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川和福建的战事都停了下来,国内的和平基础已经有了。再下来就是国际的因素了,德皇在十月七日就宣布退位了,欧洲的战事马上就要结束了,所以欧美各国又都有了余力来干预中国的事务了。
日本也是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能与欧美列强抗衡,于是在也赶紧调整了对中国的政策。由原敬代替寺内正义出任首相,由原来的全力支持段祺瑞内阁的武力统一,转而变为与欧美列强合作,共同促进中国的和平。其实就是不想完全放弃对中国的主导权,但是又没有和欧美列强正面对抗的实力,所以也只好共同主导中国,从中发挥影响力。
其实最悲催的是德国。他们给了布尔什维克七百万的援助款,让他们回俄国去发动革命,以期能够推翻俄国沙皇,从而结束与俄国的东线战事,以便能够集中兵力到西线,好在美国人的远征军到来之前打败法国人,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他们的计划成功了,可是也是失败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终于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新的政权。并且同德国签署了非常有利于德国的停战协定,能够让德国在年初的时候将东线的兵力调到西线去发动攻势。
可是他们的五次大规模进攻都没有达到战役目的,即便是他们的前锋部队离巴黎只有二十几公里的距离了,他们也没有能够攻下巴黎。而在国内,由于受到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成功,使德国的布尔什维克也开始活跃起来,他们认为德国也能像俄国那样建立起布尔什维克的新政权。
于是德国首先是发生了水兵们的起义,之后起义迅速蔓延到德国全境,其中苏维埃的驻德公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私下里宣称,现在是时候用苏联的钱来在德国发动一场在俄国同样的起义了。
加之由于战争,德国国内物资匮乏,通胀严重,就连土豆都不能填饱肚子了。于是德国的革命发展迅速,很快就推翻了现政府,并且开始和协约国接洽停战的事情。于是在十一月九日,德国和协约国达成了停战协定,欧洲持续四年的大战终于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关于战后的谈判问题,但是这个谈判和德国没有关系,这是得胜的协约国的利益再分配。
但是这个胜利似乎并不包括中国在内。因为在十月末的时候,协约国各国公使向北京政府发说帖,指责中国没有履行参战国义务。对敌侨太宽大;参战军没有用在对外战场上,而是用于打内战;关税余额还有停付的庚子赔款也都用在内战上;全国土匪横行,破坏交通等等十二条意见。
其他的先不说,说到中国对敌侨宽大,那还是真的,不用说是敌侨了,就是对俘虏也是相当的优待。每个月给士兵的伙食费是二十银元,想想,中国士兵的俸禄才每个月四个大洋而已,给俘虏吃二十块银元的食物,实在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在北京的俘虏,由东郊民巷的三义泽行包办,一日三餐都是西餐,吃饭的排场和大餐馆里一个样。而在吉林的俘虏,可以随时点餐,不仅有面包、奶油、肉、蛋、咖啡、水果等物,还有日本仿制的德国啤酒供应。
这也许就是后来德国对中国还算不错的原因之一吧,包括刚开战那会儿,徐树铮偷偷给青岛的德军一列军火的事情,有这份儿人情在呢。当然,人家肯定是会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至于人情,只是顺带还上而已。
其实他们提这些意见,也就是不想让中国在战后的和会上得到好处而已。并且中国在欧洲的大战中也确实没有投入什么力量,只不过是输出了一些劳工罢了。要是这样小付出就能得到实惠的话,那他们这些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参战的国家心理怎么能平衡呢?
而且现在也只有中国这个大国和大市场没有被独占了,以前还有个日本的,可是日本短短二十年时间就和他们一样成为列强了,所以欧美各国自然不会愿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
虽然是如此,但是中国还是还是战胜国的一员,总是会有些不一样的。十一月二日,国会通过了追认对德参战案,也算是在战争结束之前完成了中国参战的法律手续。那会儿老杜要参战的时候,前国民党议员不同意,都南下去参加广州军政府的非常国会去了。所以老杜和德国宣战还没有走完正常的法律程序,现在由国会通过了,才算是合法的。
在十一月九日,得到欧洲停战的消息之后,北京政府下令全国放假三天,来庆祝参战的胜利。
而北京的各个大学的学生和教授们也是兴奋异常,他们在天安门举行集会和演讲,连续三天,天天都去演讲和集会。因为他们知道美国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他们觉得中国就要得到国际认可了,就要可以平等的参与国际事务了,是公理战胜了强权。
中国,终于有希望了!
