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涛也怕毒性太大,毒疮治好了再得其它病,就用大头水擦拭,然后就是多晒太阳、多晒被褥。
  但王韶的家人不是这么看的,他们觉得驸马必须是医术精湛,否则连太医都束手无策的恶疾,怎么能轻易治好呢。
  于是驸马就成了侯府的上宾,有多高礼遇就来多高,那两位和洪涛年纪差不多大的王韶后人,见面之后都是以后辈身份行礼,就差张嘴叫干爹了。
  王韶倒是没这么恭顺,好歹也是当过枢密副使的高官,岁数又比驸马大这么多,俗话不是说了嘛,大恩不言谢,光用嘴也没意义。
  “晋卿来了正好,老夫已可上马,不如寻一去处,也好活动活动筋骨。”
  不到一旬时间王韶就可以下地在院子里活动了,毒疮虽然还未结痂,但里面已经长出来嫩肉,也不再流淌体液,想来是快痊愈了。
  “也罢,下官就陪老大人走一趟,也好去了这块心病。”洪涛是真不想带着一个病老头瞎折腾,万一激动过头又出毛病,黑锅还得扣在自己头上。
  可是看王韶这个劲儿吧,拖是拖不了几天,急眼了他敢骑着马自己去。看守金明池的禁军肯定也拦不住,早去晚去都是去,自己何必再当坏人呢。
  “几年未见,此池非彼池……”
  刚走到金明池东岸,王韶就闻到了一股股的异味,再加上北岸浓烟滚滚,岸边的树木上都罩着一层灰尘,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只剩下摇头叹息,好好的一座皇家园林就这么毁了。
  土高炉已经建好了些时日,暖炉的工序也进行完了,目前阿丑正带着工匠们建造平炉和高炉之间的热风管道,估计再有半个月也差不多了。
  之所以没开火试炼,主要原因还是铁矿石的来源没有保障。这种土高炉一旦开火就停不下来,必须一炉接一炉的炼化,否则铁水和铁渣一旦凝固,整座高炉就得报废。
  现在王韶逼得紧,王安石那边也没事扇阴风点鬼火,洪涛不得不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废就废了吧,也不是一点作用没有,正好让新来的铁匠一家熟悉熟悉这种新炉具的性能。
  这一家人就是胡二的亲家,专程从大名府被找来的铁匠。刚来的时候吓了洪涛一跳,六辆牛车愣是没装下他们的家当,除了老人和孩子之外,其他人都是走着的,沥沥拉拉拖出去几百米,粗略一算有五十多口人。
  不是一家人,而是一族。他们是三兄弟,每家至少有五个儿子,最多的八个。老的有八十多岁的瞎眼老婆婆,小的还在襁褓里。
  武二、武四、武六,这是三兄弟的名字。他们家族好像繁殖力很强,总共有兄弟七人,一、三、五、七都夭折了,就剩下双数的三个活了下来。胡二的闺女就嫁给了武二的大儿子,叫武强。
  据说他们家自打唐朝起就是以打铁为生,皇家、军队、私人的活都做过,手艺说不上特别精湛,但肯定也不会太平庸,否则不会在大名府一带赫赫有名。
  刚开始来的只有武二和武四两家人,武六作为退路暂时留在了大名府,守着原本的铁匠作坊。万一这边不靠谱,武家还能退回大名府,不至于两边都落空。
  但自打武氏兄弟见到了这座高炉,就知道遇上高人了,再见识过焦炭燃烧的火焰和离心式鼓风机,立马就派人回大名府送信,让留守的老六一家赶紧收拾东西、变卖财产,速速赶来相聚。


第158章 王家父子兵
  要不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他们和胡二都是一个思维模式,赚不赚钱先放一边,只要能学到高级手艺,饿不死就成。
  看看旁边的乌金行,他们就知道肯定饿不死,那还等什么啊,多一家人就多一分力量,最好把手艺全让自家兄弟学了去,不再传给别人。
  洪涛现在没精力去遴选谁是合适可用之材,也不怕有哪家人和自己耍心眼。这些技术他们一时半会儿也摸不透,且造价高昂,用处却不大。
  像炼焦、高炉炼铁这种行业,没有国家采购和支持,私人是很难玩转的,光是原料来源和产品销路就能愁死人。
  你说你炼铁生产农具卖,可数量达到一定级别之后,朝廷就不会坐视不管,立马就得监管起来。因为这玩意和茶叶一样,都是国家的战略物资,必须在朝廷管控之内。
  北宋的冶炼行业目前还处于半官营半民间的状态,朝廷允许私人开矿,也允许私人冶炼,因为光靠官方的力量不足以满足全部需求,私营是有益的补充。
  可一旦这种土高炉出现,炼铁数量就会突然猛增,民营资本肯定竞争不过官营,国家也不需要再用私营补充产能不足了,到那时候就是禁榷之日。
  “可都准备妥当?”武家和胡家一样也是老爹带着儿子一起上阵,一边传手艺一边传经验,啥时候没的可教了,老一辈基本也就该寿终正寝了,下一代还是这样周而复始。
  土高炉的大匠自然是武家老二,他也快六十了,腰还不太好,都是年轻时候轮大锤轮的。但遇到大事还得老头顶上,别人他不放心。
  “都按照大官人的吩咐准备停当,今日是良辰吉日,只待大官人下令,宰杀祭祀过后即可开炉生火!”
