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人指责帅司大人以权谋私,冰橇的速度大家都看见了,这玩意不用吃不用喝,只要有风且帆不坏,真可以每天奔跑七八个时辰不休息。没风?那是不可能的,北地的冬日可以没太阳、没雪,唯独不会没风。
  唯一能限制它速度的就是人手,假如只让一个人参赛估计就不能跑这么快了,毕竟人不能像风一样从早刮到晚,总得吃饭休息。
  现在人们能做的就是赶紧跑到城门口去看布告,看看帅司大人犯规没有,没有的话,再看看第二名奖励啥,一百亩地肯定没了。
  还有一些脑子机灵的则想方设法的靠近冰面上的怪家伙,想仔细看看构造,琢磨着能不能仿造出来一架,即便没这么大,小点也可以。
  布告上说了,这个赛事会和夏天举行的足球联赛一般每年都有,今年拿不到好名次没关系,总结经验、提升装备,明年、后年再搏嘛。
  “拿来!”西迪刚刚回到卧室,脸上的笑容还没散去,一只小手就伸到了她面前。
  “什么?”看着宸娘一脸的阴沉,西迪觉得肯定没好事儿。
  “地契啊,一百亩,归女王所有了!”宸娘义正言辞的提出了一个很不讲理的要求。
  “为何?这是属下赢回来的,是私人财产!”西迪当然不会给,下意识的捂住了腰带上的小皮包。
  “哼,根本不是你赢的,这是官人给你的!你和官人偷偷温习功课,若是我写信告诉长公主,你猜你会怎样?长公主就是官人的娘子,还是大宋皇帝的妹妹,没有长公主的允许你就和官人偷偷温习功课,这就是死罪懂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宸娘把忽悠人这项技术也学得惟妙惟肖,话里百分之八十是真,但都没啥意义,最重要的百分之二十瞎话才是关键。
  “……”西迪傻眼了,宸娘说的话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可一百亩土地啊,真舍不得交出去。
  “我又不是私吞,这些土地就算族中的公产,暂且由本女王保管。”眼看西迪已经开始犹豫,宸娘又在天平上加了个砝码。
  又受冻又受累,还得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捂着嘴和帅司大人肉搏,生怕被同行的特种兵听到异响,结果到头来财产全充公了,西迪真是委屈,一个人趴在床上留下了伤心的泪。
  “哼,让你们瞒着本女王偷偷去开封抱粗腿,等着吧,这只是收点利息,大头还在后面呢!”屋外的宸娘却是一脸坏笑,拿着地契向三位皇子的房间走去。
  为了防止地契再被官人要走,她打算先花出去。但什么东西能值一百亩地呢?这事儿早在西迪还没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谈妥了。
  三位皇子答应未来不管他们谁坐上了皇位,都要封宸娘一个不能低于知州的大官,用来偿还这一百亩土地的价值。而这张地契就成了皇子们的零花钱,可以用转让出去得来的钱去购买想要的玩具、零食、衣服。
  自打来到这里三位皇子就和儿童团里的孩子一样,每月只有定额的花销,且少得可怜,三个人的加起来也不够一个人花。
  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儿童团什么都不发,额外的需求只能用钱买。没有一个凉州人会因为你是儿童团的孩子就白送东西,更不能泄露皇子的身份,这可难坏了他们。


第475章 棉花
  这次宸娘真是把洪涛也算计了,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儿,西迪不敢说,土地转手不转手他也不会过问,送出去就送出去了,谁会整天盯着这点小玩意。
  没错,在洪涛眼里一百亩荒地就是小玩意,凉州啥都缺,唯独不缺可以耕种和放牧的土地。之前分配出去的荒地只是靠近凉州城的一小圈,再往外扩的话,距离每多十里,面积就好多出好几倍。
  之前没有扩大垦荒范围,一是不确定朝廷的态度,先小小的试试水。二是没能力确保安全,万一西夏人派兵骚扰自己顾不过来。
  现在朝廷默认了垦荒令,西夏和大宋的边界也重新划分完毕,距离凉州还有二百余里,再把拓荒范围扩大好几圈都没问题。
  最主要的是拓荒令收到了预期效果,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作,大部分拓荒者都看到了希望,至少明年秋天交完税吃喝不愁了。
  古人真是要求低,满足吃喝就是天大的收获。有了第一批拓荒者做榜样,现在没敢迈出这一步的湟州人都在等机会,还有像王浩一样的内地商人也在磨刀霍霍,打算再有荒地分配的时候冲在第一个。
  只要有需求,用土地吸引人口的计划就算基本成功了。自己只需保护好规则、抵御住外敌,啥天气不天气的,不用想太多。
  不管是农夫还是牧民都有非常淳朴的观念,老天爷的事儿不归官府管,他们也不指望官府能帮忙,只要别添乱就是清官大老爷,剩下的全靠命!
