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嘛,一只手就拉满了,还不用太较劲儿。怀着不太相信的心情抬手瞄准了屋顶上的圆木,射出去的弩箭依旧那么给力,深深的扎进了木头里。
“嘿嘿嘿……这叫反向滑轮弩,制造的关键就在这两对儿滑轮上。本官是奏请了玉皇大帝之后,经过七七四十九天闭关,才为人间求得的利器,你觉得咋样?”
蒋二郎越是吃惊洪涛就笑得越开心,想不到真有人能照着自己的图纸把这玩意造出来,效果还这么好,不吹吹牛逼都对不起武家那位聪明的晚辈。
“好!好得没法再好了……不知凡人用此神兵利器会不会被上天责怪……”也算蒋二郎倒霉,洪涛这个牛逼吹得有点巧,前些天他刚刚在化学工坊里待了小两个月,完全印证了闭关的说法,就连时间都差不多。
蒋二郎就算以前不信帅司大人真是星君下凡,现在也不能不信了。最少也和天上的神灵有关系,否则怎么能把弩做得如此小巧、如此轻便呢,这不合乎常理嘛。
“只要少生几个儿子上天就不会责怪。本官说过让你们哥俩可以纳妾传宗接代,但没说过让你们哥俩像草原上的老鼠一般玩了命的生!有两个不就得了,弄这么多将来再组建一支部队用?把它拆了,装箱连同里面的本子一起送到王大头哪儿去。记住本官的话,将来你们是要纳西夏公主为妾的,留着点体力别全耗在庸脂俗粉身上!”
蒋二郎还有的怕,这让洪涛很解气,同时也很生气。蒋大郎和他两兄弟,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各自纳了两个小妾,都是战俘,然后各自生了三个儿子。真是亲兄弟,生孩子都一样数量,谁也不占便宜。
洪涛倒是不在意手下人多生孩子,但也别这么玩命啊,就好像过了今儿就没有明儿一样。平日里不好提这个事儿,今天正好赶上了,必须给予警告。
“……真有公主?”蒋二郎被说得很不好意思,他之前以为帅司大人就是那么一说,没敢全信。
“你再生一个孩子就没了,自己看着办吧!”洪涛没解释更多,转头下楼了。
“要公主呢?还是要儿子……不成,我得去问问大哥!”蒋二郎越是得不到解释心里就越没谱儿,把怪弩拆完装好,还嘀咕这事儿呢。
反向滑轮弩,这真是后世的高科技,但实现起来却不太难。只要有了合适的材料,制作它的难度并不比制作一具反曲弓复杂,甚至更容易。
洪涛在金明池的时候就琢磨过这种可以算划时代的远程冷兵器,不过当时没有弹簧钢片,也没有钢制滑轮可用,折腾了半天,全因为材料强度不够失败了,还差点让崩开的弓弦把自己打伤。
但这种武器的详细图纸他没丢弃,而是留给了高翠峰,让他找人先研究着,有机会就做出来试试。如果能成功,那新军就又多了一种远程利器,完全可以取代钢板弩成为制式装备。
和蒋二郎说的差不多,反向弩的优点就是弩臂向前、向内弯曲,使得弩的整体宽度减少了很多,从而也降低了重量。另外由于弩臂装在弩身中部,重心更平衡,使用起来也更稳定。
这还不是最大的优点,它上弦非常省力,既不用脚踩也不用腿蹬,成年男子一只手就可以把弓弦拉满,越到后面越省力。
这就是两对滑轮的作用,假如做成滑轮弓的话,可以持续拉弓好几分钟都不带松手的。换成普通反曲弓,张飞来了也拉不了那么久,稍微瞄准就得松手。
这种变化有什么用处吗?那是必须的,否则后世的人也不会去研究这么一对儿计算起来非常麻烦的轮子。
它能让弓手充分瞄准,并且增加拉满弓的次数。到了实战中,这两个优势就能决定一个弓手的射击精度和射击频率,作用大大滴。
改成弩也照样用有,钢板弩得靠脚蹬才能上弦,射速要比弓箭慢。现在有了滑轮的帮助,上弦大大降低了难度,不敢说能有和弓箭一样的高射速,那也差不了太多。
试想一下,钢板弩的威力加上每分钟好几发的射速,新军的投射密度会凭空增加好几倍,敌人承受的打击也就跟着高了好几倍。
要说缺点吧,必须有,反向滑轮弩的缺点有两个。第一是造价要比钢板弩高,这一点洪涛还能承受,高的也不太多,主要就麻烦在那两对儿形状不规则还很要求精度的滑轮上了。
第二是维护起来没有钢板弩那么简单,尤其是牛筋和丝混合在一起编制的弓弦,磨损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更换,否则很容易突然断裂,然后把弩手抽伤。而普通钢板弩真没啥需要维护的,急了抡起来还能当肉搏武器用。