  和胡二不一样的是,武家把炼铁当做一项神圣的事业,尤其是新炉开火时必须举行祭祀活动,否则就干不踏实,总担心神灵降罪出大事。
  “你们去忙你们的,找人带我去看看炉内的铁料。”洪涛也无法说服这些人,只能让他们尽量把程序简化,弄两头羊意思意思得了。
  自己肯定是不去参加,但高炉里面的堆料情况必须亲自过目。不是不放心武家,而是怕沟通方面有误差,他们来的时间毕竟还短,没习惯自己的说话方式。
  “王兄可愿一同前往?”王韶并不是自己来的,儿子王厚一直跟在身边,也就是他口中那个对兵器制造和炼铁都有点经验的老二。
  具体王厚对冶炼懂多少洪涛也没兴趣知道,愿意看就看,看得懂看不懂无关紧要。只要开了炉六个时辰之后就会出铁,口说无凭,咱拿实物为证。
  王厚比王诜小五六岁,是个虎背熊腰的黑脸汉子,个头不高很是敦实。他自幼就跟着王韶四处游历,后来又一起从军,可以说是亲历了他父亲指挥过的所有战事,算是从小受到了战争的熏陶,自然而然就选择了从军,没去走文人的路。
  他到底在军事上有多少造诣洪涛无从判断,但按照常理来讲应该不会太差。打仗这玩意其实也是熟能生巧,从小就接触的话,很多军事素养已经变成了本能。只要智商没问题、性格别有大缺陷,最少也是位合格的中下层军官。
  “都尉大人请……”和外貌相符,王厚的性格也不太张扬,话不多,看似随和,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自打到了工地他就没闲着,看得懂的看了、看不懂的也没落下,却一直没有提任何问题。光是这份耐心就让洪涛佩服,如果换成自己早就得问不知都少遍了。
  洪涛每次去王韶府上换药,基本都是王厚带着四弟接待。经过近十天的接触两个人已经算熟人了,不过很难再把私人关系进一步,原因就是性格不符。一个不说话就难受,一个话说多了难受。
  “处道可识得此炉?”这次洪涛终于抓住机会了,我让你不爱说话,不说也得说,否则看你怎么和你爹交代。
  “远看似曾相识,细看……确不识得。怪哉,此炉内外大小炉室连环错落,可是有深意?”跟着驸马沿着工匠搭的踏板从炉底到炉顶转了一大圈,王厚是越看越糊涂。
  炼铁炉他不陌生,不仅见过还会搭建,当年在熙州就是由他负责督建铁作,专门为父亲提供箭矢。
  原本以为驸马弄的炼炉不外就是个头大一些,而且并不看好,因为炉体越大就越不容易提高炉温,还有炉体强度也无法解决,搞不好就塌了。
  但是看过这座炼铁炉的内结构之后,轻视之心立马就消失了一半。本能告诉他这个炉子肯定有奥妙在其中,不是驸马一时兴起的游戏之作,但具体是什么奥妙真看不出来。
  其实王厚受骗了,真正的炼铁炉就一个,剩余的两个都是热风炉。
  它们不炼铁,只负责收集高炉顶部排出的高炉煤气,这些煤气炽热且可以继续燃烧,再用鼓风机把高炉煤气通过耐火材料烧制的管道从高炉底部吹进去,不需要任何燃料就能把炉温提高一大截。
  这是后世炼钢厂现代化高炉采用的最基本加温方式,不光要吹热风还得搭配纯氧和煤末,且炉温可调,需要多少温度就多少温度,这样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