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殖民(落爷)-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金原无火器,铸炮自此开始。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他们还创造了“失蜡法”,化铸铁为铸钢,对火炮的不同部位进行复杂的退火、淬火处理,使铸炮工艺领先于明朝。

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军”(乌真超哈),后来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运用炮兵战术。

在杨廷鉴的记忆里,他一直以为后金的火器部队是孔有德带去的。想不到是建奴利用俘获的汉人工匠自己捣鼓出来的,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杨廷鉴从这份密件之中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这建奴一旦拥有红衣大炮,那大明的坚城对建奴来说就没有多少意义了,就算建奴铸造的红衣大炮效果不是很好,但那也是红衣大炮。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其优点,它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红夷大炮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对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环节,即使现今也不例外。

杨廷鉴连忙把自己关在屋子内,拿出手机百科查询建奴红衣大炮的相关数据;

大凌河之战所用最早的这一批红夷大炮,有效射程为500米左右,最大射程不到1。5公里。满清定鼎天下后又不断改进,使有效射程达到1500米,最大射程到2公里。

但它的局限性也不小,如长于攻城,拙于野战,更别提守城了。装填发射的速率不高。且炮体笨重,无法迅速转移阵地,故在野战时,多只能在开战之先就定点轰击,当对方情势发生逆转,则往往无法机动反应。

红夷大炮是种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每发射一次,都会严重偏离原有射击战位。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需要经历复位、再装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训练最有素的英国海军也只能3分钟一发的射速,建奴每十分钟能打一发就不错了。

前装火炮是没有可能提高射速的,因为发射一次以后,必须灌水入炮膛,熄灭火星,以干布帮在棒子上伸入炮膛去擦干,再填入火药,助燃物,塞进去炮弹,然后再点放,这些动作相当缓慢和烦琐,还不包括修正炮位。

这是前装火炮的通病,能三分钟一发就非常不错了,可惜一匹奔跑的战马在一分钟内能跑的距离相当可观,来得及开第二炮吗?所以前装火炮的特点是射速慢,但威力大,轰城墙没有问题,可对付骑兵那是笑话。

建奴铸造这些红衣大炮也是为了攻打大明的坚城,他们并没有火枪部队,因为建奴还是崇尚的是弓马娴熟,他们根本就看不起只能打一发就必须后撤的大明火枪兵,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去组建火枪部队,这是建奴认知上决定的。

建奴铸造的红衣大炮和杨廷鉴的神威大炮比起来可是差远了,杨廷鉴的神威大炮重重量才九百多斤,还包括炮架,射程也不是建奴的红衣大炮可以比拟的。

神威大炮的最远射程是三千多米,最远有效射程是两千米,而建奴的红衣大炮只有可怜五百米的有效射程,最远射程才一千五百米,何况神威大炮还带有膛线。

机动能力和射速更是甩红衣大炮几条街,神威大炮是使用子铳的弗朗机炮方式,每分钟的理论射速可以达到十发,而建奴的红衣大炮是五到十分钟一发,这差距不是建奴哪种渔猎民族可以追赶的。

……

ps:先前章节顺序搞错了,已请责编修改,兄弟们落叶向你们道歉。

第147章朝堂激辩

这份密件必须尽快报给内阁和皇上,但这是骆养性职责,骆养性才是锦衣卫指挥使,如果杨廷鉴在这件事上面去插一扛子,那就是越权,所以杨廷鉴只能放手不管。

杨廷鉴现在的职位十分的尴尬,他只是一个小小镇抚,手中已经握着五千蒙古精骑,锦衣卫新军扩编后的一万五千人,铺兵和辎重兵万人。

这崇祯皇帝也扯蛋,只给了杨廷鉴统领虎贲军的军印,而没有给杨廷鉴将军印,也没有给杨廷鉴升官,结果杨廷鉴还是一个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的四品武官。

