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洪涛手中还有一张牌可打,那就是蒋二郎的特种部队。自打驼队回来之后,蒋二郎实际上已经开始在挑选队员了,只不过选拔范围主要集中在禁军里。
他也没意识到蕃兵可以这么用,只是把他们当做翻译、向导之类的辅助兵种。现在洪涛就要给这支小部队补充三百名蕃兵,和蒋二郎选拔的几十名禁军一起混编,再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强化训练。
“爬山?大人,末将也不善攀爬,如何教得别人?”蒋二郎对这三百蕃兵没有太大的抵触,但对洪涛给出的训练科目有些不解。
“不仅仅是爬山,还要会刺杀、会跟踪、会埋伏、会生存、会遵守纪律,这些都是要你教授给他们的。不过在教授别人的同时我们也得学习一些新知识,比如在寒冷的天气中生存、在积雪的山区行走。别慌,本官会抽出时间和你们一起学习,这下没意见了吧?”
洪涛就知道蒋二郎会不解,他如果都明白了还有自己什么事儿。不解没关系,听招呼就好,自己能给他们的除了必要的装备之外,就是信心。
说到做到,从这天起洪涛隔三岔五就会跑到二十里外的特种兵训练基地,变成一名普通特种兵战士,跟着蕃人一起爬雪山、一起挨饿受冻、一起夜宿在雪地中、一起被蒋二郎折腾的胡说八道。
刚开始这些新兵确实不太理解帅司大人如此折腾是为了什么,但看到帅司大人也跟着一起练,尽管成绩永远垫底,也不敢再有什么异议,连闲言碎语都不敢说。因为这位帅司大人是个笑面虎,说杀人连眼都不眨。
随着时间的推移,洪涛慢慢在特种部队里也赢得了大家的一部分尊重,不是用体力和生存技能,而是用脑子。
有了他在,时不时就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装备拿来试用,事实证明这些装备确实好用,想不都不成。
比如说踏雪板,这个很像网球拍的东西是用荆条和麻绳编制的,在前部有个钢夹子固定着一个铁鞋底。用皮绳把鞋和铁鞋底绑好,就能踩着它在雪地上行进了。
效果嘛,肯定没有平地啥也不穿走得快,但在雪地上要比只穿鞋走得快多了,还省力。越是比较深的积雪就越有效,踩上去之后分散了压力,脚不会陷下去,自然也不用每次把腿从积雪中抽出来。
这种感觉是蕃兵最先得出的结论,他们常年在积雪中生活,往往因为大雪封山就无法长距离活动。
有了这种踏雪板之后就能在积雪中行走了,只要掌握了正确用法,多练练就能适应,行走速度还会加快、行走距离也会更远。
这么一个小玩意,就让蕃兵对这位杀人不眨眼的宋人大官有了好感。人家只需要坐在屋子里想一想,就能造出这么好用的东西,让他们认识到了脑子强大的好处。
这就能让洪涛满足吗?肯定不成,他的风格是用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把人砸趴下。
高原的山峰上光有雪吗?肯定不是,还得有冰,积雪常年不化的地方就是冰盖。这玩意看着和雪差不多,但由于压力作祟其实已经很硬了,走在上面就是冰。
这时候仅靠踏雪板防滑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咋办呢?洪涛又拿出了一双铁鞋底。
它变样了,鞋底下面全是尖利的钢钉,绑在鞋上之后就等于脚下长了钢刺,再配上两根纯钢打制的冰镐,只要不是直上直下的冰盖都能应付。
这两样装备可算救了特种部队里的禁军,他们能被蒋二郎选中必须是有一身本事的,可是自打来到这里就没怎么发挥出来,光看着蕃兵显摆他们与生俱来的生活技能了。
有了冰鞋和冰镐,禁军终于跟上了蕃兵的行进速度,虽然还是没人家爬的利落,也不用连热屁都吃不上。到了近身格斗、使用弓弩的环节还能依靠技能反败为胜。
大家都满意了?洪涛不满意。有了踏雪板、冰鞋和冰镐,就能在高原山脉中行进自如了吗?答案是不能。
就算蕃人里最勇敢、最会攀爬的勇士,面对有些地形依旧无能为力。比如说冰悬崖、冰沟、过于陡峭的冰峰。
想要通过这些地形,只能用冰镐一点一点的凿出脚踏,然后再一点点的往上挪。百十米高的一堵冰墙,就会耗费几个小时甚至更久。