  这次规划的荒地东至红水河西岸、北到石羊河中游汉长城以南、西到金山煤矿以东。南面没有,因为都是坡地树林,按照湟州律树林一律属于官府所有,不许随意砍伐。所需柴火全部由官府雇人采伐,再以很低的价格售卖,谁敢偷砍就等着去矿山做苦役去吧。
  等两年就连柴火都烧不上了,凉州和肃州都有煤矿,产量一上来石炭就会代替柴火,不习惯也得习惯,这就叫规矩!
  新的拓荒范围最远的距离凉州城差不多有三十里,中间还保留了几块地区不予分配,那是留给新军战士的退伍田。
  光许诺不足以让人完全信任,所以洪涛这次公布拓荒令的时候把退伍田也白纸黑字的写了上去,让大家看看官府不是在空口白牙的瞎说。
  不过这份公告不能马上登出,具体公布时间要等过了征兵期。别大家一听又有拓荒田了,更不乐意当兵,全种地放牧去了,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要不说政客就没一个好东西,像洪涛这样没什么个人需求,完全为百姓着想的官员都得耍小心眼,其他官员基本十个政策有八个的目的都无法明说。
  公布之后还不能马上领取,正式认领的时间还得拖到二月份。这是为了照顾内地商人家族和一部分流民,给他们一个接受信息和准备的时间。
  那问题来了,目前整个湟州加上甘凉路总共也不到六万军民,弄这多地种什么呢?要知道从今年秋天开始,王浩家的运粮船队就只剩下三分一运输量了,完全都是大米。
  要不是为了照顾食物多样化,洪涛都不在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了。不到三年时间,湟州和甘凉路就解决了粮食自给自足问题。
  这一方面说明政策合理,另一方面也见证了汉人是多能种地。但凡有点阳光,他们就能把所有土地都变成良田,高产低产反正总得产,一点都不带浪费的。
  另外湟州和甘凉路是不收粮税的,也就是说除了土地税之外,各家出产的农作物不用交给官府一斤一两,全部由自己支配。
  假如要拿出去销售,顶多再缴纳一次商业税也就到头了。官府所有的粮仓也都是用现金和农民采购,但数量不多。
  因为这里的官府没有收取这份税收,自然也就没义务在灾荒年代开仓放粮。如何抵抗灾难,全凭各家自己的能力。
  这个政策刚刚发布时引起了不小的非议,很多百姓包括官吏都不理解如此做的用意,觉得官府不牧民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洪涛也没废话,亲自执笔算了一笔账,然后印出来上千份儿贴得满城都是。这笔账算的是啥呢?就是税收和赈济的效费比。
  不用太懂数学,能掰着手指头从一数到一百的人就可以看明白,交了这份额外的税之后,真正能得到的保障并不多。
  碰上小灾小难,各家用每年交税的钱物就能自救,要是来了大灾难,官府依旧救不了全部人,只能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亏了。
  那有人说了,赈济是为了安定民心,防止民乱。没错,对于一个大国来讲确实有这个必要,因为人口众多,每人都拿一点儿就是一笔很大的资金,真可以起到作用。
  但凡事儿不能教条,要根据实际情况懂得变通。对于大国有好处的办法,放到湟州和甘凉路这种人口稀少的地区可能就不是好事儿。
  这是一个很高深的数学题,其中包括了精算学、概率学等等一大堆技术手段,到底有多少人口时采用这种办法才好用,少于多少人口时就不能采取这个办法,洪涛算不清楚。
  但他能扒拉着算盘算清楚,以目前的人口数量这么做就是在坑官府,不用多,一年来两次天灾,规模也不用大,整个湟州和甘凉路的官府就破产了。
  玩不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