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的,怎么能全忘干净了呢!
  “有吗?”说实话,原来驸马王诜的书房洪涛只去过两次,主要目的还不是看书或者作画吟诗,而是去找纸笔打草稿。至于说书房里挂着什么画、什么字,一概没留意过。
  “新月皎如画,疏星弄寒芒,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这次是富姬张嘴了,阴阳顿挫的一顿吟,脸上还带着一抹春色,就好像苏轼这首诗是专门给她写的。
  “该!黄州还是太近,就该把你扔崖州去!”一首破诗就让一大一小两个女人如醉如痴,这让洪涛非常郁闷。
  和自己比一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啊,苏东坡人在外地,形象却深深刻印在首都人民心中。自己人在首都,可是谁看见谁烦,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原本洪涛还打算等自己干出点眉目来就去求求王安石,由他出面和皇帝说点好话把苏轼弄回来得了。好歹也是自己的挚友,还那么有才华,以后说不定还能沾他点光呢。
  现在看来还是不让他回来的好,否则天天一群大姑娘小媳妇的围着打转儿,自己在一边看着得多生气啊。
  “别喝啦,想喝到了地方再喝。店家,备茶!”看着两个女人一脸花痴相,洪涛真坐不住了,得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苏轼常来的地方,其他文人骚客肯定也不会落后,万一要是再碰上几位熟人,自己就太被动了,问啥啥不会,咋混啊。
  在两个女人能杀人的眼光中,洪涛提着一个茶盒大摇大摆的下楼了。备茶这个服务挺有意思,一壶茶四个茶杯,外加一个朱漆盒,碰上熟客或者有身份的客人连茶具的押金都不收。
  很显然,自己虽然不认识茶楼里的伙计,但他们认识自己。使用的茶具是最高档的银器,依旧一文钱押金不要,就这么让自己给提走了。假如自己不来归还的话,他们卖一天的茶钱估计都不够这套银器的。
  “这是上等的建茶,自要银器装盛,将军难道会贪图此物?”当洪涛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富姬又摆出那副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的表情。
  好像在她看来,喝茶顺便拿人家茶具的行为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越是喝得起好茶的人就越不该这么做。没什么理由,天经地义啊。
  “……那你给我讲讲朝廷的茶。”洪涛真有心一脚给她踢河里去,摆什么谱儿啊,不就是个五品女官嘛,还真拿宫里的五品和朝廷的五品比啊!
  但现在还不是得罪她的时候,好歹也得先把房子拿下。可就让她这么闲着又不甘心,来吧,你说我听,还不让你喝茶,渴死你算!
  不聊不知道,让富姬这么一说,洪涛对宋朝的茶叶又多了一分了解。这个年代的茶叶大概可分三种,散茶、片茶和蜡茶。
  散茶档次最低,就是炒过之后的状态,只有小茶楼才卖这种茶叶,大部分是平民百姓喝,有点类似后世的茶叶末子。
  片茶档次中等,把新鲜的茶芽通过蒸、揭、拍、焙、穿、封等工艺弄成片状。
  蜡茶档次最高,它的制作工艺和片茶相似,但先要把茶叶碾成膏状再压成茶饼,中间留个孔,十个茶饼穿成一串。
  蜡茶只有建州和剑州可以做,现在洪涛提着的茶盒里就有一块建州茶饼。
  至于说怎么能分辨茶饼是哪儿产的,这就是富姬的专业了。她只要闻一闻、看一看,基本就可以确定产地了。要是可以喝一杯尝尝,还能具体到某个县。
  茶叶在宋朝是统购统销的禁榷商品,以福建产的茶叶为最好,最便宜也得5贯钱一胯。
  胯是宋代衡量茶叶的单位,一胯有多大呢?火柴盒大小。这个字本意是腰带上的玉佩,也不知道是谁用来形容茶饼的大小了。
  在唐代茶的利润要排在盐铁之后,但是到了宋代,由于和北方民族茶马交易的频繁,再加上经济水平上升,茶成了无论贫富都喝得起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地主、小农谁都可以生产的经济作物。
  产量和销量大增,已经超过了榷铁,成了仅次于榷盐的第二大国家财政收入,每年的岁课有500万贯之多。
  为此朝廷也没少颁布茶法,还特别重。目前沿用的还是乾德二年的茶法,规定:
  “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者,没人之,记其直百钱以上者仗七十,八贯加役流;主吏以官茶贸易者,记其直五百钱,流两千里,一贯五百及持仗贩易私茶为官司擒捕者,皆死!”
