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呦,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马保长,加双筷子不介意吧?”
  前院堂屋里摆着一高一矮两张桌子,已经放上了几盘菜,看样子人家正打算吃饭。洪涛看了看,居然有肉有鱼,自家的佃户生活条件不错,他这个当地主的也跟着高兴,不打算走了。
  “……粗茶淡饭如何使得……”马保长没敢真信,哭丧着脸扭头望向大光头。
  “……”朱八斤做不了主,只能冲老头摇摇头示意他别拒绝,然后又向屋外挥了挥手,叫来一名特种兵耳语了几句。
  “王爷请上座……”马保长一看这顿饭躲不过去了,只好换上另一幅看着比较真诚的笑脸。
  “那本王就不……”别谦让,洪涛就算跪在地上磕头老头也不敢坐上座,麻利的赶紧就位。
  “今日是爷爷七十大寿,那是我家爷爷的座位!”可惜屁股还没沾到椅子面儿,刚才骂自己不如狗的小伙子又张嘴了。他很有自己的风范,别说话啥事儿没有,只要一张嘴肯定没好话。
  “呵……真是寸啊!马保长,过来赶紧坐下,免得您孙子冲我瞪眼!八斤,派人回去拿点贺礼来,总不能空着手给老寿星祝寿。”
  这些年跟着特种兵和新军训练确实有点成果,洪涛愣是在椅子上蹲了个马步,最终也没让屁股粘到椅面。
  朱八斤派人拿回来的贺礼全都特别实在,各种罐头,有荤有素、有干有稀。每桌上都放一圈儿,还给后院的女人孩子送去一些,可劲儿吃,不够还有。
  另外还有两瓶驸马酒,先不说酒的味道如何,光是装酒的玻璃瓶子就把马保长一家人吓得够呛。如此大而透明,隐隐约约还有花纹,拿到市面上保不齐能在城里换个院子呢。
  “来来来,别光看,动筷子动筷子!老人家,祝您长命百岁、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一起举杯啊,无论大小这一杯都要喝,不喝就是心不诚。”
  洪涛喝的酒市面上真没有,装酒的瓶子自然也没有,百分百是私酿。但没人敢抓,这是长公主酿的,还特意在驸马府里挖了酒窖储存,一年压一年,存够了年头再拿出来喝。
  重点不是酒和瓶子,而是他的祝酒词。这也太现代了,别说马保长一家,连周一日和朱八斤都听不太懂。
  但最后一句都明白意思,喝吧,谁少喝一口都逃不过洪涛的眼睛。包括另一桌上的两个半大小子,也被逼着干了一杯高度白酒,辣的又吐舌头又瞪眼。
  “马保长好福气,儿孙满堂,身子骨可还好?”两杯酒下肚,洪涛也不盯着别人的酒杯了。高度酒起作用很快,喝酒就是为了缓和气氛好聊天。
  马保长到现在脑子还是晕乎乎的,皇帝的妹夫能上村子里转一圈已经是百年不遇的新鲜事儿了,还能和自己坐在一起喝酒,说出去谁信啊。
  “托官家的福,这把老骨头还能下地抡锄头……”但让酒精一刺激,怕的感觉逐渐减弱,表情也自然了许多,说话都利落了不少。
  “您家租种了多少地?收成如何?”此时才进入了正题,洪涛想亲自打听打听这边的农业数据,和大名府一比就知道大概状况了。
  “小老儿不是佃户,祖上传下来百亩薄田,就在王爷您家的田地南边,挨着……”马保长这么半天了还是第一次直起腰来说话,这个话题太令他自豪了。
  “哦!本王以为自己才是地主,原来马保长也是同行,来来来,为了地主干一个!”
  洪涛表面上没露声色,心里却有点纳闷。家里有一百亩地,还不缺劳动力,按说日子应该过得更好才对,总不会是故意和自己装穷吧。


第658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
  想搞明白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劝老头继续喝酒,没喝惯高度酒的人稍微喝急一点就容易醉,只要醉了就好旁敲侧击了。
  马保长觉得这位驸马人真是太好了,年纪不大、说话和气、待人也热情。虽然有些话根本听不懂啥意思,就冲能和百姓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的做派,应该是个好官!
  心里一放松,酒精再一刺激,老头很快进入了话痨状态,让说的不说,不让说的也要说,谁不让说和谁急!