洪涛已经想好了,要把反向滑轮弩定型之后量产,逐步替换新军的钢板弩。火枪不能用,那就先拿反向滑轮弩凑合。这玩意不管在射击距离还是射击精度上真不比前装滑膛枪差,重量好像还要更轻一些,造价肯定也便宜。
“这就叫欣欣向荣嘛……”有了领先的武器、畅销的产品、利益攸关的百姓,洪涛觉得未来还是很光明滴。
尤其是城门外的两个小棚子更让他欣慰,那里是新成立的税监,前面排了两条长长的队伍,多一半都是长相各异的外族。
他们就是通过这条古丝绸之路从中亚而来的商人,从服装上洪涛只能认出波斯风格和阿凡提风格,其余的一概不认识。
但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带着货物进出甘凉路就必须交税!这种情况从五月初才开始,然后越来商队越多,让新任的税监菲尼克斯有些尴尬。
当初安排人手的时候是他力主只招收二十名税警,湟州和凉州各半。理由就是税监的开支得压缩,不能养闲人。现在他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大国,稍微往前走一步就是小国百年才得一见的盛景。
此时这个老帅哥正带着十名税警挨个检查商队的货物,再根据货物的属性按照不同的税率收取税金。
为了不让自己的名誉受损,他已经两三天没睡个踏实觉了,寅时就爬起来上班,往往到了戌时还没收工,天黑了没事儿,挂上汽灯加班!
第494章 没钱,就去借!
“累死你个王八蛋!”洪涛对这一切全当看不见,更不主动去提增加人手的事儿。
他对这头凤凰的长相比较嫉妒,再加上诗人的名头就全是恨了。在他眼里,长得比自己帅的男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岁都该死!
犹太人已经把新税法补充完整了,在这方面他们还是挺有信用的,没在里面埋故意埋地雷,至少洪涛没看出来。
他们的税法和大宋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太依靠行政命令,更趋向于完全靠经济手段调控。比如在粮食的税率上,按照新税法规定,粮税是最高一档的,比原来的二十抽一高多了,和黄金相同。
这样一来就很少有商户会来湟州和甘凉路做粮食买卖,两地的价格差再算上税收,不光没钱赚还得赔不少。
如此制定税率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当地的粮价,在这方面他们谁的也不用听就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同时也能看出来湟州和甘凉路并不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经济模式。
所以像毛纺品、铁器、玻璃、蜡烛肥皂、罐头这类工业产品的税率就要低得多,从成本上鼓励外地商队多采购。
不过这些税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时都有可能调整,并会及时在城门口的大黑板上用白粉笔写明。这块黑板叫做黑板报,专门刊登官府的动向。
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也不管第一次来还是经常走动,谁也不用问,只需在这块巨大的黑板下面站上两刻钟,再花几文钱请个通译给念念黑板上的字,基本就能知道此时此刻的新规定了。
那旧规定咋办呢?这事儿官府就不管了,因为已经有人先给做了出来。凉州城南门东边的几家拓荒民已经不全靠种地了,在自家土地上盖了好几座木头房子。
一部分当做邸店,一部分作为酒楼和茶楼,买卖还挺兴隆的。在这里住店、存货、吃饭,都能享受一种收费服务,就是讲解本地律法,很受商人的喜欢。
这还得拜凉州军管的福儿,城内缺少必要的民用服务设施。对于这个事儿王二建议过,能不能也开办两家邸店和酒楼经营,肯定比城外拓荒者的小店买卖红火。
“军队有国家供养,官府有税收供养,为何还要与民争利?要是官府看到什么挣钱就做什么,以百姓的能力根本无法竞争,那他们该如何生活?”
王二其实就是这么顺口一提,她也搞不清官府到底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但洪涛因为这个私下的建议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