杨廷鉴已经具有了一个军镇的实力,却没有相应的官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能放心杨廷鉴吗?那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关于锦衣卫南镇抚司之外的一切事物,杨廷鉴都是不好去插手的,凭空树敌,并不是智者所为。

既然如此杨廷鉴只能放手不管这档子事情,而杨廷鉴在温习好了功课后,就没有呆在京师,而是去了通州大校场,这扩军后的虎贲军,杨廷鉴也需要时时关心才行。

与所有士兵一切辛苦训练那是必须的,选拔和培训军官更是重中之重,不能假手他人,这关系到杨廷鉴对虎贲军的彻底控制问题,绝对不能疏忽大意。

对于挑选出来的军官,杨廷鉴设立了“虎贲军军官学堂”,杨廷鉴亲自担任祭酒,(祭酒就是校长,和黄埔军校性质差不多。)

进入军校的军官。更是杨廷鉴亲力亲为去培训,后世兔子洗脑那一套理论,更是被杨廷鉴稍微修改下。拿来教导这些选拔出来的军官。这是一个兵为将有的时代,杨廷鉴要想做大事,就必须牢牢地控制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否则一切都是扯蛋。

……

话说大明朝廷的风起云涌,首铺周延儒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现在朝廷有钱了,周延儒更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整顿兵马,赈济灾民,剿灭流贼。

可周延儒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和心情。这都是因为温体仁的缘故,温体仁为人奸佞,一味讨好皇帝。他对周延儒表面奉承,暗底谋夺其首辅之位。在温体仁的策动下。对周延儒步步紧逼。暗中指使言官不断弹劾周延儒。

周延儒的子弟骄横于家乡,遭言官弹劾;朝臣有过错;亦弹劾首辅;周延儒与不少官吏修好,遭猜忌被劾;周延儒多次上疏争辩,崇祯帝虽慰藉,但心里不免多了许多疑问。

周延儒必须要自救啊!怎么办呢!此时在辽东蓟辽督师孙承宗上书请求重筑大凌河城,这对于周延儒来说,无疑是一个转移目标的好机会,所以周延儒立即把这份批蓝后。亲自上呈到崇祯的面前。

崇祯此时因为手中有钱,也想有所作为。他现在还没有认识到流贼是大明王朝的致命威胁,崇祯朝的所有大臣也是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流贼只不过是疥癣之疾,天灾一过,流贼自然消弭于无形。

这个梦真的是太一厢情愿了,大明的天灾**可是连绵了十几年,就算天灾**之后,那些流贼也已经座大了,已经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崇祯四年二月二十日,崇祯举行大朝会,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就全部参加,当然这些人只能在太和殿外的广场上呆着,今天在议题就是关于筑大凌河城的。

孙承宗可是明末少有的能人,他在朝中的威望也是极高的,他提出的方略没有人敢不重视。

大朝会开始后,崇祯就直入主题:

“各位爱卿,这是蓟辽督师孙爱卿的奏章,孙爱卿请朝廷拨银百万两,以重修大凌河城,众爱卿意下如何?”

周延儒当然是鼎力支持孙承宗的方略,他就是要转移集中自己身上的火力,当下周延儒就出班启奏道:

“陛下,大凌河古称渝水、龙川、白狼水,辽代以后改称凌河(灵河)、大凌河。是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大凌河城位于锦州东三十余里,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我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

为了固辽,孙督师提出修筑大凌河城的方略,无疑是正确的,再说这笔银子户部也拿得出来,所以微臣附议孙督师的方略。”

与周延儒交好的一些官员,立即出班启奏:

“臣等附议……”

温体仁怎么可能让周延儒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目标转移了呢!或者说是周延儒赞成的,温体仁就必须反对,不管这个方略正确与否,反正就是为反对而反对。

只要不是同党,那就不能让你把这事儿办成了,撤台是必须的,此时大明的官僚,他们的私%欲已经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温体仁连忙出班启奏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