  这可比后世惩罚走私犯的法规严格多了,私藏或者走私茶叶价值百钱就得挨板子,一贯五百钱以上就是死罪!
  但也有特例,四川和广南的茶叶可以不在榷禁范围之内,所以这两个地方的茶叶比较便宜。可惜这两个地区的茶叶不许外销,只能在本地售卖,便宜也是白搭。
  不过富姬也说了,新政一开始,朝廷就把四川和广南的茶叶也变成了榷禁商品,目前正在执行中。
  洪涛真是服了,王安石也太狠了,全国只要还有他没得罪到的人,他就吃不香睡不着,连四川和广南的少数民族都不放过。
  就这样还指望自己给他出主意挽救新政,挽救个毛线啊!谁能有那么大本事凭空变出一个能和盐、茶、铁相提并论的行业,去给那些被他得罪狠了的利益集团分享?
  如果有,自己还用给他吗?直接给皇帝岂不是更好!


第26章 大学城和官不修衙
  “此处是武学,使臣子弟未参班、门荫、草泽的,经过弓马考试才能入学。额一百,习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过了延津桥再向南一里多,富姬突然勒住了马缰,指着路右侧一座庙宇。
  “就是说入武学的都得是命官子弟对吧?”
  富姬说的很多词洪涛还是不太懂,但他脸皮厚,不懂就问,根本不在意富姬和莲儿心里怎么想。反正自己也是个疯子,索性就疯下去吧,挺好,免得不懂装懂难受。
  “……”富姬可能没碰上过洪涛这样的人,也不能理解这种大白话驸马为何听不懂,所以不太相信。
  “这些人不用交学费吧?”爱理解不理解,反正洪涛就这样了。
  “吃住朝廷担负……这边是太学,原是太祖为南唐李煜所建,称为礼贤宅。太学生以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学生优秀者入,共80斋,每斋五间纳30人。教授周易、诗经、尚书、礼记、孝经、论语等九部儒家经典。前面是辟雍,各地学生经州县初选入辟雍,再经考试才可入太学。太学生分上舍、内舍,辟雍学生称外舍,多时有3800人。太学东侧乃朝集院……”
  这次富姬学聪明了,根本不给洪涛插嘴提问题的机会,一口气就把附近的所有重要地点都说完了,也不管洪涛听得懂听不懂,策马就向国子监方向走去。
  其实洪涛大部分都听懂了,就是有些词不太明确。有人给解释吧心里舒服点,不解释也能凑合猜。
  合算这两条叫做武学巷和南横街的地方就是开封的大学城,云集了宋朝几乎所有高等学府,而且是文武双全。武有武学、文有太学、国子监、辟雍、朝集院和算学。
  最让洪涛吃惊的是,国子监居然是这些院校里最次的那个,不仅学生只有200,地方也最小,一座庙都占不全,还空出个后院,正好便宜了自己。
  最牛逼的就是太学,它的所在地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宅邸,而且还不够,又把预科班办到了南边的一所院子里。辟雍就是太学的预科班,人员鼎盛,好几千学生。
  即使富姬没给详细解释,洪涛也能知道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为啥干不过后来才建立的太学。原因只有一个,招生范围太窄!
  国子监只面向官员子弟和官员担保推荐的学生招生,而太学则是贫贱都收,这样就给了出身不好但有志上进的贫寒子弟一条上升通道。
  掰着手指头数数官员子弟多还是老百姓的孩子多,就知道国子监和太学的生员数量差别了。
  而且吧,仅就做学问而言,和贫富的关系真不是很大。往往越是穷孩子就越刻苦学习,因为这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出路,不玩命真不成。
  朝集院和算学不应该算单纯的高等院校,更像是后世的在职培训,它们两个的招生对象都是在职官员。
  朝集院负责培训法律方面的人才,算学则以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三式和天文历法为教材,为朝廷培养会计和审计人才。
  “就是这儿了,给皇宫都不换!”这趟路没白跑,一进大门洪涛就觉得刚才的决定真是太英明了。
  这个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