  “扶你爷爷回屋歇了吧,天不早了,我们也该走了,今日多有叨扰,改日让你爷爷带着一家人去本王府上做客,再继续喝过。”
  一边喝一边聊,老头讲的痛快洪涛听得认真。可苦了周一日,抱着小本子奋笔疾书,酒菜全顾不上了,直到马保长彻底醉倒,洪涛和马家人告辞时,才赶紧抱着肉罐头吃了几口。
  “放下吧,回去官人给你下热汤面,再窝上几个鸡蛋。”看到周一日大口大口吃肉的样子,洪涛一把抢过了罐头。这都是别人吃剩下的,不能太亏了自己媳妇。
  说是这么说,回到府里做饭的却是王三。别看女汉子是军伍出身,做起热汤面来有板有眼,利落无比。不过王三说了,她只会这么一道拿手菜,平日在军营饿了就自己弄着吃,其它的一概不会。
  “看你笨的,光会打打杀杀,将来如何嫁人?”不光不做,洪涛还是吃的主力,周一日一碗没吃完,他两碗都下肚了。
  在马保长家他也没吃饱,或者说根本就没怎么吃,光灌酒套话了。俗话讲放下筷子骂厨子,洪涛就这么没品,把王三说得一文不值。
  “大姐能嫁出去我也能……还不都是爹爹偏心,哼!”王大是表面憨厚心有沟壑,王三是真耿直。
  对于自己出嫁的问题不仅没有任何回避,还直白的表达了不满。把责任都推给了偏心眼的老爹,凭什么光给大姐找夫君,而没有自己的?
  “这也怪本官!”洪涛把碗往桌上一顿,面汤都不喝了,瞪着眼等着周一日说句公道话。
  “她们岁数也不小了,是该在这方面多操操心。”周一日也放下碗,笑吟吟的看着自己这位有时候聪明有时候傻的夫君,说出了公道话。
  “……此事还是交给夫人操办吧,本官可有的忙喽。睡觉睡觉,明天早起再陪我去田里转转。”
  周一日说的没错,王大今年二十二岁,王二和王三都二十一,除了十七和十八不够十五岁,其他孩子不管男女都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有几位甚至都成了老姑娘,难怪王三怪自己偏心。
  这事儿洪涛不打算再大包大揽,通常而言给子女找媳妇选夫婿是做母亲的职责,自己都是凉王了,整天四处保媒拉纤有失身份。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洪涛心绪不宁,自然少了做媒婆的兴趣。通过和马保长的这顿闲聊,他觉得好像并不太了解宋人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底层人民。
  自己是在甘凉路待过好几年,但那里不是传统的宋人生活区域,牧民和拓荒民也代表不了真正的农户。
  大名府附近倒是有不少农户,可是自己在当地没管理过民政,大面上的事儿知道,缺少对细节的了解。
  今天马保长算是给自己补上了一节课,虽然讲得也不是很全面,却非常细致,细致到一文钱、一斗米、一尺布。
  南宋农民的赋税比较重,这一点洪涛亲眼见过,还研究过。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战败退守秦淮以南,秦岭淮河一线成了战区,失去了大片平原耕地,需要用更少的土地供养同样多的官僚体系和军队。另一方面皇室南迁,重新修建皇城和前线的防御设施,工程量加大,需要更多国家投资。
  刚刚站住脚的南宋朝廷国库空虚,除了大力发展工商业之外,最短平快的恢复方式就是在两税之外增加了一些杂税,比如“经总制钱”、“折帛钱”、“板帐钱”、“月桩钱”等等。
  但在北宋中前期是不存在这些问题的,农民的负担相对前朝要轻,也没那么多杂项,主要就是春秋的田赋、支移折变、丁赋、合籴合买、夫役五方面。
  田赋就是按照土地面积收税,每年两次,夏天收钱帛、秋天收粮食。夏税每亩几文钱到数十文不等,秋税则按照土地贫瘠分成上中下三等,北方和南方也不太一样,大致比例是十抽一,亩产二石粮食缴纳二斗税。
  支移折变有地区性质,比如边关地区、受灾地区需要粮食,朝廷就会让周边产粮区把秋税的粮食送到边关或者灾区去缴纳。
  大多数百姓肯定没能力也没时间把粮食送那么远,于是就要缴纳运费,由官府组织一起运输,这就叫支移折变。
  丁赋就是人头税,二十岁到六十岁的男子无论主客户都需要缴纳。这笔税也有地区差异,且差别很大。有的地方比夏税低很多,有的地方能是夏税的好几倍。
  合籴合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