第569章防范
第569章防范
陕西也是放假了三天,但是却没有出现什么游行和演讲的事情。
因为陕西没有人参加赴欧劳工,陕西自从民国五年之后就是各种各样的战乱,驱逐卢建章的,驱逐陈林藩的,直到这个时候才算是稳定下来。
在战乱的时候,报纸也顾不上说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的事情,所以陕西的民众都不知道威尔逊的十四点宣言,也不知道欧洲大战的结束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于是工人们学生们还有政府的公职人员,都是愉快的在享受着三天的假期。
就是赵仁杰,也是安之若素的享受着自己的假期。毕竟这个时空跟原来的时空很不一样呢,也许中国真的能在战后的和会上得到些好处也说不定呢。
不过即便是休假,赵仁杰也是有大半的时间在都督府里呆着。
“长官,”王全福汇报道:“张宝麟来电,说张作霖、陈光远、孟恩远、赵倜、倪嗣冲、张怀芝、卢永祥这些人都已经陆续到北京,不过曹仲珊还没有到,所以这次的督军团会议要推迟几天。他问您是不是也去北京一趟。”
还没有等赵仁杰发问,王全福立刻改口道:“不对,不是问让您去北京,而是让陈林藩去北京。他说毕竟现在省内基本平静下来了,也该去北京走动走动了。”
赵仁杰这才点点头,他还以为是张宝麟已经知道了他代替了陈林藩来行使陕督的权力呢。之后说道:“告诉他,陈林藩就不去了。就说之前的平叛战事中,部队损失巨大,正在休整和招兵呢,不宜离开陕西。”
王全福点点头,继续道:“他还问,为什么安康会出现大量咱们的军队?”
在第一批完成训练的新兵分配下去之后,赵仁杰就让这三个补足数额的营东西对进,一举将陈林藩和张宝麟的老家安康和周围各县给拿下来了。别看在安康驻扎的部队装备好,军纪也算不错,但是却都是些没有见过阵仗的。
而且赵仁杰的部队是以接防的名义来的,有陈都督签发的命令,他们这些子弟兵自然没有什么疑问,直接就将防地交出,之后他们则是按照命令开拔去了西安。他们到了西安之后,自然是能转化的就转化,冥顽不灵的,就先关起来再说。
赵仁杰皱眉道:“还是告诉他,部队伤亡太大,要用家乡的部队来重整军备!”之后又吩咐道:“让北京的人好好注意一下他,不要让他给咱们添麻烦。”
“咱们是不是趁这个机会把陈林藩病重的消息给北京递上去?”王全福建议道:“您直接做这个督军,那事情也就简单了。”
赵仁杰想了一下,觉得这样做似乎也不错呀,至少不用再用别人的名义发号施令了。可是很快就又否定了这个想法,说道:“还是不要多此一举了,虽然现在老杜不是国务总理了,但是还是参战督办,手里还有国会呢。要是知道陈林藩不能处理陕西事务之后,还不知道要派来谁代替他呢。至于大徐,虽然是北洋的元老,但是手里一个兵也没有,我看他这个大总统,怕是比之前的马玉漳做的还要不是滋味。”
王全福点点头,之后道:“后天化工厂就能完工了,您看是不是有时间去参加一下落成典礼?”
赵仁杰想了一下这几天的安排,除了答应了要陪漪红去一次荐福寺(里面有小雁塔)之外,也就没有什么安排了。于是点头道:“可以,你安排好时间就行了。”
说的是化工厂,其实就是火炸药厂,里面有无烟发射药厂,炸药厂,制酸厂,制碱厂等等厂房,凡事和火药炸药有关的工厂都建在里面。这么大的厂子能在三个月完成厂房和设备的安装调试,不得不归功于赵仁杰的大投入。
他先是定一个每天的工程量,完成这个工程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