这点装备去对付退伍新军和特种兵,换成契丹人也没戏。很多时候都不用发射弩箭,三两个镖师骑着马一个冲锋,对面几十口子就全跑了,还剩下好几个被马匹撞得骨断筋折的。
  更可怕的还不是镖师,而是镖师背后的一股神秘力量。抢劫镖车失败跑就是了,大不了下次碰到镖车躲着走。要是这么想可就错了,凡是敢打顺风镖局和邮递车辆的人,不管是官还是匪全不得好死。
  快了十天半个月,慢了一年半载,凡参与过此事的人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人弄死,且没一个能死痛快的,有时候还会连累家人朋友。
  刚开始大家还没留意,可不知道从谁嘴里传出来个推论,说是死的人都曾经抢过顺风镖局和顺风邮递的车辆,这是遭到报复了。
  几年下来,随着类似事情越来越多,这个流言也越传越真,还加上了不少神秘色彩。说新军之所以战无不胜,并不是领导有方、三军用命,而是学了凉王的法术。
  这些镖师不用看到人,百里之外照样能取敌人项上人头。但也不是想杀谁就杀谁,凉王教师他们法术的时候下了法门,为非作歹会被反噬,只要不惹他们就不会遭到报复。


第685章 农业合作社
  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依据,有些人确实死的不明不白,连怎么死的官府都查不出来。也确实死的特别惨,甚至好端端的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自爆炸成了肉块,连尸首都凑不齐,这不是法术还能是啥。
  慢慢的凡是有顺风镖车经过的地方,绿林和江湖中就多了个规矩,看到铜钱旗躲着走千万别惹。有命抢没命花,凡人能对抗,神灵真惹不起。
  实际上和神灵真没啥关系,人都是山川督查院杀的,流言也是王二和王十派人散布的,目的只有一个,用最低成本维护顺风镖局和顺风邮递的声誉,这两个行业就是靠名声挣钱的。
  也正是因为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为顺风镖局打下了可靠可信的名声,洪涛才敢把银行系统融合进邮递系统成了顺风邮局。
  表面上看镖局、邮递和存取款都是单独存在的行业,实际上它们是一环扣一环,必须互相扶持才能存活下去。别人想模仿不是不可能,但难度太大,短期内没有可能性,也就不用担心全方位的竞争。
  顺风邮局能够独霸金融市场,洪涛就能进行下一步计划了。他要用异地汇兑业务把商人们绑到自己的贼船上,让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这套东西。
  下一步才是吸纳民间资本,开展存取款和放贷业务,这等于是用商人们的钱替自己培养出更多商人,再用百姓的钱去扶持商人做大。同时自己也会从中攫取很大一块蛋糕,用来补贴修河、劝农、办学和医疗计划。
  说白了吧,洪涛就是不想光花自己的钱去替朝廷干活儿,这些工作本来都应该由他们去做,做不好都不称职。
  自己这点钱听着挺多,其实连一个小项目都完不成。任何一个东西只要前面冠上普及、全民之类的字眼,需要投入的资金都是海量的,还得源源不断。
  收益倒是有,也不少,可期限太远,远到没人看得清,看清了最终收获的权利也很可能保不住,所以才没人乐意去做。
  其实很多人还想不明白,只要让这些产业走上正轨,比干什么都挣钱,还不会被朝廷限制。谁听说过朝廷不许农民多打粮食、不许孩子读书、不许百姓看病的?
  通过多读书让人明理、通过看病让人免除后顾之忧、通过丰收让人吃饱穿暖、通过修整河堤让人安居乐业。
  谁敢反对这些,谁就是和全体百姓对着干,到时候不用自己号召,百姓会自己想办法保卫自己的利益,前提是得让他们先享受到、体验到好处。古人不是说了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就是人性。
  “还得说二丫头有本事,她都在福州把合作社搞起来了,不光吸纳了大地主家的佃户,还在报纸上挤兑的人家没脸出门见人。”
  此时始作俑者反倒最闲在,把每件事儿都开个头,然后躺在扬子镇王府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