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4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好的桥炸了岂不可惜……”蒋二郎看着岸边堆放的铁链,真舍不得啊。一个铁环就一百多斤,都是上好的碳钢,稍加捶打就能用来做刀剑,锋利无比且坚韧。
  “又不是都给炸了,只断几根铁链,想接还能接上,费几日功夫而已。去准备准备,出来不少日子了,府城不能老不管,该回去了”主意出完,第一座桥墩的基础也打上了,洪涛立马就要开溜。
  干活儿不是他的长项,这里已经成了大工地,半个月内调来三千多工程兵和民夫,乱糟糟的不安全。也没人有功夫再听自己瞎叨叨,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回造船厂看看第一批远航的孩子们成绩如何吧。
  时隔一个月再次回到黄河大堤,眼前的景色又有变化。原本躺在岸边的船体龙骨已经被一片片厚木板覆盖,看起来不再显得散乱,大致的形状也有了,一艘下宽上窄的怪船。
  不远处还有比怪船更怪异的东西,一个黑乎乎的大球漂浮在半空中,大球下面还有人爬上爬下,远远望去很吓人。
  反正把特里公主吓得够呛,直呼神仙下凡了,死活不肯靠近,还拉着洪涛的袖子也不打算让自己的男人靠近。
  “看看,是神仙吗?他们要是神仙本官就是神仙头子。小心点你的腿,别走太快,本官还有事情要忙,自己去转转吧。”
  洪涛没废话,一把抄起公主的身体横抱在胸前大步走了过去,直到能看清热气球下面的绳梯才把人放了下来,再从黄蜂手里接过拐杖往公主腋下一塞,像哄小孩子般拍了拍人家的脑袋,转身下了大堤向船厂走去。
  特里公主恐怕都不知道王诜走了,脖子都快仰断了,死死的盯着头上那个大黑球,眼珠子半点不敢错,脑袋里估计正人神交战呢。
  和她一样怀有各种疑问的还有不少人,可惜他们都没有靠近观察的机会,只能远远站在大堤下面围观。
  自打这个大黑球突然出现之后,大名府城附近的百姓就炸了锅,头几天是吓得不敢靠近,后面改成了蜂拥而至,要没有新军拦着肯定得把香案摆到大球下面去。
  洪涛让新军把热气球升起来真不是装神弄鬼,以他的鸡贼性格,既然造出来了总得有点用,不能浪费。可干嘛用呢,他打算当做新军的瞭望哨。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热气球配望远镜,必须比谁看的都远。
  和训练水手一样,下海不容易上天更难。不管是新军还是特种兵,爬上千米的山峰没问题,可一说上热气球就晕。这种反应没辙,只能靠训练慢慢消除。
  于是这颗热气球就成了新军的又一个训练项目,每天都有一都士兵绑着热气球上垂下来的绳子挨个爬。光爬上去还不成,得清晰准确的用旗语向下面汇报两里外大堤上竖着的两排草人有多少个,才可以爬下来。


第567章 迟迟未归
  “小老儿见过侯爷……”刚走下河堤,第一个跑过来的就是黄老爹。
  这个老头越来越懂礼节了,恭恭敬敬深揖之后垂头站在一边等待吩咐,身上半点之前的粗鄙感觉都没有,配上同样的新军作训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工坊里的老工匠。
  让他有如此大变化的除了衣服之外,主要还是各工坊工匠之间的传帮带作用。造新式大海船是综合技术的体现,光靠船匠和木作无法完成,需要所有工坊的工匠凑在一起合作。
  通过这些接触,黄家和他们带来的船匠很快就融入了体系中,速度不是一般快。尤其是家里的小辈儿,已经开始跟着工坊里办的识字班上课,能这么快意识到新知识的重要性就是很大的进步。
  这些进步真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听了其他工匠的话,而是这艘大海船的功劳。一艘还未建成的船就让黄家从上到下意识到不认字、不会术数几何有多难。
  所有工序都配着图纸,目前这些图纸黄家人还看不懂,需要洪涛亲自讲解。平日里还得配上几个儿童团的孩子,有忘了或者搞不清的数据再由孩子们解答。
  不管龙骨拼接、桅杆制造、舵轮传动、带孔舵板、艏艉楼结构,还是船舱的肋条、船板接合、减摇鳍安装,都是宋朝船匠从来没接触过的新技术。
