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5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的口径好像要小一些?”说实话,如果不追求产量和成本,谁都喜欢精美的产品,包括洪涛。不过当他拿起盒子里附带的子弹时,眉头有点皱。
  “重三斤五两整,枪管内径三分一厘,弹径三分。别看它要细一些,小人试过了,威力不减,请大人试射!”王大头很留意驸马的表情,发现这个微小的变化之后马上做出了解释。
  刨去材质和纹饰,两把枪在外形上其实很像,王大头的纤细中透着一股阴冷,像个刺客;黄怀安的粗壮而暴烈,仿佛猎人。
  但一装弹就会发现两把枪的枪膛和枪栓部分完全不同,王大头这把枪采用的装弹方式非常特别。
  枪膛里有个和纸壳弹差不多长度的钢管是可以立起来的,底部有刀片,用来割破纸壳弹的底部,稍微旋转一下就能让发射药堵住引火孔。
  这根钢管的前部是圆锥形设计,有四道密封环,装完弹把钢管放平旋转四十度,密封环就和枪管后部凹槽里的密封环锁闭在一起,有效的防止了漏气。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大头的短枪尽管口径小、装药量也略少,但射程和精度还要略高于黄怀安的短枪。


第663章 火炮
  当然了,这里也有工艺误差的关系。王大头这把枪已经精密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除了机械加工之外,打磨工艺也是大匠级别的。
  有些地方洪涛都无法分辨出来到底是不是用后世数控机床加工的,简直到了严丝合缝的程度,必须是八级钳工的水平。
  以洪涛的胳膊和手腕强度,两把短枪轮流发射五次就再也端不稳了,剩下的试射工作全由跃跃欲试的王大她们代劳。
  一时间制置使衙门的前院里就像在过年,爆竹声噼里啪啦,东屋上的两个燕尾脊算是倒了霉,被打得千疮百孔、七零八落。
  “好了,先去吃午饭,孰优孰劣答案在饭后给出!”眼看再打下去房顶就要完蛋,洪涛赶紧制止了这群疯狂的暴力女。
  这两把枪说起来并不是黄怀安和王大头的原创,充其量算是三手仿造,二手的自然是洪涛本人了。它们真正的发明者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挪威人,前者叫夏普斯步枪,后者叫卡曼尔莱德步枪。
  夏普斯步枪设计生产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是南军的装备。它的气密性装置与楔形炮闩类似,结构简单、装弹方便,射速也不错。
  有效射程达到了四五百米,最大射程近千米,在当时已经算很好的步枪了,常被南军用于远程狙击。
  卡曼尔莱德步枪比夏普斯步枪出现的还要早十几年,是挪威军方出于自身要求从丹麦一种步枪上改进而来的。
  它不追求射速,更倾向于射程和精准度,所以在枪栓气密性上下了更大功夫,有效射程在五百米以上,且准确性很高。
  上上辈子穿越到南宋时洪涛还不知道有这两种枪,回到现代之后才重新搜集资料,一方面是为了印证当时自己的选择还有多少改进余地,另一方面也是充实脑子里的记忆,为有可能的下一次穿越打基础,没想到还真用上了。
  但记忆再清晰也需要有人能实践出来,洪涛自己肯定没这个手艺,毕竟是后装枪线膛枪,对枪膛和枪栓的密闭效果要求很高,依赖当年甘凉路的工业基础也很难做出来。
  但这并不妨碍他把脑子里的东西全画下来交给黄怀安和王大头,让他们自己去琢磨,可是结果有点出乎意料的好。
  这两个人由于脾气秉性的差异,在枪支的结构设计上各持己见还不愿意融合,正好又赶上疏散行动,最终愣是一人造出一把。
  虽然是短枪,其实和长枪没有太多区别,现在最麻烦的不是枪管,而是枪膛和枪栓。以这两把枪的金属加工精度,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再是纯手工打造,有了初级机床协助,长一些的步枪枪管也不是问题。
  “平心而论,大头的短枪性能更优越一些……老黄,别灰心,听本官把话讲完。”
  酒足饭饱,洪涛一张嘴就让黄怀安忐忑不安的心坠入冰窖,同时也让王大头的光头更亮了。可是话锋一转,局势重新变得不太确定。
  “这把枪就算采用同样的材料,工艺也过于精密,造价和工时肯定会高,不利于大批量生产。老黄这把虽然在重量、口径、射程和精准度上都稍逊一筹,但它的零件相对少,加工难度低,维护起来也相对简单。”
  “这个道理其实在生产滑轮弩时就考虑到了,三万新军只换装了二万,不是本官不想给剩余的一万新军换装新式滑轮弩,而是成本太高、维护太复杂。要是装备几十万军队,不等敌人来打我们自己就会把国库拖垮、把工匠们累死。”
  等这席话说完,王大头的脸也垮了。好东西不一定就好用的道理他在湟州工坊时就懂了,可惜大半辈子养成的习惯始终占了上风,光想着如何把一件东西造到极致,忘了考虑成本。
  “但是……嘿嘿嘿……要说我两位工程师的枪都是好东西,咱们能不能这样。老黄致力于长枪的研发,大头则专注短枪。长枪有长枪的用武之地,短枪也有短枪的发挥空间。先不急于打造太多成品,一边小批量生产一边继续改进。这两把枪本王就全留下了,它们会改变全天下,本王在此谢过二位!”
