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统领右厢半壁江山的军事将领,仁多保忠对全面战局了解的比弟弟清楚。此时西夏朝廷碰到了大麻烦,除非放弃整个西部国土收缩兵力,否则很难挽回战局。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西夏是由很多个党项、回鹘、吐蕃、汉人族群组成的国家,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全凭军事化管理维系。
  平日里和对手旗鼓相当时还可以同仇敌忾,一旦进入逆境就容易意见不统一。比如说放弃西部大片国土,那会让西部的各族群心生绝望。
  没有了草场,就算这场仗打赢了,他们的族群也会成为无根浮萍,以后该如何生活?况且此时朝中又因为帝党和后党的争权变的很不稳定,如此大的变故恐怕谁也算不清结果。
  其实就算西部各部落同意东迁,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只要凉州城和乌鞘岭拿不下来,西部的各族就无法有效增援东面。
  谁敢拖家带口的从凉州经过?就算凉州守军不出来截杀,南边可还有几万青塘骑兵呢。失去了凉州城这个据点之后,河西走廊的东段就成了漏勺,谁想来劫掠谁就来,拦都拦不住。
  再说宋军也不是傻子,明知道凉州城到手了还不派兵来增援。野战西夏军队不怕宋军,可是有了城池的依托之后,数量、装备明显占优势的宋军可就不太好对付了。
  一旦被宋军占牢脚跟,这一线的寨堡就会像草原上下过雨之后的蘑菇,一转眼就冒出来一大片。到那时别说西部国土无法再拿回来,兴庆府还能不能守住都是大问题。
  从凉州往东无险可守,且城池众多,攻城对宋军来讲是熟练工,可是守城对西夏军队而言就不太拿手了。就这么一座城一座城的争夺下去,用不了几年兴庆府也得易主。
  “大哥派去乌鞘岭的偏骑可有斩获?”一提起凉州战况,仁多保义也是无可奈何,但又不能不管不顾。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把乌鞘岭拿下,这样凉州城里的宋军就算死定了。
  “……那里的地势更难以攻打,昨日白浪族就已经返回,三千人马只剩一千,通往关隘的几百米山路已经被咱们自己儿郎的尸身堵死了。那里守卫的是大宋天武步军,宋人皇帝的亲卫,看样子这次宋人是要和我朝拼命了。”不提乌鞘岭还倒好点,一提又惹来了仁多保忠的唉声叹气。
  宋人多仁,只要不使劲儿挤兑,有事没事儿再上表说几句软话,一般都能相安无事。这也是先帝奉行的一贯政策,亲宋抗辽。
  可是自打梁太后掌权之后,西夏朝廷的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急转弯,改成处处和大宋作对了。
  这下真把大宋惹急了,倾尽全力这么一击,立刻就看出了两国的差距。合算以前宋军并没尽遣精锐和西夏作战,至少没把带着火箭的军队派出来。
  虽然凉州城内的宋军没有任何旗号,但从乌鞘岭的天武步军推算肯定更精锐,否则怎么可能让天子卫率当辅兵呢。
  至于说到底是什么军队,仁多保忠也猜不出来,他觉得很可能是从辽国战场秘密调回来的。一想到这里心底就更凉了,搞不好这次还有辽国的事儿。
  宋人从辽国边境撤走精锐部队,辽人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可他们一没趁机南侵、二没透露消息搅浑水。这说明什么?说明辽国和大宋暗中有勾结,是要联手灭了西夏。如果这两个庞然大物沆瀣一气,西夏还真难逃厄运。
  “兄长不要过于懊恼,弟以为凉州不可取,不如南下乌鞘岭。虽然那里关隘险峻,可岭上守军数量有限,只要不畏生死就有夺取的可能。正面强攻难以如愿,还可从岭背后攀援而上,用十个人换一个守军有何不可?我们兄弟手中还有兵马四万余,只要夺回乌鞘岭,截断凉州城援军的通道,这座城早晚还是要拿下的,我就不信宋军全能不吃饭!”
  仁多保义对政治没什么天赋,但作为领兵打仗的将军还是很不错的,没有死心眼,也善于寻找敌人的弱点,出招还特别狠,居然要用尸体把乌鞘岭堆下来。
  “……若是凉州守军出城相救,我们则在半路截杀!妙妙妙,攻其不备、攻其必救,吾弟兵法又有精进。如此甚好,来人,唤各族掌兵议事!”