  作为合格的工匠,黄家是一门心思的要学会,还得变成自家的绝技。既然是自家绝技,怎么能总靠别人指点呢。所以学习的热情是自发的,没人逼着,不让学都不乐意。
  “出海的船还没回来,会不会出问题?”洪涛不是来看热气球训练效果,也不是检查造船质量,回到大名府他才知道两艘训练船未归,立马就慌了。
  按照计划,这两艘船返航的时间是两旬到一个月之间,风向合适就快几天,风向不合适就慢几天。可已经快四十天了它们依旧不见踪影,这要是出了啥问题,犹太水手倒不是太心疼,宸娘和那些儿童团的孩子真舍不得。
  “侯爷放心,蒲家水手的本事老汉见过,他们在南洋跑过,这点小风浪不碍事。侯爷的船也是一顶一的牢固,没有两艘一起出问题的道理。想来是有啥事儿耽搁了,老汉见惯了跑海陆的,别说差十天半拉月,三五个月也是常事儿。”
  黄老爹在这方面比洪涛镇定的多,俗话说关心则乱,他和船上的人没有太多关联,看问题的角度反倒更客观。
  “嗯,也对,那就再等等。走,您陪我上船看看,这艘入冬之前可能完工?”洪涛也不是婆婆妈妈感情太丰富的人,别说是养女养子,就算亲生儿女在船上该放下也能放下。
  黄老爹说的没错,犹太水手的技能和经验绝对没问题,宸娘和王家族侄的导航术也肯定没问题,船只质量更没问题,那就别瞎担心了,干点正事儿吧。
  “包在老汉身上,侯爷放心,船要是造不好,老汉一头钻冰窟窿里!咳咳咳……”黄老爹把胸脯拍得咚咚响,可毕竟年纪大了,震动了心肺,差点没喘过气来。
  “千万别,人在明年还能造,人没了船也就没了。本官看这条船也用不上那么多人手,不如把另外两条船的龙骨也下了吧,冻上一冬天还能让木料更紧实。”
  船造的还算不错,有些细节处理的还不尽如人意,但没关系,不影响正常使用,只会减少使用寿命。第一艘船不能要求太高,造成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
  等第二艘、第三艘船造完,这百十号人就是北宋最顶尖的船匠。不用继续教,他们自己就能琢磨着造出更大的海船。
  技术这玩意和人的贪婪一样是没有止境的,一山望着一山高,总想翻过去看看前面还有啥,哪怕一代人没成功,下一代人依旧会继续攀登。
  这不是一两个人的行为,一百多人啊,将来散出去就是几十个火种,就算自己想把他们都熄灭,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朝廷更拦不住。
  “要得、要得,这些木料阴干的时候还短,多凉凉也使得。就是帆到现在还没着落,要不老汉回一趟明州,多花几个钱找最好的作坊,年底之前还能赶趟儿。”
  多干活儿黄老爹不愁,现在匠人们心气正高,马上给第二艘、第三艘船下料正好可以让手艺再熟练熟练。但是这艘船造好了也无法下水,因为它没有帆,帆船帆船,没帆就没船。
  “这事儿您老放心,本官已经找好了作坊。咱的船是大宋独一号,帆也是独一号,别人造不了。这里有您盯着本官放心,但也不要太累,船以后还有的是,不要急于一时,累坏了身体得不偿失。”
  船帆确实重要,但这事儿已经解决了。王二一个多月之前就来信报告,凉州棉纺厂已经造好了三种传说中的帆布,每样先做三套。
  只待这边给了确切消息再继续生产,如果都不合适那也没辙,光凭一封信几百字的描述就想要成品,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王二想多了,帆布的替代品洪涛已经找好了。制皮作坊的格朗名义上是在做第二个热气球,其实他缝制的是小牛皮船帆,假如凉州的帆布都不适用那就上皮帆,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没有这个把握洪涛是不会把海船纳入未来战争计划的,只是这件事儿不能和外人说,那样会有损自己在工匠眼中的高大形象。
  声望这个玩意看不见摸不到,可在有些时候特别的好用。比如说现在的自己,就是工匠们眼中的老天爷,说一不二,谁敢质疑谁就是大逆不道。
  不用等自己处置,他们的父兄、师徒就会站出来先大义灭亲。不敢说直接打死也好受不了,以后在工坊里还是臭狗屎,没人乐意搭理,更摸不到好工作。
  洪涛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影响一部分工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