  挑了一大堆毛病,洪涛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别人还拿着弓弩大刀呢,您都玩上后装线膛燧发枪了,还这么多叽叽歪歪干嘛。
  枪的图纸是自己带来的,可后边的工作都是王黄二位、以及在他们身后的一大批工匠不懈努力的结果。看一看王大头残疾的右手,再看看黄怀安未老先衰的面容,这个大礼只能算利息。
  “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没有大人提点小人几辈子也不敢想能像削木头一样切削钢铁,更造不出此等利器。只是此枪不能太过频繁使用,小人曾在江边荒滩试过,连射十五次以上枪膛就会发热无法开合。枪管里还有些铅皮黏连,时不时就要用铜刷去除,不知大人可有解决之法?”
  枪造的不一样,两个人的风格也不一样。王大头属于老派手艺人,文化不高更执着钻研手艺本身。黄怀安文化程度比较高,自我学习能力比较强,想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全面,把制造和实用结合的更紧密,非常愿意多琢磨一些为什么。
  “发热是正常现象,弓弩连续发射次数过于频繁一样会疲软,火枪也是如此。枪管挂壁的问题很好解决,铅弹制造好之后加入石蜡滚摇一段时间,让其表面挂上一层石蜡之后,挂壁现象会减少。想完全根除难矣……本王正在托周家人去找石墨矿,如能找到,加入石墨粉效果更佳。这些事不急,本王这里还有一份图样,你两人倒是可以先揣摩揣摩,若是可行恐怕就又要搬家了。”
  枪管发热、内膛挂铅都是早期火枪的顽疾,即便到了后世也无法彻底解决,在没有新材料的情况下只能无视。
  其实连续发射十多次已经能满足战斗需求了,试想一下,几百上千支有效射程超过四百米的后装线膛枪齐射十多次,对面的敌人还能剩多少?
  目前的步兵战术中还没有散兵队形、卧倒躲避之类的操典,密集冲锋是主流。人马越密火枪的杀伤力越高,且不存在甲胄无法穿透的问题。只要打上基本也就丧失了继续战斗能力,能抗住五轮齐射的敌人就算精锐中的精锐。
  “大人莫不是要继续开工坊!”举家搬到了新地方好不容易刚站住脚就又要搬家,王大头和黄怀安都没说半个不字,几乎同时问出了一个让他们怦然心动的问题。
  没有工坊的工匠手艺再好也是半个废物,整天替别人修修改改全是小打小闹,好不容易做点正经物件还得藏着掖着,和做贼差不多。
  很多材料、器械,小作坊里面是无法提供的,有一大半时间都浪费到准备原材料上。要是有了工坊体系支撑,他们的研发进度还会更快,制造水平也会更高。
  至于说搬家的问题,和这些好处比那都不算事儿。驸马给的工钱不管搬到哪儿去都能让一家人过上富足生活,那些神秘的护卫还会帮着解决一切麻烦。
  “先看看这些,本官打算在福建路重开工坊。”火枪的研发工作比洪涛预估的快,有些事儿就必须提前准备了。自己可以不造反但不能不自保,凡事儿皆有万一,万一走投无路那也不能眼睁睁等死。
  福建路山川起伏,很多地方只有宗族势力,朝廷根本不插手。当地有王家的关系,还有铜矿和铅矿。找个有河流山溪的小山村弄几个不太大的作坊,只要能让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