但实际作战的时候,仅仅一个人通过不成,这是个几百人的队伍,要是每个人都耗费几小时,这路得走几个月。
咋办呢?洪涛没辙,但后世里有专门的设备,就是用来进行攀登的,拿来用用不就得了。
岩锥、三轮机械塞、四轮机械塞、快挂、牛角八字环、胸式上升器、固定单滑轮、双轴双滑轮、坐式安全带。
这些都是攀岩装备,用来爬冰壁一样好使。要不说人生得多尝试各类运动呢,哪怕玩不精,也能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
以目前的工业能力,有些器械还做不了,比如手持式上升器、扁带、登山绳。但没关系,古人活的也没那么精细,他们觉得有了这些东西还被摔死的话,那就是老天注定,谁也不怪只怪自己命不好。
除了这些装备之外,特种部队每个人还会发一个牛皮缝制的登山包,大概有六十升左右,用来装纳生活用品、药品、燃料。
第265章 日新月异
饮水可以不考虑,满山都是冰雪还带啥水啊,喝不惯太凉的水就练,啥时候喝下去不闹肚子为止。
武器只有蝎子弩和冰镐,特种部队不为正面作战建立,重要的是藏匿和突袭,刀枪甲胄都不需要。
甲胄可以不穿,但保暖服装和铺盖一定要有。什么样的衣服又轻又保暖呢?鸭绒。可惜湟州很少养殖鸡鸭,鸭绒没地方弄去,从内地收购时间有点来不及了。
但湟州有大量的羊和牦牛,他们身上的细绒一点都不比鸭绒保暖性能差,只是相对而言更少、更贵。
这对洪涛而言根本不是问题,还是那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
城门口贴个布告,写明高价收购项目,牧人会直接把洗净、晾干的上好绒毛送来。都不用检查,必须没有往里喷水或夹杂其它毛发的。这时候的人还没学会太高档的骗人技术,同时也把骗人当做人生耻辱,不会拿出去炫耀。
把羊绒和牦牛绒当棉花缝成皮夹克,这放到后世没个万八千的都不让摸,穿上这身衣服,蕃人说在冬夜里坐一宿都不会冷。
实际情况还有待验证,毕竟现在是夏天。还有同样的羊绒皮褥子和羊绒睡袋,只要不是在明显湿润的地面上使用,肯定不会湿漉漉,保温性很好。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种装备洪涛没准备,那就是雪镜。蕃人好一些,他们的眼睛已经有点适应了这种环境,且知道自我保护,不会在有阳光的时候盯着白雪玩命看。
但禁军们就不成了,训练了一个多月就有七八个人不得不休病假,眼睛全红了,有点阳光就疼。
这可不是洪涛疏忽了,而是他真没本事把墨镜变出来,连玻璃都没有,哪儿弄墨镜去。无奈之下只能采用笨办法,就是用纱绢把眼睛蒙上,尽量不去盯着白雪看。只是有的人不信邪,嫌眼睛蒙住看不清路,不听话的结果就是当了病号。
对于这几个病号洪涛也没客气,每个人都要拖累他们的小队多跑一个负重十里急行军,至于他们私下里会遭到同伴的什么报复洪涛就不管了。
听命令这个事儿必须天天讲、分分秒秒强调,再加上严厉的惩罚才能让人记住并习惯,别无它法。
于是洪煞星的绰号更响亮了,几百位大小伙子只要看到这位煞星进入营地,静得连呼吸声都省了,放个屁都要用被子捂着。
其实更让大家害怕的并不是洪煞星,而是几十个从七八岁到十多岁的小童,也就是儿童团。
自打成立了特种部队之后,儿童团也会隔三岔五的跟着帅司大人一起来训练。这些孩子很用功、也很刻苦,刻苦到这些大人看着都牙根发酸。
王大在第一天攀爬的时候就把胳膊摔骨裂了,但她和谁也没说,硬是又走了二里路雪地,最终体力不支才被发现,左胳膊已经肿得脱衣服都难了。
面对这样一群连命都不在乎的孩子,成年人有时候真是毫无办法。她们没有任何心里负担,想的全都是如何快速提高,说不上主动视死如归,但也拿死亡当做无物。
再加上她们在北门外的表现,已经被划入疯子的行列了,只要这群穿着花里胡哨短衣短裤的孩子上街,大家全都自动躲开。
买东西的队伍排的再长,只要她们去了立刻就是第一,要不是不收钱也会被她们敌视,商家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