  仁多保义说的办法让仁多保忠喜出望外,这才是西夏军队的作战风格,用起来是那么顺手,而且可行性很高。


第359章 古代坦克
  与凉州城相比乌鞘岭关隘是险要很多,看似更难攻占。其实不然,与其在凉州城下被成片的火箭活虐,真不如去乌鞘岭拼命。
  前者是根本摸不到敌人,还没地方可躲,后者有很大希望进入白刃战,虽然也需要付出极大代价,但只要能有回报就不亏。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可能把凉州守军逼出城。想必宋军的将领也会明白乌鞘岭的重要性,就算再不乐意也得相救。
  一旦凉州守军出城了,仁多保忠愿意立马跪地给神佛磕头。攻城战西夏骑兵占不到一丁丁点便宜,野战嘛,再精锐的宋军也不足惧。
  至少比傻乎乎的去城墙下面当靶子被人射着玩舒服多了,说不定会把凉州城和乌鞘岭一战全部拿下。这就是仁多家族力挽狂澜,直接扭转战局的不利,反败为胜了!
  然后嘛,仁多一族就会成为西夏的英雄,就算梁家权势再大也得让出些许来。只要抓住了军权,不敢说和梁家平起平坐吧,萌荫子孙也是必然的。
  人一旦有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再苦再累也会全然不顾,这可能就是精神的力量。西夏营地里彻夜难眠,人影晃动。
  佛晓之前,为了防止被凉州守军发现端倪,大家谁也没上马,更没去管什么辎重营寨,扔掉一切不必要的东西,轻装简从向南转了一个半圆,摸着黑踏上了去乌鞘岭的驿道。
  而城北的白马军司则按兵不动,还在营地里多点了一些柴堆,意在迷惑凉州城里的守军,拖得越久就对进攻乌鞘岭的仁多保忠越有利。
  待到乌鞘岭的烽火燃起之后,只要凉州守军敢出城相救,他就会和哥哥前后夹攻,在野战中一举消灭这支让人又恨又怕的宋军,回过头来再去收拾凉州城。
  洪涛当然不会知道仁多兄弟俩的动向,望远镜在夜里还没肉眼好用,黑乎乎的啥也看不清。
  “什么?南边有烽烟!”刚刚端起早饭还没吃两口,南城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看来敌人是和咱们玩了一出空城计啊!”烽烟只能代表一个意思:乌鞘岭遭到了大量敌人的进攻。要不是苗魁觉得非常危险,肯定不会点燃烽火求援,而且进攻乌鞘岭的军队很可能来自北面。
  这个判断很快就被望远镜证实了,远处那座西夏军的营寨里太过安静了,就算故意弄了一些炊烟啥的,还有马匹和人员走动,但能瞒住肉眼却瞒不了望远镜,有诈!
  “官人给我一千兵马和三十辆箱车,末将去救乌鞘岭!”王大也知道乌鞘岭对凉州城的重要性,提出了她的方案,分兵。
  “不可中了敌人的圈套,夏人善野战,攻击乌鞘岭是假,引诱我军出城是真。一旦出了城他们就可以逸待劳,届时不光凉州城守不住,全军将士也难逃一劫!不如固守待援,朝廷不会坐视不理。”黄蜂则是另一种想法,他担心这是西夏军队故意弄的疑兵之计。
  “……命令全军准备启程,三刻钟之后出发!”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可洪涛最终谁的也没采纳。
  王大的建议太危险,以一千人在野战里硬撼几万人,有机关枪还差不多。黄蜂的想法太保守,万一乌鞘岭真丢了凉州也守不住。
  指望宋军能把乌鞘岭拿下来?不是说不可能,但几率不太大。洪涛向来不喜欢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但凡能自己掌握就得试试。
  这次不拼也得拼了,他要全军撤回乌鞘岭先保住退路,然后再去琢磨凉州城的事儿。这么做也有他的道理,攻城对新军来说真不算事儿,不敢说分分钟吧,只要补给充足,一上午破城百分百没问题。
  而且凉州城内已经快被拆空了,把投石机一点,敌人拿啥玩意防守?人再多也架不住火箭多。相对而言,逼着敌人放弃野战固守一座死城是新军占优,一点儿不吃亏。
  新军除了攻防火力凶猛之外,还有个特点就是行动敏捷,甚至比游牧部落还快。不是说行军速度快,而是准备期短。
  从命令下达那一刻起,士兵们就一部分继续吃饭,一部分开始套车搬运弹药,一刻钟之后再轮换。早饭都不耽误,不到三刻钟王大率领的前锋车队就已经出城了。
  城北的西夏军队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